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涼山彝族地區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地加以運用。引導學生閱讀、愛讀,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從而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
關鍵詞:激發;閱讀;日記;觀察;快樂
彝族地區的語文教師要結合本地、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的特點,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語文教學實踐中,并通過探索、總結、改進等來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優化課堂教學,使語文教學見實效。
一、引導學生閱讀、愛讀
“興趣是閱讀的老師,快樂是閱讀的動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彝族地區農村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及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十分重要。學校是培養學生閱讀的“主戰場”,學生的家庭是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好空間”。教師要與學生家長多溝通,讓家長盡量給孩子一個閱讀的空間,如果有一間孩子自己的書房或孩子自己住的房間就更好,給孩子購買或做一個書柜,同時要進行“親子閱讀”。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不要把空余時間用去喝酒、打牌、看電視、耍手機,而要每天帶領孩子讀讀書,看看報等,并結合孩子的愛好,去新華書店或在網上給孩子買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督促孩子多看書,多看有益的書,在家里營造一個全家共同閱讀的良好氛圍。在班上安置圖書角,除了放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書以外,還要安排學生們都拿自己購買的課外書到班上來,多的拿3至5本,少的也要拿1本,拿來放在班上的圖書角。我也經常動員我班學生到學校圖書室借閱圖書,并要做好借閱記錄,對借閱次數多的學生給予鼓勵和獎勵。教師也要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其實,語文教師的經常閱讀對學生也會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如很多學生也會像教師那樣專心、仔細地閱讀,從而達到“師生共閱讀”目的。無論是語文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將真情注入閱讀中去,在閱讀中感悟和提高,使學生們生活在閱讀環境中,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教師應該多想辦法,營造出寬松愉悅的閱讀環境。在深入閱讀的時候,把閱讀的時間留夠,使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在閱讀中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興趣。
二、堅持寫日記,培養學生的興趣
一個人的記性再好,也有遺忘的時候。在長期的作文教學中,我認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個學生只要認真觀察、善于觀察、仔細思考,就會有“發現”,如果把這些發現的所思所想所感,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寫成一篇篇完整的日記,過一久以后,利用業余時間看看自己寫的日記,那一幕幕的往事就會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來,那是很難忘的事情。我要求我班學生用彩筆標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片段來,自己再去理解、領悟。如果時間緊,來不及寫,就說給老師、同學、爸爸、媽媽聽,在晚上睡覺以前,在自己的腦子像“放電影”過一下,如果想起了精彩的內容,就立即記錄下來。兩三個星期整理一次,然后再進一步分析、歸類、補充。在學校一周,就利用周末休息時,把本周的事情和所想到的、領悟到的寫出來。在我與學生一起堅持寫日記的過程中,把心得體會也寫在日記本上,在課堂上,我們師生共同交流,久而久之,就會積累很多寫作素材,然后,我就引導我班學生繼續努力,把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出來,學生從害怕寫日記,到現在的喜歡寫日記了,很多學生還養成了長期堅持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我還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人事景物、體驗生活,積累生活中的素材。我在班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包括開展主題班會、隊會,辦手抄報、墻報、黑板報,進行小字比賽,寫日記、寫作文的比賽,帶領學生做游戲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我還利用我校在彝家山寨的特點,與學生一起到山林中、水溝邊、山地里進行仔細觀察,到留守老人家做好事,幫忙提提水、掃掃地,找找菜等,對于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家,我請他們的家長利用周末或國慶節、彝族年帶娃娃到螺髻山、大槽河溫泉瀑布,西昌邛海、廬山及成都等地去游玩,然后將外出的事情,也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寫出來。在家里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做飯、洗衣服,喂喂豬、挖地等,然后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寫成日記。通過長期堅持,并在我的指導下,我班學生寫的日記比以前更好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也被培養起來了。
三、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句話引起了我極大地反思,我從中領悟到,在教學中,我們當教師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從中獲得成功帶來的快樂。我感到,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成功,與教師的肯定、表揚,是密不可分的。試想想,那些沒有努力,或努力不夠,或努力了又一次次遭到失敗的學生,他們對學習不會很有信心,相反還有厭學的情緒。我覺得,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體驗成功”,學習起來才有勁頭,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渴望獲得成功的愿望。對于我們普格縣特口鄉中心小學校的彝族學生來說,當他們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在學習上取得了一些小成績,得到教師的稱贊及表揚的時候,就會感到非常的興奮,可想而知,他們有多高興了。相反,當他們受到教師的批評的時候,就表現出十分難過的樣子,有的同學還會哭泣。
我覺得,無論是優生,還是中等生、后進生,他們各自都有優點和不足,關鍵是要靠教師去觀察、去發現。要讓彝族學生對學習語文這門學科有興趣,就要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欲望,鼓勵他們每天進步一點點,每期進步一大步。我在語文教學中,盡量給學生創設條件,盡量讓每一個學生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如在課堂教學中,我會為成績優秀的學生出難度大的題,對后進生,我就會提比較簡單的,容易回答的問題,讓優生、中等生、后進生,都有機會體驗到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那教師就要深入了解、熟悉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了,讓學生在聽到教師提問后,通過及時的思考或學習小組的討論,就能回答,只要學生有了點滴進步,我就及時表揚、激勵,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充分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彝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教師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以后,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去學,也會樂意走進課堂,去體驗語文學習的情趣,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普格縣特口鄉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