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豐富群眾的精神家園。群眾文化藝術是我國長期以來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不斷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發展方向。據此而言,新時代背景下加快群眾文化藝術平臺的建設,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全面發展,在理論和實踐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群眾文化藝術;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隨著我國步入新時代,社會矛盾也發生了轉變。在新時代背景下,不僅物質財富的不斷豐富,而且還是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新時代也是精神的新時代。群眾文化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有著獨特的文化特質,是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植根于勞動人民的生產活動,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個性。群眾文化藝術往往通俗易懂,形式多樣,并以各種形式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泛傳播,不受地域、語言、民族等因素的限制。所以,筆者在對新時代背景下,探索群眾文化藝術的作用和意義。
一、當前我國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現狀
當前,隨著我國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們物質財富飛速上漲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群眾文化藝術也隨之發展起來,其中,尤其是以廣場舞最具有代表性。一些中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在街心公園或者體育中心,在動感音樂的伴隨下,翩翩起舞,在滿足中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也加強了身體的鍛煉。一些城市的群眾文化組織經常舉辦一些社區活動,比如:體育競技賽、文藝活動、曲藝表演等,這些都是群眾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是人民群眾工作之余進行的一種參與性強、普遍性強的藝術活動。據上述而言,可以將其特點概括為:易接受、易開展、趣味性。群眾文化藝術真實扎根于群眾、滿足于群眾,為群眾而開展的藝術活動形式,其主要涉及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開展、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和群眾文化工作等內容。
二、群眾文化藝術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作用
其一,群眾文化藝術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不僅是物質的新時代,還是精神的新時代。群眾文化藝術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對于新時代的建設來說,群眾文化藝術是群眾通俗易懂的文化與健康娛樂文化的相融合,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體現,最后交匯在一起形成了集道德、群眾基礎和多元文化于一體的文化娛樂活動。所以,群眾文化藝術是來源于人民群眾,扎根于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當然還具有時代性、趣味性和人民性,在一定程度上群眾文化藝術甚至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群眾文化藝術在新時代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民的身體素質,促進了廣大人民群眾道德品質的提高。
其二,群眾文化藝術是促進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持。當前,群眾文化藝術是傳播群眾特殊知識的重要平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藝術一方面加強了人們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則有利于新生活的構建。在社會發展中,生產力水平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文化則是社會發展的軟實力,如果僅僅只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沒有文化的支持,則必然會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所以,群眾文化藝術促進了人們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擴展了人民群眾的學習空間。
其三,群眾文化藝術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是人們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的文化活動形式,是工作之余的一種放松活動,是愉悅人們精神的重要“調味品”。據此而言,群眾文化活動對人們思維放松和心理調節有著重要作用。在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時刻,人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時,正需要一個合理的、正當的發泄路徑。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開展,撫慰了人們的心靈,不僅讓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還能讓人們獲得不良情緒的發泄路徑,緩和社會矛盾,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新時代背景下群眾文化藝術的意義
其一,理論意義。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應有之義,從文化的社會功能來說,群眾文化藝術是一種民族整體觀,從文化的社會價值來說,則是人們對意義的一種認知。另外,群眾文化藝術是群眾文化的一種反應,有著相對的獨立性,但它與生產力發展、社會存在和經濟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群眾文化藝術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形式,促進了多元文化的形成,促進了文化大繁榮局面的形成,樹立了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生態五位一體格局的形成。
其二,實踐意義。“化天下”就是文化實踐意義的寫照。群眾文化藝術促進文明社會的形成,能引起政府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在以往,群眾文化藝術被看成為政治服務的“附庸”,僅僅將群眾文化藝術當做唱唱歌、跳跳舞、打打快板的藝術活動,忽視了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當然,從文化本真含義來看,群眾文化藝術已經成為一個文化品牌,文化符號,是促進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助力。所以,在群眾文化藝術實踐中,要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扎根于人民群眾當中,以促進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
綜上所述,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到來,人們獲得極大物質豐富的同時,對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當前,為了不斷滿足人民在文化層面的需求,必須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深入發展。這不僅是順應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文化支撐;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所以,全面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實現群眾文化藝術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才能真正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也才能真正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略論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培訓的作用、意義及模式——以蘇州市吳中區文化館為例[J].王芳芳.絲綢之路.2016(10)
[2]公共文化服務大背景下的少兒藝術培訓與考級[J].陳玉英.文化月刊.2015(35)
[3]青海省公共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魯占奎.攀登.2014(05)
[4]同曲異工──三座小型文化建筑的設計[J].顧馥保.建筑學報.2002(04)
[5]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館工作[J].呂靜波.理論學習.2002(09)
(作者單位:遼寧省調兵山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