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雨,尹常青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235)
道路交通標線是由施劃或安裝于道路上的各種線條、箭頭、文字、圖案及立面標記、實體標記、凸起路標和輪廓標等所構成的交通設施,它的作用是向道路使用者傳遞有關道路交通的規則、警告、指引等信息[1]。一些特殊的標線甚至具有強制性的作用力,迫使交通參與者做出有利于交通安全的反應。與其他交通設施相比,交通標線可以使道路使用者在注意力不離開路面的情況下向其提供最多的道路信息,因此交通標線是引導司機視線、管理司機行為的重要手段。科學正確地設置交通標線能夠合理利用道路有效面積、改善行車條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減少交通事故。
但是交通標線工程由于在道路工程中投資占比很低,是其諸多附屬設施中最不起眼的部分,所以不能引起設計者足夠的重視,在實際工程中總是出現設計不合理甚至錯誤,從而導致降低通行效率、出行者被動違章,甚至引發交通事故等。
交通設計是交通規劃與工程設計之間的重要環節,是保證規劃理念有效落實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道路建設缺乏明確的交通設計環節,導致道路設施設計和建設相對粗放,從而加劇了交通擁堵、資源浪費等問題。對此,住建部組織編寫了《城市交通設計導則》,提出了安全保障、行人優先、完整街道、精細化的交通設計原則與方法。交通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步行和自行車交通、軌道站點周圍交通設計、公共交通設計、交叉口詳細設計、路段機動車交通設計、交通信號控制、交通標識設計和道路景觀設計等[2]。交通標線設計與上述內容均有著直接的聯系,是我們進行標線設計的重要依據。
交通設計是對道路工程進行功能設計的過程,確定功能區的類型、數量、尺寸等,然后再將這些功能區組合起來,而標線的作用是將這些功能區進行區分或標識出來。
這些功能區或供某種出行方式專用,或行駛在該區域的車輛擁有某種權限或不具有某種權限等,例如公交專用道、潮汐車道、左轉專用道、停車位等。由此可見,標線設計的核心要求是將路面范圍各個功能區劃分清楚,不能有遺漏或者在功能上有沖突(沖突不可避免時應采用其他的交通設施予以區分,如信號燈、標志牌等)。因此在標線設計時除了依據設計規范進行設置外,主要應核查上述問題。
在設計過程中,如果出現多余區域,則應辨別是渠劃設計所必需的區域或者是完全多余的區域,前者應采用相應的標線進行渠劃,規范車輛行駛軌跡,后者則應核查總體設計是否有必要去掉以節約投資;若劃分的功能區范圍不足,則應根據需要的尺度拓展道路范圍,以滿足功能上的需求。
交通參與者在某功能區內行駛,或需要跨越不同的功能區時,應得到相應的指引或警示,例如導向箭頭、人行橫道線、限速標記、導流線等。
首先,標線在設計時應考慮這些標線與交通設計時對這些功能區的設計要求,如標線的尺寸、類型、顏色等。
其次,標線設計時應考慮使交通參與者能方便、順暢地進入相應的功能分區,如設置的導流線是否符合車輛的行駛軌跡。
再次,標線的設計除了滿足上述兩點要求外,還應保證在交通實際運行中不影響其他功能區的正常使用,如交叉口進口道未進行拓寬而設置的專用左、右轉車道,即直行車道直接變左、右轉車道時,直行車輛需向右、左合流,因而造成交叉口進口道的擁堵或者車輛被動違章,如圖1所示。

圖1 直行車道直接變左、右轉車道
總之,交通標線的設計應以交通設計為依據,清晰、明確地劃分功能區,保證功能區之間銜接順暢,保證功能區之間不互相影響,最終營造安全、便捷、順暢的交通環境。
交通標線與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等共同組成了道路交通“語言系統”,因此它不是獨立存在的,需要與其他的交通設施進行匹配設計。
在通常情況下,交通標線與交通標志應協調配置、配合使用,充分、直觀地向交通參與者傳達交通信息,但并非所有設置標線的地方均應設置標志,反之亦然[3]。例如:在機非分隔帶端頭必須設置機非分道行駛標志,但不一定設置非機動車道地面標記;路段人行過街橫道,如果有信號燈控制時則可以不設置注意行人和人行過街橫道標志。
一般交通標線與交通標志配合設置大致可以分成四種情況:標線無法表達的信息,單獨設置標志;標線表達不清或在能表達清楚但在某些特殊環境下不易被辨識的信息,設置標志,標線酌情配合設置;標線與標志表達同樣清晰,配合設置;標志無法表達,單獨設置標線。
對于需要協調設置的標志標線有:
(1)交叉口標志標線。導向車道標志標線(進口道不大于3條,可不設置標志牌)、讓行標志標線、非燈控環島標志標線、禁止通行方向標志標線。
(2)路段標志標線。人行橫道標志標線(非燈控)、機非分道行駛標志標線、專用車道標志標線、限速路段標志標線、車距確認標志標線、設有停車位路段標志標線、潮汐車道標志標線、禁止超車路段標志標線、禁止掉頭標志標線、禁止車輛停放標志標線等。
