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朗普在“美國第一”、“美國優先”戰略思維下挑起了對全世界的貿易摩擦,其中故然有WTO為了維護世界貿易的平衡性,對世界各國因工業發展程度不同而進行的不同關稅減讓安排,造成美國在貨物貿易中的巨大貿易逆差有關。這種貨物貿易逆差,并不是美國的財富逆差。但是,這種經濟社會發展方式也出現了一種不利的后果,就是美國國內去工化而使部分低技術崗位流失,從而使文化素質低的底層美國人的就業壓大增大。
關鍵詞:貿易摩擦;對策分析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有兩個巨大的政策漏洞,或者說是政策危險旋渦。減稅使財政收入存在大幅減少的可能性,外國商品的競爭壓縮美國增加國內需求擴大的國內企業市場空間,從而使美國國內企業的利潤空間縮減,影響美國企業在國內的獲利能力和獲利可能性,使減稅形成的充分供給而擴大的美國國內市場份額被外國商品所擠占。
一、美國挑起全球貿易摩擦的戰略原因
1、美國社會經濟發展困局要求特朗普發動全球貿易摩擦
就美國挑起的全球貿易摩擦而言,美國想通過一對一的談判實現對等貿易,改寫WTO自由貿易規則,用特殊性原則代替世界近二百年來各國努力追求的貿易普遍性原則,規避美國勞動力成本高企的不利現實。這里面最深刻的根源是美國因勞動力成本高昂使中低檔產業價值鏈空洞化,而高端價值鏈產品又因美國需要保持技術領先又必須對各主要貿易大國限制出口,特別是可用于軍事領域的高端技術產品,在全世界擁有旺盛而龐大的市均需求,美國為國家霸權利益主動限制和放棄了出口。這種兩不就的現狀,是美國制造業困局的根本原因。
隨著全球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美國制造業困局在加劇。一方面隨著美國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工人工資上漲使美國企業更難組織價值鏈中低端產業產品生產,另一方面高端價值鏈產業受到歐亞大陸兩端的共同擠壓,高技術產品的領先地位岌岌可危,美國的實體經濟的領先地位在自由貿易體系中受到了嚴重侵蝕。在西歐,以英德法為首的歐盟是美國高技術領域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機械制造業領域使美國毫無競爭優勢,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緊追美國國內產業,但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歐盟主要國家比美國更具優勢,并且在歐盟內英法德比美國更具優勢。所以美國樂見英國脫歐以相對削弱歐盟對美的微弱優勢,同時利用歷史上俄羅斯同東西歐的矛盾在東歐和中東制造混亂,支持烏克蘭內部分化惡化東歐局勢,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并暗地武裝IS惡化中東局勢,將德法兩國的主要注意力引向東歐和中東,減弱歐盟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延緩歐盟經濟的發展和對美國制造業的緊追和趕超,謀求美國制造業的相對優勢。在亞洲,制造業對美國的追趕形勢更為嚴峻。相對而言,日本、韓國還有中國臺灣,無論在機械制造業或是電子信息制造業,美國都是只有領先沒有代差,這些經濟體本身習慣于美國控制,但是隨著美國優勢的弱化其獨立性和自主意識也在逐步增強,脫美意識在不斷增長。更要命的是,中國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一個完整的門類齊全的中國經濟體逐步形成。在中低端價值鏈產業方面,由于技術的積累和產業集群化,美國無半點優勢。在高技術方面,除飛機制造和大型軍用船舶,高性能電子技術產品外,美國技術優勢也在逐步傍落。最要命的是中國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人數總量在2014年已超過美國,這意味著中國在高技術等領域可以同美國打人海戰術,即使每個人的創造力都不如美國,美國在技術發展中也不可能再一次拉開同中國的距離。何況一般規律是高水平的人口數量越大,孕育天才的機會越多,或者說天才發揮才能的機會越多。在這種情況下,高高在上、漁利世界的美國必然感覺危機四伏,為擺脫危局同全世界打貿易摩擦勢成必然,世界老大是不會輕易認同自己的命運發展勢趨的。
有人可能說,美國制造業有問題,但美國有強大的金融服務業,美元霸權無人能撼動。但事實上,跟隨美國玩金融服務業的,除了國際游資,就只有中小國家,多極化世界中能夠成為一極的,都沒有深度參與美國金融服務業的套路。德法英等國,都不深度參與美國的金融服務業,他們更多地強調歐元和英鎊的作用。日本吸取了廣場協議的歷史教訓,把賺來的國際利潤用來買美國國債或吃美元利息,美國用它來剪他國經濟羊毛的作用大不如從前。
2、維護美國霸權需要特朗普挑起全球貿易摩擦
世界亂局和危機對美國霸主地位的維持是有利的。1840以前,僅就GDP數量而言,中國是世界老大,其占世界GDP的份額,僅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有短短幾年的時間可以相比,但這種輝煌是幾千年農業文明發展的結果并停留在農業文明的基礎之上,具有無法適應工業文明的代差。針對工業文明的歷史成就,馬克思說,“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隨著鴉片戰爭的失利和中國國內的巨大內亂以及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又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煤炭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電力工業和船舶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具有日不落帝國稱號的英國才逐步取代中國成為世界GDP老大。
