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色彩是繪畫語言中最鮮活,最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因素。藏傳佛教藝術的色彩表現形式是豐富而內涵的,它的一些藝術特征無意中與油畫色彩的表現形式存在著共通之妙,積極研究并汲取藏傳佛教藝術中色彩的表現形式,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對油畫中的色彩進行理解和創作。本文將嘗試從兩者色彩語言的特征、內涵以及技法的運用等方面進行分析,對比二者之間的異同,發現二者之間的聯系,以及對油畫創作的影響。
關鍵詞:藏傳佛教;油畫;色彩
色彩是人類表達情感和思想,并使其成為一種直觀的精神交流的工具。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由于地域環境、民族習尚、宗教信仰和審美觀點等條件的差異,表現在對色彩的選擇上,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喜愛偏好,它具有表情、聯想、象征性的特征。這些特征決定了色彩語言具有符號和傳播的雙重功能。同時也直觀的表現一個民族的審美心理。藏傳佛教藝術中的色彩造型,在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悠久的發展歷程過后,形成了其獨特的色彩體系。
一、藏傳佛教的色彩體系
藏傳佛教藝術擁有的無與倫比的獨特性,這是其宗教本身具有獨特的色彩語言體系所造成的。地處于世界屋脊的西藏,其獨特高原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藏民族與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色彩認知和色彩偏好。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后,藏民族這種獨特的色彩認知自然而然的便融入到佛教當中,并賦予了宗教所需要的特定的意義和內涵,使其形成了獨特的色彩語言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對藏傳佛教的理解和認識是從視覺感官的層面進行的,存在“以色識教”的傾向。藏傳佛教利用獨特的宗教色彩語言傳達其特定的宗教內涵與情感,其獨特的物象色彩語言體系主要由寺院建筑色彩、經幡色彩、僧侶服飾色彩、唐卡佛像色彩等構成,他是藏傳佛教傳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顏色開始使用與藏民族的生活習俗、歷史文化有密切關系。
二、藏傳佛教繪畫色彩的風格特征及內涵
藏傳佛教藝術在早期受中亞、南亞藝術的影響比較多,尤其是受印度的犍陀羅藝術和笈多藝術造型風格的影響。藏傳佛教藝術中色彩的獨特風格主要體現了三大特征:宗教審美的類型化;宗教理想的浪漫化;視覺效果的平面裝飾化。如壁畫這一藝術形式所用的色彩簡練拙樸,大多用深色作為背景,人物多用紅色為主的暖色調描繪,景物則使用白、綠、藍色等顏色進行點綴。在經過了漫長的藝術演變和發展后,藏傳佛教壁畫的形式和技法逐漸趨向豐富多變,改變了其在早期借鑒印度、尼泊爾、波斯風格的暈染法和中原畫風的單線平涂法,逐漸與當地藏民族為主的地方民族傳統技法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以墨線勾勒為風骨,以重彩鋪底,重點暈染,具有圖案化、裝飾化特點的高原畫風和民族風格,并注重衣飾的刻畫表現、人物造型的解剖結構和明暗關系的處理。勾勒除用筆法遒勁的墨線外,還施以各種彩色復線,尤其是金線的創造性發揮,使畫面色彩具有對比強烈、紛繁濃艷、富麗堂皇、裝飾性強的特點。
藏傳佛教藝術的色彩體系具有強烈的象征性、觀念性和濃郁的神秘主義特點。是建構在藏傳佛教的文化思想、宗教信仰基礎上的,是用以表達宗教寓意、強調宗教情感為主要目的的。所以從審美形態上來說,藏傳佛教藝術屬于一種帶有意象概念的審美體系。我們只有在宗教的特定意象中,才能感悟、體會藏傳佛教藝術中的那種讓人回味不盡、意味無窮的超然脫俗的情感。藏傳佛教藝術的色彩傳達,還產生了一種心理感受即神秘性。
三、油畫的色彩特征
在油畫藝術的領域中,色彩是油畫的主要表現手段,同時又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油畫色彩的豐富表現力和它所產生的感情力量,色彩作為油畫的重要語言,具有非凡的藝術表現力。色彩在西方油畫藝術中的歷史發展確立了油畫色彩的主觀性特點,提升了油畫色彩的象征性特點,突出了油畫色彩表現性特點,這些特點是構成油畫豐富表現力的重要因素,油畫色彩語言的觀察與表現有著共同的規律和節奏,其豐富的靈魂在于恰如其分表現出色彩關系,補色對比、明暗關系、畫面和諧等,油畫作品中最直觀、最彰顯的色彩豐富的重要因素是冷暖關系,油畫作品要服從色彩與光線對比的需要。
四、藏傳佛教色彩與油畫色彩的聯系
通過對藏傳佛教藝術色彩以及油畫色彩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到兩者有很多共通之妙,更深一步理解,我們就會發現藏傳佛教藝術中的色彩造型形式,對裝飾性油畫色彩的創作和運用也有一定的影響。
表達對象的具象性與抽象性共存。藏傳佛教藝術色彩既具有象征性,又同時具有觀念性,通過油畫作品中成功描繪客觀世界具體的形象,讓欣賞者領會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并與繪畫作品的思想理念產生共鳴,是油畫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目的。表達內涵具有同一性。藏傳佛教利用獨特的宗教色彩語言傳達其特定的宗教內涵與情感。藏傳佛教藝術色彩所要達到的表現目標,不僅包括抽象的義理還含有人的情感,意識、以及全部文化修養和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油畫色彩與藏傳佛教色彩都在不同程度上會運用到裝飾性色彩,藏傳佛教在裝飾性色彩的運用上的特點尤為突出。裝飾性色彩則具有簡練、淳樸大方、浪漫、夸張等特點。因而它具有象征性、浪漫性和裝飾性,是理想化了的色彩,如果說寫實性繪畫色彩具有直觀性,那么裝飾性色彩則偏重于理智的表現。借鑒藏傳佛教色彩并將其運用在油畫創作中,這是二者的表現技法在裝飾性色彩上的共同性。
綜上所述,無論在色彩表達的形式上,還是在色彩表達的內涵、色彩表現的技法上,藏傳佛教的色彩體系與裝飾性油畫的色彩表達方式都有諸多的相似甚至相同之處,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獨特的色彩體系,不但有利于豐富裝飾性油畫的表現技法,也能夠更好的實現裝飾性油畫所承擔的社會功用及責任。同時還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無論是什么層次的受眾群體,賦予一幅作品思想內涵和人生體味都是極為重要的。藏傳佛教色彩體系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獨特的宗教藝術風格體系,對于裝飾性油畫的創作,是可以從本質到內涵,再到表征形式進行全面的學習和借鑒的。
本論文為渭南師范學院2016年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JG201629
參考文獻
[1]于乃昌.西藏審美文化[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
[2]楊輝麟.西藏繪畫藝術[M].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
[3]于小東.藏傳佛教繪畫史[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4]牛克誠.色彩的中國繪畫[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5.
[5]楊天民.繪畫色彩學[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張華(1987-),女,陜西銅川人,美術學碩士,單位:渭南師范學院。研究方向:美術教學與實踐。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