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不僅注重知識的教育,還需要注重人文素養教育,將人文素養貫徹到語文教學中,是初中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教師對人文素養教育認識不夠,不重視人文素養教育,到時人文素養教育得到不推廣,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素養教育的意義進行分析,并探討人文素養實施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文素養;教學
語文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課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培養能夠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的審美情趣、道德修養通過人文素養的培養得到提升。為此,教師應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工作,將其貫穿于教學當中。
一、初中語文教學人文素養培養的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思想與語言的角度分析,思想通過語言進行表達,語言作為思想表達的工具,是人們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從語言中能夠表現出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質,語言是與思想、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何同語言將自己的情感精確的表達出來,若只是開展應試教育,語言課程將失去自身的魅力。其次,從人文內涵的教育分析,語文教材以文章為中心,其中包括了各種各樣的人文內容,學生學習之后心靈得到啟發、得到熏陶,語文教學可謂是能夠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在語文的世界里感受到細膩的情感。再者,從教學的角度分析,開展語文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這一個過程就是思想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語言表達的一個過程,進行語文學習,學生切身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感悟其中的道理,這就是人文教育的體現。
二、人文素養培養對策
(1)轉變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教師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為此,要培養學生語文學科人文素養,轉變教師的觀念必不可少。教師應認識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不但在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還在于人文素養的培養,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所開展的每一項教學活動不但要圍繞著語言能力提高為目標,還需要以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為目標,使教學活動意義從此得到擴展。作為一名語文學科教師,明白語文學科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認識到人文素養、教學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慢慢的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并落實到實際當中,不斷摸索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方法[9]。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之后,其次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在人文素養中思維品質作為重要的一部分,對其要給予高度重視,但是,就目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情況來看并不樂觀,在判斷性思維培養中最大問題就是教師自身思維品質存在問題,教師觀念轉變容易,但是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這與教師知識面不足、文化基礎有限等密切聯系。為此,語文教師不但要改變教育觀念,與此同時還需要提高自我專業水平,參與到專業的培訓當中,培訓部門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對培訓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向教師講解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把人文素養培養工作實現精細化,讓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人文素養培養教學方案,讓教師、學生同時感受到人文素養培養的過程。另外,教師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主動接觸國外文化,并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教師人文素養得以培養之后,才能落實到教育工作上,學生的人文素養才得以培養。
(2)開展以培養人文素養為中心的教育活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語文學科的一大任務,教學實踐是人文素養培養的載體,語文教師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對語文課程進行規劃,以致實施教學方案后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一部分,并且閱讀部分一直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與語言能力,尤其是思維品質。現如今,傳統的閱讀能力已經被閱讀素養所取代,國際學生評估項目關于閱讀素養的定義是“為了實現個人目標、積累知識、開發潛能、參與社會活動等目的,理解、運用、反思及主動閱讀文本的能力。”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強調閱讀素養,以致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不激進包括核糖體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需要包括問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力。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將教學重點放在長句、難句的講解上,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模式要求,教師不但要重點講解知識點,還要指導學生自行進行文章的閱讀,嘗試性的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學習知識點,教師可采用針對不同類型文章,采用不同提問形式的方式來開導學生,例如可以進行理解性問題提問、細節性問題提問,通過提問的方式,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文語感,發現語文的魅力所在。而閱讀教學應擴展到課外,教師可介紹適合學生的課外閱讀讀物,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刊物進行閱讀。
(3)改變教師的觀念。目前,我國大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比較落后,一個教師的素質常常是運用教學活動進行衡量,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學生的成績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對學生的成長更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為此,教師應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開展教育,并且,在教學工作上,將培養人文素養納入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而教師自身也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語文是一門語言,在不斷的變化當中,教師應時刻捧著一顆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在開展教學的同時,自己也在學習。尤其是現如今,我國大部分學習教師的專業水平都參差不齊,對整個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阻礙作用,學校可以采用定期開展語文教師知識培訓的方式來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學會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善于分析學生的個人情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開展針對性教學,尤其是對于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更是積極進行輔導。
參考文獻
[1]湯志強.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8(03):55-57.
[2]黃華.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J].文學教育(下),2017(11):53.
[3]宣凱祥.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43.
[4]黃怡.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現狀和對策[J].亞太教育,2016(19):46.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靈山縣豐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