交通標線是將交叉口的路權在平面進行了分離,但存在沖突;信號燈的作用是將這些沖突在時間上進行分離,體現了“時空一體化”的設計思想[4]。兩者在配合設計上有時會出現問題,例如:交叉口設置了左彎待行區、直行待行區等,這時信號燈在同一方向綠燈信號時應直行、左轉分開,且前者應先直行后左轉,后者應先左轉后直行;沒有專用左轉車道時不應設置專用的左轉信號,反之則可以(但對于交通量較大的交叉口,應積極開辟專用左轉車道)。
此外,由于信號燈的運行方式,信號周期均可以調整,因此在信號燈調整運行方式或配時后,應根據交叉口的交通運行情況適時調整標線的設置。
標線形態包括標線的平面、立面形狀、顏色、尺寸、厚度等,一般標線應嚴格按照規范中的要求進行設計,但對于沒有固定形狀的標線如導流線,應根據車輛的行駛軌跡進行確定,確定車輛行駛軌跡時應充分考慮車輛的行駛條件,例如右轉車速應盡量控制低速,以利于交通安全,而左轉應盡量采用高速,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對于城市道路,由于交通運行的特殊性,交通標線的設計形態除了滿足一般規范規定外,還應考慮其特殊性:
(1)標記尺寸。由于城市道路視線干擾大,地面標記太小或者不清晰,不利于標記被識別,如導向箭頭、地面標記等應根據規范選取較大尺寸進行設置,若根據車速選擇尺寸的標記,則建議提高一檔進行劃施。
(2)標線厚度。城市道路維修周期比公路長,因此應對交通標線的耐久性提出特殊要求,除了材料性能外,標線較厚時,磨損時間較長,其耐久性較好,因此城市道路標線應采用較厚的施工厚度(其他磨損較嚴重的標線也應進行加厚設計)。

表1 標線材料性能比較表
(3)顏色、反光性能。應根據道路的夜間照明條件來確定標線的顏色、反光性能,對于照明條件較好的路段,則不必特殊強調其反光性能,而應提高其可辨識性、抗污性能等。
目前國內外常采用的標線材料有溶劑型涂料、熱熔型涂料、水性涂料、雙組分涂料、樹脂防滑型標線和預成型標線等,其中前四種標線材料較為常見,后兩種一般僅用于特殊部位,應用較少。各種材料性能各異,其性能對比見表1。
標線材料應根據不同的道路類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標線選用不同的材料,而且對施工方法也應根據使用條件加以要求。例如:北方地區的快速路縱向實線,這種標線車輛碾壓少、磨損少,但對反光要求高,所以可以采用水性涂料、熱熔型涂料、雙組分標線涂料,又由于北方積塵和污染比較嚴重,因此對抗污性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應優先選擇雙組分標線涂料;而在南方地區,則應優先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熱熔型標線涂料。對于虛線,由于車輛碾壓較多,其對抗磨性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標線必須采用刮涂型,因為這種施工方法標線的厚度較厚、耐久性較好。另外,施工時的溫度、現場施工條件對材料的選取也有一定的影響。
標線材料應根據標線實際使用條件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選取性價比最高、最適合的標線材料。但是在同一個建設項目中不應選擇過多的材料品種,而增加了設計、施工的難度,且不利于后期養護。
在現行設計、施工規范中,對連續設置的實線標線,要求每隔15m設置一道排水縫,排水縫寬度為3~5cm,但在實際施工中,幾乎都沒有進行設置,造成車道內積水,影響交通安全,而不設置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噴涂、刮涂時不方便施工。在此建議在施工時應積極設置排水縫,在噴涂前在需要設置排水縫的部位貼紙或膠帶,甚至由人工跟隨刮涂機在設置排水縫的部位用等寬的木板、鐵條等臨時遮擋,待噴涂完成后且尚未干燥時將其移除,從而形成排水縫。
道路是一種特殊的產品,供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等出行使用,與一般產品不同,它不同的段落、節點有不同的使用規則和要求,而道路交通標線等設施就是表達這些規則和要求的“語言”,是保障道路被安全、正確、高效使用的“產品使用說明書”。因此交通標線設計應嚴格遵循交通設計,與其他設施做好匹配設計,采用正確的標線形態,選擇合適的標線材料,控制施工質量和做好標線的維護,是提高我國道路設施水平、促進交通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GB5768—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S].
[2]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設計導則[R].北京,2015.
[3]溫學鈞,袁勝強,等.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4]侯光旭.關于信號控制與道路交叉口設計之間影響的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5(5):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