美國崛起成為世界GDP老大以后,世界的政治舞臺并未轉向以美國為中心。為了使美國獲得更好地發展,美國將國際孤立主義奉為國策,專心發展經濟不管國際政治,不問是非發展同協約國和軸心國的經濟關系,既同英法俄做經貿,也同德奧帝國做經貿,賺取雙方利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半期大賺戰爭雙方的經濟貨幣財富,提升美國實力。只是到了戰爭中期,德國宣布在大西洋無限制進行潛艇戰,直接影響到美國大西洋貨運安全后,才對德奧宣戰。二次世界大戰前及前半期仍然采用這一政策,使美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了巨大的飛躍,其在世界GDP中的份額,曾經一度超越了中國大清的最好歷史成就。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美國輝煌,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顏色越來越暗,由占世界GDP接近50%下降到20%以下,美國社會的國家焦慮感越來越嚴重。在二戰以后的發展歷史中,美國形成了一個60%定律論,一旦某一國家的GDP比重超過美國的60%,這個國家就是美國的戰略對手和敵人,必須動用一切資源扼殺該國的進一步發展,對前蘇聯是這樣,對名義上的盟友日本也是這樣,星球大戰計劃和廣場協議在本質上是同一的,都是服務于美國大國地位和霸權利益的,在這一點上它們沒有任何區別。
綜上所述,美國挑起全球貿易摩擦,直接目的有二,一是在搞垮世界經濟的過程中重新提升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占比,二是搞垮已跨越美國經濟總量60%的中國,確保自己世界經濟大國的霸主地位不被超越,使自己世界政治霸主、經濟霸主、軍事霸主的地位不能撼動,繼續用美元霸權剪世界經濟羊毛,讓世界各國服務于和服從于美國霸權統治。
二、應對美國全球貿易摩擦的戰略對策
1、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與“讓美國再輝煌一百年”戰略交匯與引領是應對美國全球貿易摩擦的基礎戰略。
基礎戰略或戰略基礎,是管全局管長遠的,其戰略格局和格調,決定著戰略的性質和優劣。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的本質內容,是要求國家不論大小強弱,在追求本國經濟社會發展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與發展利益,在謀求本國發展的同時帶動和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將全人類的共同發展作為各國自身發展的起點和追求。這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共同本性,是人之為人的類屬性。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作用下,人類的互助法則取代叢林法則,從而給人類進一步發展插上飛翔的翅膀。“讓美國再輝煌一百年”體現了美國在當今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作為世界GDP老大,美國發展起來也絕不是偶然的現象,是美國抓住了人類社會發展機遇而形成的人類成果,也體現著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類本質。因此,在這些方面它們之間具有共同性。不同之處在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具有共同性人類性,“讓美國再輝煌一百年”具有強烈的個別性個體性,將美國利益看得高于人類利益。如果走向極端,會毀了美國的前途,甚至毀了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前途。但人類的智慧是聰明的,抑制美國資本欲望的過度膨脹,是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整個人類的基本愿望。正是因為如此,特朗普挑起的全球貿易摩擦,在整體上仍然是可控的。中國人民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發展與美國人民的發展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國的發展、世界的發展需要美國;美國的發展同樣需要中國和世界。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關起門來搞建設,無異于處于輝煌農業文明狀態而又閉關鎖國的中國大清,加速衰敗成為必然的結果。
2、堅持多極化發展戰略,推動世界多極體制形成,促進人類均衡發展。
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交換實現是永恒不變的話題。一國繁榮發展其他國家貧窮落后,一樹興榮萬樹枯萎,最終結果只能重歸死寂。因此,針對特朗普只顧美國利益而無端榨取他國利益的美國優先戰略,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世界多極化體制形成,促進人類均衡發展,實施多極化發展戰略。美國優先虹吸效應,形成一榮之外全死的人類發展之路,必須堅決扼制。這符合美國人民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歐盟和中國在經濟領域應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俄羅斯在軍事領域發揮抗衡作用,世界才能多極化發展。英國、日本、韓國、印度等是世界多極化的中間力量,他們倒向美國則人類均衡發展受到威脅,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更加艱難;他們增強獨立性減弱美國虹吸效應,則人類文明前景增光無數。作為定海神針的中國和歐盟,在多極化世界發展中,不僅要同美國斗,應對美國的全球貿易摩擦,還要在堅持自身發展利益的同時,適時適度維護美國利益。