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娣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鎮農技農機站 213119)李志鵬 周 丹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植保植檢站 213100)
稻縱卷葉螟是我國水稻生產上的主要遷飛性害蟲,在長江中下游稻區重發頻率高。2017年五(3)代稻縱卷葉螟在沿江蘇南地區發生情況為蛾量大、蛾峰持續時間長、田間落卵量多、實際危害重。為積累和儲備稻縱卷葉螟防治新藥劑和新技術,提高常州市武進區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水平,2017年筆者進行了26%甲氧·茚蟲威SC、10%甲維·蟲酰肼SC兩種新藥劑防治五(3)代稻縱卷葉螟的效果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運村東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進行,水稻品種為“武運粳31號”,于6月10日機插。試驗田水肥條件較好,田管措施到位。試驗田于7月20日使用氯蟲苯甲酰胺+噻呋酰胺+吡蚜酮+氯溴異氰尿酸防治過一次四(2)代稻縱卷葉螟,防效較好,田間殘留蟲量和白葉極少。
試驗藥劑為26%甲氧·茚蟲威SC、10%甲維·蟲酰肼SC,均由江蘇盛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每667 m2用26%甲氧·茚蟲威SC 20、25、30 g,10%甲維·蟲酰肼SC 30、35、40 g,空白對照(CK),共7個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排列,小區面積53.6 m2。
試驗于8月11日五(3)代稻縱卷葉螟卵孵高峰期施藥1次,噴細霧,每667 m2用水量為50 kg。
用藥前調查稻縱卷葉螟蟲卵基數,平均百穴蟲量20頭、百穴卵量100粒。施藥后7、15、21 d調查各處理小區殘留蟲量與束葉情況,每小區對角線調查5點,每點調查4穴,記錄卷葉數和殘留活蟲數,計算保葉效果和殺蟲效果。
計算公式:殺蟲效果(%)=[(對照區活蟲數量-處理區活蟲數量)/對照區活蟲數量]×100;卷葉率(%)=(卷葉數量/調查總葉數)×100;保葉效果(%)=[(對照區卷葉率-處理區卷葉率)/對照區卷葉率]×100。
藥后3次調查中,均未發現各處理小區水稻表現出藥害癥狀,表明試驗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對水稻生長安全。
由表1可知,藥后7 d,6個藥劑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殺蟲效果和保葉效果均不明顯,防效均在50%以下。分析原因可能是田間束葉少(對照區束葉率僅0.47%),低齡幼蟲多在心葉里,而調查的是束葉,未查心葉,故而對照區蟲量偏低,防效計算有偏差。
藥后15 d,6個藥劑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殺蟲效果、保葉效果均顯著上升。每667 m2用26%甲氧·茚蟲威SC 20、25、30 g處理的殺蟲效果分別為93.29%、93.29%、98.78%,保葉效果分別為85.72%、87.40%、91.18%,防效隨藥劑用量的增加而上升;每667 m2用10%甲氧·甲蟲肼SC 30、35、40 g處理的殺蟲效果分別為88.41%、81.10%、88.41%,保葉效果分別為79.00%、75.64%、85.72%,以最高用量的防效最好。差異顯著性分析表明,每667 m2用26%甲氧·茚蟲威SC 30 g處理的殺蟲效果、保葉效果與每667 m2用10%甲維·蟲酰肼SC 35 g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其余藥劑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
藥后21 d,每667 m2用26%甲氧·茚蟲威SC 20、25、30 g處理的殺蟲效果分別為92.74%、92.74%、93.15%,保葉效果分別為91.38%、94.67%、92.20%;每667 m2用10%甲維·蟲酰肼SC 30、35、40 g處理的殺蟲效果分別為81.05%、88.31%、76.61%,保葉效果分別為79.89%、82.36%、76.61%,以每667 m2用35 g處理的防效最好。
2017年常熟市武進區五(3)代稻縱卷葉螟大發生,田間蛾量大、峰期長,產卵期長,田間累積蟲量高。本試驗選用的26%甲氧·茚蟲威SC、10%甲維·蟲酰肼SC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效均較好,其中26%甲氧·茚蟲威SC的3個劑量處理藥后21 d的殺蟲效果、保葉效果均達到90%以上,表現出穩定的持效性和高效性;10%甲維·蟲酰肼SC的3個劑量處理的防效略差,藥后21 d的殺蟲效果、保葉效果均在80%左右。從成本和防效綜合分析,防治稻縱卷葉螟,優先選用26%甲氧·茚蟲威SC,每667 m2推薦用量為20 g,選用10%甲維·蟲酰肼SC時,每667 m2推薦用量為30 g,每667 m2用水量均為50 kg,均在卵孵高峰期噴霧防治。

表1 藥后不同時期各藥劑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殺蟲效果與保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