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民



一年多前,我和學生劉可茜探討管理與人情的問題。似乎傳統觀念里,人情如洪水猛獸,管理者們避之不及,但是我認為管理的人情味不失為一劑良藥,可以為硬性制度注入柔性因子,增加管理彈性,對癥下藥,激發員工的同理心與上進心,加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讓員工與企業共擔風雨、共享效益、共同成長。
我的觀點在很多方面和劉鵬凱老總不謀而合,黑松林所實踐的心力管理以人為本,以真心換真心,知心、聚心、塑心,并最終落腳到企業的競爭力上。這是有人情味的管理,這是有彈性的管理,這是中國管理智慧的很好體現。
后來有幸受邀到黑松林參觀,干凈整潔的廠區,隨處可見的標語和漫畫牌,簡潔大氣的企業文化展室......無一不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點點滴滴都是心力管理成效的刻畫和體現,在“以心換心”的氛圍浸潤中,員工真正做到了愛崗敬業、愛廠如家。劉鵬凱老總后來將他寫的《知心、聚心、塑心——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一書贈予我閱覽,讀完之后感觸頗多。
一方面我深入的了解了心力管理的操作,即如何在企業管理中實現知心、聚心以及塑心,另一方面,也讓我感嘆于劉鵬凱老總身上所有的企業家的情懷。
劉鵬凱老總是一個思考型的企業家。黑松林的心力管理起于黑松林的管理實踐,是多年耕耘人心的成果。《知心、聚心、塑心——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一書中有很多黑松林的管理案例,案例里劉老總“以心換心”,思考員工心里在想什么,思考如何通過更好的溝通架起“知心”的橋梁,思考如何通過物質和精神激勵來凝聚人心,思考如何以文化人塑造員工的自覺性,思考如何將心力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案例外劉老總持續學習,堅持寫作,將自己的管理實踐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與企業員工的特點相結合,思考如何針對中國人的特性更好的開展管理工作,思考如何不斷提升管理效果,思考如何用中國智慧講述中國特色管理故事。學而不思則罔,愚者時時感到無聊,智者無時不在思考,劉鵬凱老總在管理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完善心力管理,也不斷帶動企業不斷成長。
劉鵬凱老總是一個情感型的企業家。心力管理基于性善論而建立,劉鵬凱老總認為企業應當追求人性情感化,愛企業的員工,真心實意為他們著想,投入關愛員工的"桃",才能換來員工忠誠和高業績的"李"。這一觀點和我對于管理莫如多些人情味的觀點非常契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不斷發展壯大,但其平均壽命卻堪憂,外部激烈的競爭的確是中小企業存活的一大威脅,但是內部制度與文化的錯位與缺乏卻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黑松林作為一個小而精的企業,有技術有設備,有硬性制度,也有軟性文化,相輔相成。道家說上善若水,太極講究以柔克剛,知心、聚心、塑心的心力管理中蘊含的劉鵬凱老總對公司員工的一腔柔情,以員工的同理心為介,增強員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強化員工和企業的心理契約,培養員工愛廠如家的情感,促進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進步。
劉鵬凱老總是一個創新型的企業家。并沒有萬金油式的管理模式,黑松林在自身發展中不斷摸索,探求符合自身特點和成長的管理模式。同時黑松林也會向海爾等優秀企業學習先進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絕不照搬它們的制度。劉鵬凱老總的獨立思考,幫助他開創了適合黑松林的心力管理。心力管理的實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設立制度就一勞永逸的,而是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體現在企業的制度之中,體現在日常管理的細節之中,最終化為企業的競爭力。道家儒家法家,劉鵬凱老總將中國古代的管理智慧與現代管理思想創造性糅合在一起,心力管理既體現道家的無為而治以柔克剛,又體現出儒家的以文化以德服人以和為貴,最后還體現了法家的不別親疏貴賤一斷于法。
劉鵬凱老總是一個責任型的企業家。心力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種途徑,是實現劉鵬凱老總愿景的途徑。初見劉老總,他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只是希望能把公司做好做長久,還希望多少年后人們都知道黑松林,都知道黑松林的心力管理。心力管理幫助他凝聚了公司員工的心,幫助他將心力轉化為競爭力,心之所及,力之所達。黑松林的企業形象積極正面,黑松林的產品和服務被客戶、被社會認可,黑松林的員工幸福而有擔當??梢哉f作為企業的掌門人,劉鵬凱老總對員工、對客戶、對企業自身而言,都盡心盡責。與此同時,黑松林不斷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配合著國家經濟“新常態”,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承擔著應盡的社會責任。
劉鵬凱老總在《知心、聚心、塑心——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之中引用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心力管理是具有柔性和彈性的管理,體現在日常管理的細節之中,傾注著劉老總的管理情懷。知心、聚心、塑心,拉近員工與企業的距離,培養員工的責任感與契約精神,促進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本書將黑松林的管理智慧落地,告訴讀者如何“以心換心”,如何同理溝通,如何以薪聚心,如何以情凝心,如何以文化心,如何化心力為競爭力。值得從事中小企業管理的企業家、管理者以及研究中小企業的學者閱讀,能夠從中了解誕生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了解黑松林的精細化管理,了解中國企業家的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