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張婉英 李國賢 (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499)
薄皮甜瓜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和江南各地,適宜于溫暖氣候條件下栽培,耐潮濕和耐高溫性較強,果實較小,單果重250~450 g,果實形狀及果皮色澤各異,品種繁多,肉質細嫩,具芳香氣味,但果皮較薄,不耐貯運,且果肉糖度較低,商品性差[1~4]。“齊賢蜜瓜”是上海奉賢地區地方特色薄皮甜瓜品種,該品種綜合抗逆性強、果肉厚、肉質脆嫩多汁、口感好,適合于上海及周邊地區春夏栽培,在奉賢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但由于長期缺乏提純復壯和保護工作,導致該品種種性退化嚴重,其外觀、口感和產量等性狀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充分挖掘該品種的優良特性,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通過多年的系統選育研究,從“齊賢蜜瓜”分離群體中成功篩選出了外觀和口感品質俱佳、豐產性狀優良的新品系,經多點區試鑒定,從中進一步選育出了滿足現代市場需求的甜瓜新品種“齊蜜一號”。為促進該品種的種植推廣,現將其選育經過及參加相關品種鑒定比較試驗的種植表現介紹如下。
從上海市奉賢區齊賢、奉城一帶收集獲得13份“齊賢蜜瓜”類種質資源,該類種質資源表現為植株長勢旺,葉片大、濃綠,以孫蔓結果為主;果實發育期30~32 d,果實高球形或扁梨形,果皮淺綠至墨綠底覆墨綠不規則網點,果皮較韌,不易裂果;平均單果重350~550 g;果肉淺綠或黃綠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6%,肉質松脆,多汁爽口。
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科技人員從13份收集的“齊賢蜜瓜”類種質資源中,經過對目標性狀的連續6代定向自交和系統分離篩選,并分單系、單株和單瓜留種,選出QMS-1、QMS-5、QMS-7、QMS-8和QMS-13等5個高代自交系。經對5個高代自交系進行品系鑒定試驗,決選出單系QMS-5。QMS-5于2010年春季、夏季和秋季進行了多點區試和品比鑒定試驗,2011年進行生產試驗,該新品系綜合農藝性狀表現優異,抗逆性強、座果性好、產量高、品質佳、果實耐貯運,并于2011年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滬農品認蔬果2011第004號),定名為“齊蜜一號”。見圖1。

圖1 “齊蜜一號”選育系譜圖
品系鑒定試驗于2009年設在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技示范基地進行,參試品系為優選出的QMS-1、QMS-5、QMS-7、QMS-8和QMS-13等5個高代自交系,對照品種為“齊賢蜜瓜”。均采用育苗移栽爬地栽培方式,小區面積13.5 m2,每小區種植15株,每品種重復3次,隨機排列。分別考察各品系的品質、生育期、產量和抗病抗逆性等,以3次重復平均值作為相應品系有關性狀的平均值。由表1可知,各品系在生長勢、座果性、單果重及果肉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均優于對照。新品系QMS-5在品質和產量等性狀方面明顯優于對照“齊賢蜜瓜”,產量比對照增加25.1%,達顯著水平,故將QMS-5作為決選新品系,進入新品種多點區試品比鑒定試驗。

表1 品系鑒定試驗結果
2010年春季、夏季在奉賢區一甜瓜種植大戶的塑料大棚內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參試品種為“齊蜜一號”(QMS-5),對照品種為日本“甜寶”。春季于2月25日播種,3月27日定植;夏季于5月10日播種,6月2日定植。均采用育苗移栽爬地栽培模式。小區面積為13.5 m2,小區種植15株,雙蔓整枝。每品種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
由表2可知,“齊蜜一號”綜合農藝性狀表現突出。以春播為例,“齊蜜一號”果實發育期平均為31 d,比對照早熟約1 d;單果重401.3 g,平均小區產量24.08 kg,較對照增產10.66%,增產達顯著水平;中心糖為13.7%,比對照高出1.2%;果肉厚2.36 cm,比對照厚0.5 cm;果皮綠色覆網點,果肉黃綠色,肉質細嫩松脆,香味濃郁,口感品質佳。

