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濤
(西安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8)
運城市學苑北路立交工程是運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在運城市城市路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工程位于運城市東郊,位于機場大道與學苑北路交叉口。
機場大道現狀為4幅路,機非分行,機動車道為雙向8車道,瀝青混凝土路面,路況良好。該道路不僅是主城區與航空港間的快速連接通道,而且該路與工農街共同構成貫穿城市東西的交通要道,承擔市內交通和出入境交通,現狀交通量較大。在機場大道南側并行一條南同蒲鐵路,該項目東側現狀有一處下穿鐵路通道,但通道寬度較窄,僅6m寬,線形技術指標低,車輛通行不暢,下穿鐵路后與機場大道平交。車輛出入機場大道不僅影響到機場大道主線車輛的快速通行,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與機場大道并行的南同蒲鐵路有著七十多年運齡,它是山西省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由于南同蒲鐵路將運城市區一分為二,南北方向道路通行不暢,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運城市的城市發展。因此,在機場大道與學苑北路交叉口建設立交意義重大。
學苑北路在機場大道以北段路基已形成;在機場大道南側,學苑北路在禹都東街(位于機場大道南側東西向道路)以南段已建成;禹都東街至機場大道段無現狀路。
現狀機場大道交通量大,而且路況良好,應盡可能利用機場大道,減少改造工程量;南同蒲鐵路位于機場大道南側,立交匝道應盡量布置在機場大道北側的兩個象限內,減少跨越南同蒲鐵路的匝道橋梁;立交布置型式要緊湊、占地少,且減少拆遷量。
交通量預測結果見表1。

表1 各特征年遠景高峰小時交通量預測結果 pcu
(1)立交定位為全互通立交,應盡量利用機場大道現狀路,盡可能減少機場大道改造工程量。
(2)在功能上:首先,立交要解決學苑北路跨越南同蒲鐵路直行的車輛;其次,立交要適應城市道路交通、鐵路未來發展的形勢,處理好學苑北路與機場大道交匯處的轉向交通。
(3)在滿足交通功能的條件下,盡量使立交型式簡潔、實用,美觀大方,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盡量節省投資。
(4)盡量減少占地,減少對地上建筑物,尤其是多層工房的拆遷,把對地下管線的影響減少到最小。
(5)工程方案要充分考慮到施工期間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
學苑北路立交作為學苑北路與機場大道的交通轉換節點,在運城市路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前述交通需求分析,結合工程建設條件,經認真分析比選后,本次提出3個立交方案。
3.2.1 方案一
(1)立交布局及交通組織
該方案為苜蓿葉半定向4層互通式立交,其中地面上三層,地面下一層,立交東西方向長1.18km,南北方向長0.878km。
該立交方案中,學苑北路主線由南向北依次為上跨鐵南路(規劃道路,位于南同蒲鐵路緊南側)、南同蒲鐵路和機場大道,位于地面上二層,主要承擔南北向直行交通。
機場大道主線維持現狀不變,位于地面一層,主要承擔東西向直行交通。
在機場大道主線南側設置一條東西向匝道,9m寬,單向雙車道,上跨學苑北路主線,位于地面上三層。北向東、西向北兩條半定向式左轉匝道以及西向南、南向東兩條右轉匝道均與此匝道相接,從而承擔這4個方向的交通轉換。
立交在學苑北路主線與機場大道主線間共設4條左轉匝道,以解決機場大道與學苑北路間的左轉交通需求,其中南向西、東向南兩條左轉匝道采用苜蓿葉型式,北向東、西向北兩條左轉匝道采用半定向式;立交外側設置4條定向式右轉匝道,實現右轉交通轉換。
在立交外圍緊貼右轉匝道布設地面輔路(單向通行),在立交內同時設兩條連接輔路(雙向通行),以解決非機動車交通和行人交通,其中南北向輔路以箱涵方式下穿鐵南路(規劃道路)、南同蒲鐵路及機場大道主線,位于地面下一層。下穿箱涵在機場大道南側設有出入口,以便于機場大道南側非機動車及行人的轉向。圖1為立交方案一平面圖。
(2)橫斷面布置

