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洋
摘 要:當代山水畫構成形式打破了傳統繪畫藝術的局限性和束縛,使現代山水畫具有一種新穎獨特的意蘊,這也是山水畫藝術構成性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畫歷史悠久,自人類文明開始時,中國畫就開始衍生、發展。當代的中國畫是一整套完整而全面的藝術體系,對傳統中國畫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斷弘揚、發展、創新傳統中國文化,并借鑒和吸收西方藝術文化。文章主要闡釋西方構成藝術對當代山水畫的意義和影響,分析當代山水畫構成形式在創作中的藝術表現,對其創作意義和表現技法進行研究,對構成藝術的借鑒、吸收、包容、繼承和創新是發展當代山水畫重要途徑,采用新技法、新理念、新思想促進山水畫的改良,加強和提高當代山水畫藝術語言的多樣性。
關鍵詞:當代山水畫;構成形式;創作;藝術表現
山水畫,傳來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對山水、人物、花鳥等的描繪盡在其中,而山水畫對祖國山水的描繪更是多彩多樣,蘊含著不一般的情感,寫意山水畫更是如此。它用極其簡單的表現手法來描繪要刻畫的事物,寄托了畫家創作過程中的復雜的心情,最是講究意境與情感的表達,讓欣賞者能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當代山水畫大師張繼國和崔文化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山水畫作品通過對山水自然的描繪,讓人們在貼近自然的同時,體會到山水畫中所蘊含著的意境。張繼國所創作的山水畫特點是筆墨運用的酣暢厚重,林疏為風拂,峰現忽云封,山勢雄厚,草木蔥蘢,云山霧繞,變幻多姿,使觀賞者一眼望去,內心就會充滿和諧與寧靜之美。崔文化幾十幅山水作品,他的山水畫,用筆獨到,線條扎實,可謂八面出鋒、內涵深厚。他能巧妙地處理黑與白、虛與實、濃與淡、粗與細、疏與密的辨證關系。他敢于用墨、用水,同時又做到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虛實相生,虛實結合。濃中有淡,淡而有味,粗中有細,細而不板,大中有小,以小襯大,疏而不空,密而不死。創作的山水畫通俗流暢,雅俗共賞,不做作,不牽強,不拘謹,率性而為。
一、當代山水畫中構成藝術的表現形式及影響
(一)當代山水畫中構成藝術的表現形式
傳統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支流派,是通過對山水風景的臨摹展現的一門視覺藝術,山水畫再通過采用構成藝術的多種形式展現自然界山水的秀麗旖旎,反映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并使山水畫更富有審美價值。視覺藝術是山水畫中最重要的構成藝術因素,使山水畫更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藝術感。中國山水畫中所具有的獨特鮮明的民族感和民族文化,使中國山水畫構成性關系更加強烈和明顯,推動著中國山水畫的傳承和創新。當代中國山水畫是以平面化和立體化構成藝術相互搭配和重組實現的,將大自然勾勒成為藝術形式,通過筆墨的有機結合表現出藝術家內心的“中國式”構成形式的道德價值,不僅僅具有泡沫構成形式的特征,更富有中國山水畫自身所具備的獨立性和完整性。當代山水畫創作中的構成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干濕濃淡、開合聚散、虛實節韻、疏密均衡等。在山水畫色構成形式中,水墨彩粉本身所具有的構成藝術與山水主體的客觀形態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構成形式能加強山水畫形象感和畫面感。中國山水畫是一種審美價值的綜合藝術體現,能夠明顯印襯出創作者對于大自然天然意象的情感和最真實感受。
(二)當代山水畫中構成藝術對山水畫的影響
當代中國山水畫不是簡單的風景畫,而是借助中國畫中的意境表現藝術家內心的情感及藝術真諦。準確來說,山水畫的構成形式及構成藝術的表現方法是傳達意境最直接的方式,當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90%的山水畫藝術家對自然山水的理解和認知,依賴于想象和模仿,缺乏創造性。很多人對于山水畫的理解仍歸結于對山水風光的描繪,實際上,山水畫的構成形式是非常復雜的,并通過其構成形式表現出山水畫獨有的意境。在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要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意境、顏色、光影技法以及神韻,因此,山水畫中蘊含了藝術家內心的真情實感及民族精神。李曉松曾說,山水畫是一門講究意境的藝術,構成形式要求整中求變,需要融入創作者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和想法,進而達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使山水畫達到精益求精、爐火純青的水平。實現山水畫的意境必須要在山水畫中合理運用構成藝術,構成能使畫面上的色彩、意境、格調及氣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1900年,俄羅斯興起前衛藝術構成主義,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構成學理論。構成學理論思潮對藝術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最終,演變成一種極富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流派。自改革開放之后,大量國外藝術涌入中國,構成學原理被應用于中國畫的藝術理論中,推動了中國的藝術發展進程。構成藝術能夠加強山水畫的韻律感和節奏感,使山水畫在布局和物象上都實現了完美的整合重組,得到了有條不紊的排序。構成藝術促進山水畫的創新與發展,打破了傳統思維和意識的束縛,將構成學理論科學合理運用于山水畫的創作中,不僅加強山水畫的藝術表現力,又使藝術創作形式的規律更加完善。