表2 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2010年春在上海市奉賢區、金山區、崇明區等地進行多點區域試驗,參試品種為“齊蜜一號”(QMS-5),對照品種為日本“甜寶”。每小區種植30株,每品種重復3次。
由表3可知,“齊蜜一號”在3個試點的產量均高于對照,增產達顯著水平;平均單瓜重為387 g,較對照重54 g;平均果實發育天數為30.8 d,與對照相當;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3.9%,比對照高0.8%。

表3 多點區域試驗結果
2011年在上海奉賢、金山、崇明及浙江寧海等薄皮甜瓜產區進行春播保護地及越夏露地栽培生產試驗,參試品種為“齊蜜一號”(QMS-5),對照品種為日本“甜寶”。
由表4可知,“齊蜜一號”在4個試點的平均每667 m2產量為1 005.8 kg,比對照增產24.7%,增產效果明顯。該品種在植株生長勢、綜合抗逆性、果實品質及外觀商品性等方面表現突出,受到各試點種植戶的一致認可。

表4 生產試驗結果
甜瓜在上海地區種植,早春因連續低溫和陰雨天氣造成的光照不足是制約甜瓜生產的主要因素;夏季的高溫暴雨多濕天氣也是影響甜瓜優質豐產的重要障礙。從以上對比試驗結果可知,“齊蜜一號”的綜合抗病性和抗逆性明顯強于對照,尤其是在夏季高溫暴雨多濕天氣條件下,其產量和品質明顯優于對照。
從以上對比試驗結果可知,“齊蜜一號”在上海及周邊地區種植,植株長勢強健,耐濕性好,綜合抗病抗逆性強;葉片中大,葉色濃綠;以孫蔓結果為主,連續座果能力強;果實扁梨形,果皮綠色覆網點,果實發育期約31 d,單果重320~440 g;果面光潔,果皮韌,耐貯運;果肉黃綠色,果肉厚度較厚,果肉細脆,果味醇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左右;產量高,適合在上海及周邊地區作春、秋保護地及越夏露地栽培。
“齊蜜一號”適合于上海及周邊地區春、夏、秋三季栽培。早春保護地栽培,以2月中下旬育苗為佳;夏播露地栽培,播種適期在5月中下旬;秋播保護地栽培,播種適期在8月底至9月初。每667 m2適宜種植密度為700株,采用爬地或立架吊蔓栽培均可,以雙蔓整枝栽培為佳,即在主蔓幼苗4~5片葉時摘心,選留2條健壯、長勢相當的子蔓生長,于子蔓8~10片葉時摘心,摘除每條子蔓的第1、2條孫蔓,以第3~5條孫蔓為預定結果部位,每條孫蔓控制留瓜2~3個,留瓜孫蔓留2片葉摘心。定植前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 500~2 000 kg、“獅馬牌”復合肥25~30 kg作基肥;每667 m2施硫酸鉀15~20 kg作追肥。一般授粉后32 d左右、果皮轉為青綠色有黃暈且有香味溢出時,為成熟標志,要及時采收。
“齊蜜一號”屬東亞生態型薄皮甜瓜品種,其植株長勢強健,綜合抗病抗逆性強;葉片中大,葉色濃綠;以孫蔓結果為主,連續座果能力強;果實扁梨形,果皮綠色覆網點,果實發育期約31 d,單果重320~440 g;果面光潔,果皮韌,耐貯運;果肉黃綠色,果肉厚度較厚,果肉細脆,果味醇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左右;產量高,適合在上海及周邊地區作春、秋保護地及越夏露地栽培,各地區應依據其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進行栽培。
[1]林德佩.中國栽培甜瓜植物的起源、分類及進化[J].中國瓜菜,2010,23(4):34-36.
[2]馬克奇,馬德偉.甜瓜栽培與育種[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144-152.
[3]吳明珠,伊鴻平,廖新福.甜瓜新蜜l號的選育及栽培要點[J].新疆農業科學,1989(1):29.
[4]新疆甜瓜西瓜資源調查組.新疆甜瓜西瓜志[M].烏魯術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