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成了我國社會需要,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成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趨勢。口語交際教學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活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交往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對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視度不夠高,其在小學漢語口語交際的教學不能得到有效開展,所以制約了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本文旨在通過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的概述,分析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口語交際;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引言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很多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信息暢通無阻成了確保交往過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就要求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在掌握好本民族語言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使用漢語的意識,采取相應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漢語水平,從而增強與其他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少數民族地區漢語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擬定真實的情境向學生傳授口語交際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加以練習內化習得能力。2所以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應當轉變漢語教學理念,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漢語口語交際能力,這對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語言是人們表情達意,體現內在思維的一種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智力的好壞取決于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口語交際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快速完成雙方的對話過程,它的完成速度要比寫作和閱讀快,要求也更高。對學生口語交際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交流能力,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反應能力,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同時,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內容,促進課堂間的交流,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各科的學習提供輔助作用。
1 開發資源,整合教材,提供學生喜歡的交際話題
由于少數民族農村地區文化背景的差異,大多數當地人在接受教育時都是使用本族語言,日常的交流中也很少用到國語,所以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學生的國語口語能力偏低。雙語教學是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教學活動,所以小學教育應當結合地區特點進行兩者相結合的教學,把握當地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小學生的國語口語交際水平,采取一定手段推進少數民族農村地區雙語小學生的文化建設。學校應當選擇適合的教材開發資源,不斷整合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學生喜歡的交際話題,采用創新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學習語言的快樂。
2 創設情境,優化課堂,激發學生交際的動機
教師只有走出以教為中心的被動教學方式,走向以關注學生的教學過程,聚焦學生的交際能力形成的深度學習,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課程價值。小學生的模仿力、記憶力和可塑性強,老師可以根據對學生的了解,時刻影響和引導學生用漢語普通話交流。教師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漢語口語表達,對表達中出現的錯誤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勇于表達的自信心。在班級可以開展用漢語推廣的自我介紹、描述生活見聞、推薦書籍等豐富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漢語語言環境。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在不同年級和班級安排漢語口語交際比賽,比如普通話大賽、詩朗誦比賽、歌唱比賽等,通過這些比賽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自覺地加入到提高漢語口語交際水平的隊伍中。最后,漢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改善設備等方面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工具和學習途徑,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日常中就可以接觸到漢語產生熟悉感。比如播放《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引導學生在節目中汲取有益知識,彌補漢語缺陷。
3 加強實踐,突出互動,發展學生交際語言
實踐是小學生的第二課堂,家長和教師的文化層次和對國語的態度對小學生的語言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受到環境的影響,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只有在國語課堂上才能接觸到國語的訓練,在家里父母只會使用本族語言,所以小學生學習到的國語知識得不到有效實踐。為了解決這一現象,在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國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國語的宣傳引起小學生家長的重視。小學教育通過組織“農民夜校”、“小手拉大手”、“半日開放活動”等,讓家長感知學習國語的重要性,和孩子一起學習國語,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國語。提倡家長在生活中運用國語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鼓勵孩子用國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國語交際能力,營造良好的家庭國語語言環境。
4 關注過程,積極評價,激勵交際信心
學會自我反思是語言學習中重要的內容,教學反思是對學生是否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判斷和對師生雙方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的提示。小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搭建尚未完成,就需要教師引導著去提高自覺反思意識。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在對每個學生有所了解和關注后,運用以往的經驗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啟發,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思和對自我評價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使學生深入學習。倡導自我評價機制是一個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任務,學生的自我反思可以讓自己及時的發現問題并采取補救措施,教師在學生發現問題后也應該順應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這種教師和學生間的共同反思更能拉近兩者的距離,促進學生和教師的攜手進步。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漢語口語交際是最直接、最重要、最廣泛的溝通方式。在當前社會雙方之間只有進行有效溝通才能促成合作,所以要積極推進對少數民族漢語口語交際教學,培養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促進民族間的和諧發展。積極推進對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為小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培養小學生本族與國語應用的能力,才能促進民族間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志英.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探究[D].渤海大學,2017.
[2]馬志英.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探究[D].渤海大學,2017.
(作者單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各卡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