這里面的戰略原因,其一是適時適度維護美國利益才能避免美國走向極端,束縛美國國家野性;其二是當今世界也仍然需要美國發揮重要作用,而這種作用的發揮前提是美國感受到有利益。特別是中國,在美國“讓美國再輝煌一百年”的衰敗期中,有責任陪伴美國發展和看護好美國利益,這是發揮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歷史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中美關系可能是一對親兄弟冤家,矛盾重重而又相互期許,并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步完成人類社會角色的相互轉換,共同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間力量。
3、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應對美國全球貿易挑戰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現實體現,目的是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和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絲綢之路經濟帶展示了中國經濟發展對亞洲內陸不發達國家的發展期許,在對接沿線各相關國家發展戰略的前提下促進共商共建共享,提升沿線各國的發展水平和經濟交換能力,促進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內在地包含和實施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理念。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聯結世界各國經濟的海洋貿易之路和發展之路,它既包括中國同世界各發展中國家的海上貿易聯系,也包括發展同美國在內的所有發達國家的海上貿易聯系。“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古代天下大同、協和萬邦思想的現代運用,目的是既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也運用中國發展進一步提升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使整個人類社會發展走上新臺階、開拓新空間、獲得新未來的共同發展模式。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兼顧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發展需求和利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作用,是反對美國全球貿局戰的現實理念和行動致勝法寶。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幫助世界各國發展生產力,促進各國發展水平和交換能力的提升,是反對美國全球貿易摩擦必須努力完成的基本功課。
4、注重自身發展,增強應對美國全球貿易挑戰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在美國挑戰全球貿易體系形成的不確定世界中,中國要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必須增強自身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在兼顧美國利益的情況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建成人類命運共同體,使不確定的世界朝著人類共同幸福的方向發展。首先,中國必須一心一意謀發展,全面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不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要努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實施,努力完成基本現代化任務和全面現代化任務。其次強化行業風險管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任何一國單一市場的依存度超過30%,應當進行風險管控,控制其發展速度或強制其尋找新的世界市場。其三進一步加強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方便國內人員往來和商品流通,使人流物流暢通便利,盡可能地不斷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其四進一步支持科研事業發展,建設各類大型國家實驗室,獎勵企業技術創新和創新成果轉化,加強工業裝備的更新換代和裝備工業的優先發展,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其五在改進裝備,更新工藝流程的基礎,逐步降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稅賦水平,必要時對個別行業可以參照農業實施零稅賦發展,保障中國低素質人員的基本就業需要。其六適當控制新增人民幣增發規模,逐步適當提升人民幣幣值含金量。這雖然需要適度放緩中國人民幣GDP數量增速,但可以從宏觀經濟層面給微觀經濟活動主體增添必要的壓力,促使其革新技術,改革工藝流程,提高勞動生產力,增強中國經濟抗擊任何國際經濟風險的實力。
作者簡介:
傅銘,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副教授。
(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