圖1 立交方案一平面圖
學苑北路:為城市主干路,規劃紅線控制寬度50m,綠線控制寬度80m,3幅路,其中機動車道寬21m,兩側分隔帶各寬3m,非機動車道各寬6m,路側帶各寬5.5m,紅線外綠帶各寬15m。本次設計時,為提高行車安全,在機動車道中央設隔離墩以分離對向行駛車輛,橋梁及擋墻段機動車道寬度由規劃的21m調整至24m。
機場大道:保持現狀。
匝道:機場大道南側東西向匝道按單向雙車道設計,匝道凈寬9m;其余匝道按單向單車道設計,匝道凈寬7m。
地面輔路:考慮到立交周邊有區域交通通行需求,在立交外圍布設的單向通行地面輔路按7m寬設計,路側帶3m寬,在立交內設置的雙向通行連接輔路按12m寬設計,兩側路側帶各3m寬。
(3)與城市其他交通項目的銜接情況
與該立交橋工程相交的工程主要有:南同蒲鐵路、鐵南路(規劃路)、棉北街(規劃路)等。
與南同蒲鐵路交叉處:該立交方案中,學苑北路機動車道上跨鐵路,立交南北向連接輔路下穿鐵路,機、非交通流均與鐵路完全分離。在立交結構物布設時同時為鐵路復線改造工程預留空間。
與鐵南路(規劃路)交叉處:學苑北路主線及兩條右轉匝道上跨鐵南路(規劃路),立交南北向連接輔路下穿鐵南路,立交外圍地面輔路與鐵南路平交。
與棉北街(規劃路)交叉處:學苑北路與棉北街平交。
(4)工程規模及投資估算
立交總占地17hm2,除規劃道路用地外還需新征地6.87hm2。
立交橋梁總面積為28772m2,道路總面積為54826m2,設計排水管道長度6.7km,照明工程2.1km。工程建安費1.73億元,工程總投資2.6億元。
3.2.2 方案二
(1)立交布局及交通組織
該方案為苜蓿葉半定向4層互通式立交,其中地面上三層,地面下一層,立交東西方向長1.02km,南北方向長1.05km。
該立交方案中,學苑北路主線由南向北依次上跨鐵南路(規劃道路)、南同蒲鐵路和機場大道,位于地面第三層(最上層),主要承擔南北向直行交通。
機場大道主線在立交范圍內需要改造,南北兩幅路縱向分離:南半幅道路抬高,位于地面上第二層,承擔西向東直行交通;北半幅道路位于地面層,其平面線位及豎向高程與現狀一致,承擔東向西直行交通。
立交其余匝道及輔路布設情況基本同方案一。圖2為立交方案二平面圖。

圖2 立交方案二平面圖
(2)橫斷面布置
學苑北路:同方案一。
機場大道:城市快速路,規劃紅線寬度52m,4幅路。
現狀道路斷面:中央分隔帶寬5m,兩側機動車道各寬14m,兩側分隔帶各寬2m,非機動車道各寬4m,路側帶各寬3.5m。本次設計道路各組成部分寬度保持與現狀一致。
匝道:匝道設計寬度在兩條匝道合流段按單向兩車道設計,匝道凈寬9m;其余匝道按單向單車道設計,匝道凈寬7m。
地面輔路:同方案一。
(3)與城市其他交通項目的銜接情況
同方案一。
(4)工程規模及投資估算
立交總占地20.33hm2,除規劃道路用地外還需新征地9.87hm2。
立交橋梁總面積32880m2,道路總面積90787m2,設計排水管道長度6.7km,照明工程2.1km。工程建安費1.95億元,工程總投資2.98億元。
3.2.3 方案三
該方案為苜蓿葉半定向4層互通式立交,其中地面上三層,地面下一層,立交東西方向長1.03km,南北方向長0.79km。
學苑北路由南向北依次上跨鐵南路(規劃道路)、南同蒲鐵路和機場大道,位于地面第三層(最上層),主要承擔南北向直行交通。在立交范圍內對機場大道進行改造:北半幅道路抬高,位于第二層,主要承擔東向西直行交通,在立交范圍內道路平面線位與現狀一致;南半幅道路豎向高程基本與現狀一致,位于地面。立交共設8條轉向匝道,其中西向南、南向東兩條右轉匝道在南同蒲鐵路以北第一、二象限內實現右轉。此方案的特點是所有匝道都在一二象限布設。
立交總占地17.67hm2,除規劃道路用地外還需新征地8.67hm2。工程建安費約2.2億元,工程總投資3.05億元。
圖3為立交方案三平面圖。

圖3 立交方案三平面圖
3.2.4 方案比選
經綜合分析比選(見表2),本次設計將方案一作為推薦方案,并得到建設單位認可。
在后續施工圖設計中,對方案一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結合交通分析,將立交東向北、北向西專用的右轉匝道取消,同時對兩側的輔路進行了加寬。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改進,減少了立交占地,降低了工程造價,同時立交功能并沒有減弱,如圖4所示。
城市立交在選型上一定要結合修建場地的實際情況,避免大拆大建,要盡量利用現狀道路;立交造型要緊湊、美觀,減少立交占地,節省工程投資。推薦方案中,保持現有機場大道機動車道不動,通過在機場大道主線南側設9m寬匝道橋,將兩個左轉、兩個右轉匝道聯系起來,很好地利用了現狀機場大道路面,構思巧妙,節省了工程投資。

表2 立交方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比較表

圖4 建成后的學苑北路立交
針對中小城市特點,結合交通量分析,在立交中可不設專用的右轉匝道,空間留出來后可增加地面輔路車道數,有效地增加了地面通行能力。西安市南二環太白路立交即使在早晚高峰期間,4個右轉匝道交通量都較小,而地面輔路則非常擁堵,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佐證。目前,學苑北路立交已經建成通車,運營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