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這些孩子需要我們教育者花心思對待。10年的教學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育者,巧妙合理的運用一些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熱愛數學,獲得數學知識有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情境圖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圖”是西師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西師版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小學的孩子們對于圖文結合的知識比純文字的知識更感興趣。內涵豐富的主題圖為枯燥的數學賦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氣息,變抽象枯燥的數學學習轉化為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同時也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課程資源。因此,教學主題圖時,要充分展示主題圖富于情節的魅力,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張開想象的翅膀,不斷地閃現出奇思妙想;充分利用主題圖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的時空里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主題圖的內涵,讓學生在廣闊的領域里打開思維的閘門,不斷的求異創新。如三年級教材中《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乘法》這一單元的主題圖是用動物對話的方式反映本單元有關的知識,從圖中可以看出小動物們提出的問題。激發孩子的興趣,要用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乘法來解決,從而引發孩子的認知沖突,讓他們感到生活中有數學,激發兒童的學習需求,把培養兒童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落到實處。
二、將數學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激起學好數學的欲望
數學學習是枯燥的、乏味的。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獲得數學知識,那么我們教師需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孩子們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應用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既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經常這樣訓練,有利于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價值,變“學數學”為“用數學”,從而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
三、重視實踐操作,操作中理解深化知識
把教學材料善用游戲化的競賽形式呈現,如奪紅旗,開火車,森林醫生………誘發孩子主動參與學習中來。中國教學家陶行知認為:“教育者要去發現孩子的創造力,將兒童創造力解放出來。”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采用競賽對于促進孩子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階段的競賽活動,則屬于數學興趣活動的范疇,可以培養學生將數學運用于實際生活能力,激發學生動腦鉆研的精神。
四、鼓勵學生進行猜想
猜想就是運用現有知識對未知知識進行的一種推斷,猜想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有很大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進行猜想。首先,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猜想,在講解新知識之前,教師根據所學基礎創造一些與此相矛盾的情況讓學生在猜想中對新知識有一定的認識。
其次,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猜想,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激起他們猜想的欲望,讓他們利用生活和學習經驗合理進行猜想;最后,對于學生的猜想教師要善于幫助他們進行驗證,學生在猜想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和創意,只有驗證這種猜想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更積極地進行猜想。
五、善于留懸念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適時適地地設置懸念,以懸念來激發學生對答案的追求,對新知識的學習??梢栽谥v解的過程中設疑,如,在教授“年、月、日”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某同學今年已經12歲了,但是他真正的生日只過了3個,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比較好奇,就會競相猜測,這時候,懸念已經在心理上產生了,老師如果再說一句“學完今天的課程你就會知道”,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實際生活聯系教材知識設疑,如,在進行“圓的知識”的學習時,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平常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輪子都是圓形的,那么,為什么不設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呢?以此來吸引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六、賞識教育,讓孩子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蘇霍姆林斯曾說過:“沒有不想成為好孩子的兒童。從兒童來校的第一天起,教師就應該善于發現并不斷鞏固和發展他身上所有好的東西。”任何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巧妙地運用賞識性評價,(包括口頭表揚或者發小紅花,積分,點贊……)要看到每位學生的長處,找出他們行為中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點。特別是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當他知道自己做錯了的時候,內心往往是不安的。如果教師在學生這種“最少期望”時進行賞識性評價,不但容易讓他感受到你的信任,內心還會產生壓力,這種壓力會激發他更加努力,從而讓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我在教學“千克,克,噸”時,問:一只長頸鹿重1100()很多孩子都能很快完成。當我正為孩子們的感到高興時,我們班平時不怎么發言的明明卻舉手說填噸做單位,同學們都笑了,說他錯了,可我還是微笑著鼓勵他,讓他說說自己的想法。他怯聲地回答到一頭藍鯨大約130噸,長頸鹿和藍鯨對比填1100噸明顯不合理,用排除法填千克比較合理。聽到這兒,我不禁帶頭為他鼓掌,表揚他的勇敢與認真思考,還會采用對比,排除的方法。從此明明上數學課更加認真了,發言也比以前積極了。因此我覺得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無論是點學生回答問題,還是同桌討論、小組交流,或者學生的作品展示、動手操作等,教師都應該給學生構建一個互動賞識的平臺,使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的樂園。多一點耐心,多一分傾聽,讓每個都能動腦思考、動口表現,相互啟發、互相幫助,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甜頭,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個性飛揚的舞臺。
七、合理地設置課后作業
一個學習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業中把一道較難的題目做對了,我在他的作業本上畫上一張笑臉,還在課堂上對他進行了表揚,同時,加上了一句:“老師期盼著你的成功,你做得真棒繼續努力”。在設置作業時,我將繁雜的教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游戲中,這樣完成的質量好學生的興趣高。同時,在評價作業時也應時常鼓勵學生,也許正是作業本中的一句贊揚的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起了孩子們學習的風帆。
例如:在教學“除法”時,我給同學們設置了一個這樣的作業題:“請你回家平均將桔子分給你的家人”,自己設置題目,自己解答,結果在第二天的課上,學生們都把自己的小手舉得高高的,等待著回答,這充分說明作業的設置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的情況。就這樣,這位孩子在我的表揚和鼓勵中,學習認真刻苦從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作者簡介:
王平(1984—),女,35歲,漢族,貫籍四川自貢,自貢市匯東實驗學校小學數學教師。
(作者單位:自貢市匯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