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3月24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主題演講中提到,當前,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已占全球的36%,我國在科技領域不再是跟跑為主,而是轉向跟跑、并跑和領跑并存。
此前,3月23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將創造積極條件讓更多新經濟、創新經濟在中國上市,這無疑是向獨角獸企業發出IPO開綠燈的信號。
市場似乎在熱血沸騰,獨角獸企業也紛紛躍躍欲試。重慶最大的獨角獸企業豬八戒網副總裁劉川郁亦證實,“我們VIE結構已經拆完了,正在不斷推進A股上市。”而今年一季度以來,市場相繼傳出斗魚、虎牙、映客、花椒、快手、B站等多家直播、短視頻平臺計劃IPO的風聲,這些企業都是市場公認的獨角獸。
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在海外已經上市的一些獨角獸企業正考慮回歸A股。日前,已經在美股上市的趣店集團相關負責人放出口風,“如果監管條件允許,我們對在A股發行股票持開放態度。”
有跡象顯示,在政策的推動和召喚下,一大波“獨角獸”正跑步邁向A股。有消息稱首批回歸A股的獨角獸企業名單已確定,包括阿里、騰訊、百度、京東、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光學共八家企業。
3月23日,科技部正式發布《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和《2017年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我國所有獨角獸企業及估值情況得以揭曉。同一天,來自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獨角獸企業共164家,總估值6284億美元,平均估值38.3億美元。
近年來,獨角獸榜單一直有各種背景的機構在總結披露。據稱,獨角獸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作為風險投資行業術語,指的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并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不凡成績的創業公司。從行業看,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互聯網、科技、文化娛樂等行業領域。
毋庸置疑,獨角獸企業具有旺盛的成長性,其中的佼佼者挺進A股市場,無疑會激活A股市場,給其帶來充沛的活力。但是,任何榜單的意義都是有局限性的,其排名也只是表面的“顏值”擔當,包括獨角獸在內的任何企業只接受市場的洗禮,而不是榜單的宣傳。獨角獸企業的一大特點,就是動態性變化很大,其市值顛簸起伏無常,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樂視網,2015年5月,樂視網市值一度達到1526億元,目前的市值較其歷史最高峰已經跌了九成。獨角獸企業無論從估值角度還是面臨的競爭角度,投資風險并不小。
平心而論,經過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尤其是炮火連天的價格戰,獨角獸們能夠獲得風投市場10億美元的估值,一定是有其特定的市場地位和內在的商業邏輯來支撐的。然而,投資者也不能忽視眾星捧月的盛景只是暫時的,資本涌入少數新興行業帶來的估值攀升只是瞬間繁華,一旦市場熱情消退,有的獨角獸又成市場棄兒,“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共享單車為例,曾經資本熱涌、爭先恐后投懷送抱,如今卻鮮有問津,只剩下少數企業在支撐市場,其他的共享單車一夜之間突然失蹤,投資者血本無歸。
A股市場對獨角獸的熱情充其量只是補短板還舊賬。長期以來,A股IPO有嚴格的門檻,要求連續三年贏利,總資產還要達到一定規模。這對初期連年虧損靠風投輸血、又是輕資產的獨角獸們來說,在A股上市難于上青天。如今A股降低門檻,有意對獨角獸們開綠燈,是補上短板,畢竟以前A股市場只是傳統企業當家,活力不夠。另外就是還舊賬,開門納客,還獨角獸應有的禮遇。
但是,這并非預示2018年獨角獸企業會在A股市場走大運而接踵而至。就在3月23日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回應記者關于資本市場服務“四新”和獨角獸企業的時間表提問時表示,對獨角獸企業到A股上市的研究仍處在論證階段。
事實上,雖然IPO開了綠色通道,但這不意味著所有新興產業創新企業都有機會享受到政策優惠,獨角獸企業也不例外。即便是BATJ這四大獨角巨獸,通過CDR(中國存托憑證)方式回歸A股,也存在一些難題。
相較于私有化退市所需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VIE 架構的解除、同股不同權以及盈利暫未能達到A股IPO標準等問題,CDR由于在上市的流程、時間、融資等各方面都具有較大優勢,因此被認為是目前推進獨角獸企業回歸A股的主要方式。
CDR的推出首當其沖的是面臨“同股不同價”問題。由于目前人民幣仍未實現自由兌換外匯,在實操中有可能會導致CDR與境外貨幣無法轉換的問題,并因此導致同股不同價。一旦出現A股和境外市場割裂的情況,CDR很容易成為投機套利的對象。所以在人民幣沒有實現自由兌換之前,CDR推出確實值得研究論證,也需要央行等其它監管部門與證監會的通力合作。
在考慮市場承受力的前提之下,監管層有步驟有節奏地推動資本市場服務新經濟新業態,是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有益探索,而非徹底改變現有的規則體系。真正的獨角獸企業應該是那些力大無比的“魔王”,數量極少且魁偉高大,最終能夠順利登陸A股的獨角獸企業純屬鳳毛麟角,A股的“源頭活水”更多還是來自傳統的優質企業。可以斷言,2018年不可能是獨角獸扎堆上市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