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極為有利,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中,由于數學學科具有一定難度,對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及學習能力有一定要求,因而小學數學教師在低年級學生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促使低年級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以此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數學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一門思維學科,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數學學習中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主動思維,而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將直接影響其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對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展開積極探索,讓小學生愿意主動去學習,從而促進課堂效率及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借助微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微課中蘊含又豐富教學資源,教師通過對微課中教學資源的融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低年級學生知識寬度與知識廣度,同時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形象化,讓知識充滿趣味,方便低年級學生理解和記憶[1]。
比如在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將死板的教學變成動畫片,讓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片來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具體內容為:豬媽媽的兩個孩子很喜歡吃餡餅,這一天豬媽媽做了一個大餡餅,老大分了,老二分了,老大非常不高興,他認為自己比弟弟大,可是自己的得到的餅卻少于弟弟。此時微課視頻中跳躍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老大分得的餡餅真的比老二的少嗎?當學生觀看完微課后感到十分有趣,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中,并就微課視頻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然后教師再展開講解,學生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知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佳化。
二、開展游戲吸引學生投入學習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一些古板、固定的教學模式往往興趣不大,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游戲來吸引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實踐發現,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中開展游戲,可以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參與游戲活動,在情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探析有效解決方法,依托濃厚的學習興趣把教學任務完成,使預期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例如在學習行程問題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兩組,代表汽車A、汽車B,讓學生在操場上進行游戲表演,了解相距和相遇的意思,然后再表演背向而行、相向而行和同時出發。學生邊演示便思考,不僅加深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借助教師的引導,也可以將露出、速度和相遇時間的關系總結出來,以便于今后能夠正確理解、輕松解決類似問題。由此可以看出,游戲是小學生尤為感興趣的教學手段,學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進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聯系生活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能在生活中有良好運用,數學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數學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了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學科,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因此,數學是一門能服務于我們生活的學科,比如我們在買東西時會進行價格的加減乘除計算。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要注意進行教學設計,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我們生活有效的結合起來,設計一些生活化的課堂練習、課外作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情境,讓小學生們將自己的生活與數學的學習良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善于并且樂于在生活中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讓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實際、有效的應用,讓小學生真正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關,并體會到數學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在生活問題的解決中獲得成就感,樹立起數學學習的信心和熱情,進而為他們培養出用數學眼光看待身邊事物的習慣。
四、將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逐漸轉移到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計算機的應用中,并不斷深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推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著不斷深入且長期的改革,包括教學情境的多元化、真實化和多媒體化[2]。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個具象、生動的教學情境,通過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為小學生們提供一個教學信息化環境,將原本靜態的數字信息轉變成動態的,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公式更加直接、具體、形象化的呈現給學生們,引起他們的注意,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復雜的知識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多媒體教學環境能夠極好的激發小學生思維,同時讓他們的感官也能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再通過多媒體技術得到直觀、形象的感受,從而主動的投入到數學推理和探索過程中,讓小學生更好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開展實踐活動調動動手熱情
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興趣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了解知識形成過程。數學教材也基于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特征增添大量動手實踐的內容,所以教師應注意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熱情,增強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提高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3]。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一)(二)中,倘若教師僅僅采取單一灌輸理論知識方法,其教學效果顯然比不上讓學生動腦動手實踐,在講解圖形中教師就可讓學生自己動手用卡片制作各種圖形,并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找出相似圖形的物體。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動手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
結語
總而言之,興趣的培養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來說至關重要,是學生主動學習、高效學習的內在動力,倘若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興趣及熱情,其學習效率必然會受到影響,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難以取得良好學習效果。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來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郝俊友.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67.
[2]趙清香.試析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做到學生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8(22):70-71.
[3]郎廣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5):116.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淡水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