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性格差別較大,如何將這些風格迥異的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有用人才,是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筆者通過一些課堂實例,闡述在日常計算機教學中采用貼近生活的教學策略,可以拉近師生距離、簡化知識難度,讓學生易學、樂學,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貼近生活
現在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中職計算機的教學內容也被驅趕著不斷更新,但在越來越“高大上”的教學要求下,面臨的卻是一群家庭背景、學習基礎、性格愛好不一樣的學生。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計算機專業的學習,如何將較難理解的學科知識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傳授,這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我在日常教學中,時常探索貼近生活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易學、樂學。
一、親近學生、走進內心
貼近生活首先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走進學生的內心,因材施教。習近平主席在《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講話中說到:“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不一的學生,必須精心加以引導和培育……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我每次帶新班級時,都喜歡事先找班主任了解一下班上的學生情況,從家庭情況到興趣愛好等方面對學生做一個簡單的了解,這樣在以后和他們的溝通中,能更好地走入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先接受我,才能接受我的課。曾經一個學生這樣對我說:“老師,我特別喜歡你,所以你講的東西我才記得住。”看,多么樸實而又珍貴的話語啊!我想這是對一個老師最好的評價。
二、貼近生活、易學樂學
老師成功走入學生內心,是為了讓學生成功走近知識,從而走向社會。怎樣讓基礎薄弱、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從迷茫、困難、厭倦的漩渦中跳出來,使他們能夠有目標、有熱情,輕松、高效的學習呢?這里我想起來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 因此,我們可以加強計算機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去對照生活實際。那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哪些貼近生活的策略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在教學內容上,我們可以通過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喻和類比來貼近生活、簡化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之前我給升學班的學生講解“數據”和“信息”和信息的概念時,學生總分不清楚、弄不明白這兩個有什么區別。于是我就問了他們一個問題:“假如有一群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過馬路的時候看到有不同顏色的燈在閃,他們能分辨嗎?”學生異口同聲:“不能——他們又不是地球人,怎么會認得紅綠燈!”“這就對了,因為這個紅綠燈對于外星人來說只是數據而不是信息,他們只看到客觀存在不同顏色的燈而已,但是并不知道每個顏色的燈所代表的含義。”這樣一打比方,學生就明白了。
在講Photoshop中的“蒙板”操作時,學生對于圖層蒙板上的顏色的變化所導致的圖層顯示效果無法理解,這種時候我就會告訴他們:“蒙板就好像是在圖層上加了一層玻璃片,然后你用墨水在玻璃片上涂抹,當玻璃片某部分完全涂黑的時候,我們還能看到下面相應的圖片內容嗎?顯然是不能的。而當我們把墨水兌水,涂淡一點的時候,下面的圖片內容能看到嗎?對!能看到,但是會若以若現的。”往往通過這樣描述,學生很快就能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礎上,他們的實操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不論在理論概念還是操作技能的講授上,我們都能使用貼近生活的語言來解決教學中的難題,使學生易學。
2、任務情境貼近生活
在這幾年的計算機教學中,我有一點感悟就是,不要給學生直接講解所教的知識,應該以書本的知識為藍本,以日常生活面臨的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問題為框架,給學生構建適合他們的學習任務和情境。
比如在給學生進行CorelDRAW課程第二階段的強化提高時,我會事先提前一兩周在班級群里面向學生“求助”:“老師有個朋友最近作調研報告需要不同的廣告牌圖片,同學們在路上看到好看的、有創意的就拍一個分享到群里吧!”孩子們很熱情,一兩周收集了不少素材。待到CorelDRAW實訓課程一開始,我就將這些圖片呈現出來,并和孩子們一起分析這些廣告牌的設計理念,然后探討如何用CorelDRAW技術手段實現。學生往往會比較關注自己拍的那些,如果被大家稱贊有意思有創意就會覺得很自豪,也就很自然地有了制作的動力。通過生活化的情境,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樂學。
3、教學道具貼近生活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道具來輔助教學,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平時在授課時,也會設計一些道具,比如我在Photoshop課程里講授“圖像的尺寸控制”這個內容的時候,就采用了徽章機這個道具,就是因為在平時生活中觀察到學生喜歡佩戴徽章來凸顯喜好和個性這一點,所以投其所好,用徽章機引起學生自己制作徽章的興趣和愿望,通過制作徽章的環節引出在圖像的尺寸控制方面要關注哪些知識點,掌握哪些操作技巧,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課程內容,課堂效果非常好。一個生活化的小教具,往往能成全一堂好課。
三、小結
通過以上筆者闡述的日常教學中采取的一些貼近生活的教學策略,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和溝通,加強了知識與實際的聯系,使師生擺脫了教材的禁錮,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簡單化,給學生更多體驗和感悟,從而成為課堂的主人。至此筆者還將繼續探索,為中職計算機的高效課堂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董麗紅.“生活化”的教與學——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設計策略研究與實踐[J].學周刊:中旬,2012,(3).
[2]蔡世水.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4).
(作者單位: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