摘 要: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文從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入手,分析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提出了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自信;思考
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著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須在身體力行中踐行文化自信,在實踐創造中增強文化自信,在歷史進步中倡導文化自信!
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
1.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果,為黨解決中國問題提供了基本方法、原則。正如毛主席曾經指出的:“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實踐一再證明,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的客觀真理、強大的思想武器,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就使中國的發展煥然一新。因此,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指導思想。
2.歷史根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追求、“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治吏理念,“上善若水”、“無為而治”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等優秀基因正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文化自信的歷史根源,對于正確認識、改造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好地治國理政、推進思想道德領域建設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啟發。
3.價值取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為人民服務才能和人民一起創造歷史。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在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強烈。習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文化自信的價值取向。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
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從黨員個人來看:有利于堅定理想信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蘊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擔當等獨特智慧,是新時代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與內在支撐。
2.從黨的領導來看: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要求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定文化自信,是對黨內思想上文化上存在問題的清醒認識,是對思想分化和認同危機等嚴峻考驗的正面應對,充分彰顯出中國共產黨鞏固長期執政的高度的文化自覺、認真的文化自省,體現出了直面矛盾、問題的底氣和勇氣。
3.從黨的發展目標來看:有利于引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當下中國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共產黨人要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以先進文化為導向,發揮共產黨人的先鋒模范作用,提振全黨全國人民的精氣神,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巍然聳立”。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定文化自信的實現路徑
1.歷史維度:從五千年的精神延續中,找準堅定文化自信的支撐點
在五千多年的精神延續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緊密聯系、一脈相承,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特有的精氣神,是黨堅定文化自信的三大支撐點。所以,堅定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入到中華民族歷史傳統、歷史文化中。
一是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1]
二是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黨按照時代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塑中華傳統文化基因,創造出了以奮斗為特質的革命文化,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無窮動力。以奮斗精神和赤子之心為精髓的革命文化,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所在。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實踐中產生的革命文化,就是這種民族自信心的文化凝聚,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革命文化是民族自信心的文化凝聚,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2]
三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結合新形勢凝聚升華形成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如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改革創新精神等,為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礎。在新時代,應當不斷推進改革創新,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的發展、完善,從而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活力、吸引力。
2.現實維度: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找準堅定文化自信的著力點
堅定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不僅要深入歷史、深入文化,還要深入到當下的偉大實踐中,找準堅定自信的兩大著力點。
一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面對蘇東劇變、面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危機,中國共產黨人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立足基本國情,深刻總結了國內外關于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基礎上,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的既有社會主義的共性,又有區別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偉大實踐。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民族走向復興唯一的正確道路。
二是提高中國共產黨特有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創新、自我提高能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果斷作出歷史性決策,把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使黨和國家迅速擺脫危局、重新奮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全面從嚴治黨,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為之一新。勇于正視錯誤、糾正錯誤的四自能力是黨在出現重大曲折時,依然能贏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始終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的關鍵所在。
3.未來維度:從世界潮流的發展態勢中,找準堅定文化自信的落腳點
習總書記強調,觀察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需要有一個寬廣的視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國發展大歷史中去看。對大歷史的正確把握,需立足時代制高點,從國際比較的視野出發,找準堅定中國共產黨文化自信的落腳點,即堅守和而不同的文明特質
從歷史發展來看,從18世紀中后期開始,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先后催生了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世界強國。曾經領先世界幾千年的中國,沒有趕上這兩次世界前進步伐而掉下隊來。福山、亨廷頓等學者就此提出,西方文明是歷史的終結。西方文明在社會化程度、先進生產力密切程度上具有明顯優勢,但就西地區、民族的文化底蘊與道路選擇的不可分割的必然性來說,西方文明又有局限性。根據青年學者羅伯特福阿和雅恰蒙特的調研:生于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人中,超過70%認為生活在民主社會‘至關重要’,而生于80年代的美國人中,僅有30%贊同這一觀點。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有著獨特文化特質的中國政治文明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于“和而不同取其中”。《禮記 中庸》記載:“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的意思是正、均、恰當。“和”是多樣性的統一,性質不同的金、木、水、火、土在一起才能生出萬物。“中和”是天地得以安置、萬物得以發育的根本。以“中”為度、以“和”為貴,延伸到當代中國共產黨,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中國方案”。比如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是它高度契合了各國脫貧致富和文明復興的共同夢想,有效回應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期待。二是通過共商、共建,最終實現共享、共贏。
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來說,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員,必須更加自覺地增強文化自信,爭做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引領者、踐行者、積極倡導者!
參考文獻
[1]張誠.紫光閣.中國共產黨文化自信的歷史邏輯[J].2016(08)
[2]陳先達.黨建.論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J].2017(05)
作者簡介:
劉維仙,女,(1983-04)漢族,重慶人,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長壽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