二、當代山水畫構圖中構成形式的表現
構成造型可以明顯加強山水畫面的特殊性,是山水畫創作的最基本技法,是表現客體風格和藝術價值的主要手段,進而打造不同審美價值的山水畫。構圖是一個完整有序的工藝,需要先描線,再畫圖,再將各個板塊組合,最后就構成了,進而打造出具有個性化特色的藝術風格。無論是最早期的猿人時期還是封建社會,甚至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時期,藝術的最終目的都是表現個人真實情感和思想,因而,當代山水畫構成形式加強了山水畫的情景交融,使其表現出更強烈的情感。只有將山水、地貌、風景進行科學構圖,才能夠打造出極富有意境的山水畫。山水畫藝術家通過人格化的技法使自然界的客觀事物表現出一種情感色彩,通過筆墨紙硯傳輸出藝術家的心情和情感。藝術家只有將個人真實情感和情懷融入山水畫中,才能創作出直達心靈的作品,并與觀賞者產生情感共鳴。創作者要結合個人人生閱歷及生活經驗,創作出專屬自己的個性化山水畫。傳統山水畫構圖形式多以平遠、高遠、深遠之“三遠”法,往往采用冷色調的顏料進行填充色彩。20世紀,構成主義是最重要的藝術流派之一,分為廣義構成主義和狹義構成主義。就廣義構成主義而論,是英國美學家里德提出的一個雕塑美學概念。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這個世界由“可知世界”和“不可知世界”組成,山水畫中的情感和意境即為“不可知世界”,一件高水平的山水畫作品中必須含有“不可知世界”這部分。
在傳統中國畫中,可以看出,構成藝術的應用極其廣泛。當代構成理論主要產生于西方平面構成理論,采用多條直線的縱橫交錯,合縱連橫,將山水畫中的各個圖形拼接在一起,但是傳統中國畫的創作技巧講究一氣呵成,連續的,因此,構成藝術與傳統中國畫的理論相悖。其中,構成性構圖方式能夠使畫面更充盈,更具有飽滿性,因此,構成性構圖和飽滿型構圖的本質目的相同,因此,難以直接區分。構成性構圖和飽滿型構圖是兩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構圖形式,能夠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構成性構圖最大的特征就是畫面感強烈、飽滿豐富,通過創作者主觀意識的作用,使山水畫中現代化元素感更加強烈,這也是一種西方藝術對中國藝術滲透作用的反映。 山水畫構成形式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山水畫水平的高低,筆墨、光影技法及意象的作用強度反而沒有那么明顯。藝術家的人品在構成形式上被很好地展現,構成形式象征著一個人的智慧、氣質與修養。人品的差距在山水畫的畫面上能被完全地映襯出來,同樣一幅山水畫,即使都是難度相當的平面布局,但是呈現視覺享受和精神享受程度就不同。構成型形式是將山水畫中的意象進行平面化處理、折疊,再進行有序不紊的排序,進而提高山水畫的質感與豐富度。構成性構圖能夠加強山水畫中現代化的視覺效果,也是時代的必然產物,目前,一直被中國山水畫創作家廣泛應用和借鑒。
三、構成形式在當代山水畫創作中的意義
構成形式受自然啟發的意象性、心象性山水的挖掘和再造,對當代山水畫具有重要的貢獻意義。構成形式取材于自然的客觀物象,但是又融合創作者內心細膩的情感。這與當代山水畫受傳統中國文化和思想牽連和影響密切相關,山水畫在視覺效果上并不追求新穎性和創新性,但是在情感的表現和構成形式上要求推陳出新的求索精神。將構成藝術運用于山水畫中,已經成為藝術家表現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一種風氣。構成主義在變化中追求相同,在和諧中追求差別,求同存異,將豐富的當代山水畫詞匯應用于其中。
當代山水畫藝術家將構成形式應用于山水畫構圖中,通過多種構成元素與山水畫線條、筆墨的滲透和相互作用,創設出視覺感官與精神體驗的完美相融,進而使山水畫的質感更富有新意和創造性。構成形式使山水畫打破了傳統國畫中生硬、刻板的局面,使山水畫更具有主觀情感的抽象美。只有突破傳統山水畫形形色色的框架結構,才能使其意境更加深遠及藝術形式得到擴張和膨脹。構成形式是借鑒西方油畫的創作技法和形式表現,使中國山水畫脫離了傳統國畫造型表現形式,發展成為具有現代氣息和藝術感的綜合藝術,因此,當代山水畫也是時代的寫照。在當代山水畫中,構成形式的藝術表現還不夠系統化和完善化,但是表現展現了當代山水畫中生命力和孜孜不倦的求索求真精神,這種務實的探索精神也是傳統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展現,是民族精神最好的映射。
四、結語
將構成形式應用于當代山水畫的創作中,不僅能夠打破傳統中國畫創作的思維束縛,還能夠使山水畫的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化,表現力更加強烈。當代山水畫中融合構成元素,使山水畫展現出一個全新的藝術理念,使其在構圖邏輯和構圖審美上都有質的飛躍,散發出別具一格的創作技術和創作思維。為了促進當代山水畫的發展和傳承,應該將構成形式更廣泛地應用于山水畫的創作中,使其不斷豐富和潤色山水畫,提高山水畫的情感表現和審美價值。在創作當代山水畫的過程中,不僅要熟悉和全面理解構成形式和構圖原理,還要舉一反三,將構成形式應用于其他中國畫的創作領域中,開拓中國畫的創作思維。構成形式使當代山水畫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延續和傳承,并引入新的思維和理念,加強山水畫中情感的流露和藝術表現力。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