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乃立國之本,強國之策。一個國家弱沒有好的教育,是絕對談不上強國興盛的,更不能長久地立足于世界。中西方由于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的不同,在教育文化方面各有千秋,呈現出了一些差異,本文就中西教育文化差異之所在提供一些反思和改進。
關鍵詞:中西學校家庭教育差異;差異形成原因;反思與改進
一、中西學校教育差異
江澤明說:“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而當今中國教育最缺乏的便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中國,大多數學校采用的是填鴨式教育,而西方教育中采用的是自主式,個性化學習教育。中國教育注重學生記憶,儲備知識的能力,基礎教育重在知識積累,培養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能力,是一種制度化教育,側重于知識的靜態接受;而西方教育注重學生理解與個人發揮,基礎教育重在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以及思維發散的能力,是一種精英式教育,側重于知識的動態接受。
在作業方面,中國教育是重復做題,而西方是團隊項目;在中國測評目的是總結性:淘汰,升學,懲罰,西方則是形成性:反饋,修正,補充。在中國的教育老師是給學生一個總結,在西方老師是給學生一個啟發。在對待老師方面,中國學生是服從,聽從,跟從,而西方學生是質疑,挑戰,引領。
中國是補短式教育,而西方是揚長式教育,更是嘗試性教育。中國教育注重成功,謀生,西方教育注重成長,生活。在教學內容上,中國教育傳授的是{不一定有用的]知識,而西方教育傳授于學生的是{終生受益的}能力。
二、中西家庭教育差異
陶行知說:“教人要從小做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人生啟蒙上至關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對孩子言傳不如身教,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孩子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就看父母在上面寫什么。
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人問鷹:“你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鷹回答說:“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他們,那他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呢?”
其實,西方家長的教育方法和這只鷹一樣,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堅強獨立的能力;而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辦,孩子走路摔倒了立馬去抱起來哄,放學了家長幫孩子背書包,回到家什么家務事都不用做只管學習,導致中國孩子過于嬌氣,缺乏獨立性,中國家長的憂患意識也比較強。
中國家長注重的是孩子的生理需要,物質需要,而西方家長注重的是孩子的心理需要,物質需要。西方家長特別重視對孩子的陪伴,在西方,12歲以下兒童,父母長期不陪孩子,一旦被舉報,會被定“危害孩子安全罪”。在中國,有很多留守兒童,父母都覺得要努力工作多賺錢,給孩子過上好的生活,可是你問過你的孩子你眼中的“好生活”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嗎?孩子最想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中國很多父母掛在嘴邊的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考差了,不是打就是罵,腦子里也是一些舊觀念,像什么“黃金棍子出好人”“不打不成器”等等;而在西方,父母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樣做會更完美”。其實,西方父母的鼓勵教育會更利于孩子接受,而中國父母的打壓式教育往往卻適得其反,使孩子更加叛逆。于是,代溝,隔閡也隨之產生。
美國總統尼克松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從小灌輸要聽大人的話,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像愛因斯坦自稱的‘離經叛道’,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出守業型人才。”
在西方,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可以是朋友,能平等地交流,父母也允許孩子有獨立的思想,找到孩子天賦,興趣所在,幫助其發展;而在中國,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大多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中國家長教育的目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西方家長則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社會人,讓其適應生活。
中國家長采取的是封閉式教育,孩子沒有發言權;而西方家長采用的是開放式教育,是放手而不是放任,孩子有自己交友,工作等等的權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主宰人生的權利,父母不該去干涉和安排,讓他走你安排好的人生軌跡。被安排好的人生,沒有任何意義。父母,應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盞路燈。
三、中西教育差異形成原因
人與人之間會有差異,國與國之間更會有差異。經調查,中西教育差異的形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中西方思想傳統的差異
西方教育思想是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其主要觀點包括1生長與發展是人的本能2人具有主動地,創造性地做出選擇的權利3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方法上,強調教育過程本身。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核心。儒家學派全盤吸收了古代六德,六行,六藝這些文化要素。儒家思想長期為封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利器。這當中有些思想禁錮了人,也限制了教育的發展。
[二]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異
中國人保守,追求穩定,注重成功,認為“學而優則仕”;西方人勇于開拓,追求個性獨立,善于競爭,崇尚冒險。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異也造成了中西方教育上的差異。
[三]社會制度
西方大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鼓勵人們自由發展,而在東方大都實行高度集權的封建君主制,完全遏制了人們思想的發展。中國是由封建社會制度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制度,所以,一些封建思想對現在社會生活教育仍有一定影響。
現在的應試教育和古代科舉制有一定的相似性。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教育又受到計劃經濟體制和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所以教育在管理體制上實行高度集權,后期才得到完善。
[四]經濟方面
西方通過早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又通過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直接促進了其經濟迅猛發展,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教育事業,支持并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反觀那時的中國正處于政治黑暗動蕩的時期,東方殖民地遍布,經濟跟不上,教育也不能得到好的發展。
[五]文化大革命對教育的影響
1中國高考中斷十年,缺乏選拔人才的機制
2文盲增多,中國國民素質下降
3違反教育科學規律,教育教學工作混亂
4文革十年拉大了中西教育事業的差距,使中國對西方的教育望塵莫及
(作者單位:四川省宜賓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