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日 本特約記者 孫衛赤 青木 李珍 ●王偉 陳一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公布了赴北京磋商中美貿易問題的代表團名單,成員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和總統貿易副顧問埃森斯塔特等7人。這些人幾乎是特朗普政府主管經濟的整個班底。特朗普派出這樣的“超豪華團隊”赴華談判,世界輿論眾說紛紜。有樂觀的聲音認為,美國負責經濟和貿易的代表性人物一股腦兒訪問中國,表明特朗普政府非常重視這次談判,中美貿易爭端或將通過談判加以解決。但也有聲音擔憂,特朗普此舉是為了加大對中國施壓的力度。不過,就連美國《紐約時報》都不看好這種施壓策略,該報稱,在中美這場貿易糾紛中,中國一直持強硬立場,因為中國經濟已足夠強大和有韌性來對抗美國施壓。德國新聞電視臺1日稱,這次談判僅僅是中美解決貿易問題的開始。未來世界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仍會出現各種經濟爭端,中美需要更多的溝通。從長遠看,美國必須接受中國成為科技強國的現實。
特朗普派出“整個經濟團隊”
美國白宮官方網站4月30日發布消息稱,特朗普當天宣布了即將訪華的美國代表團名單,包括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財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和總統貿易副顧問埃森斯塔特。美國代表團將與中方于3日開始舉行磋商,討論美中貿易問題。
“特朗普將他的整個經濟團隊送到中國”,瑞士《新蘇黎世報》1日稱,這兩天是美國特朗普政府最繁忙的時刻:除了對世界多國加征鋼鋁關稅的問題以及最近關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外,美國與世界關注的焦點都在美中本周即將舉行的貿易談判上。美國向中國派出幾乎包括特朗普政府整個經濟團隊的高級代表團,這表明美國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
對于派出陣容如此豪華的超級代表團訪問北京,美國媒體認為,特朗普的基本出發點是避免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同時向北京表明美國的底線。特朗普也希望賭一把,看看是否有快速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的可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特朗普將高級經濟官員派往中國進行貿易談判,這是明確無誤的積極因素。”文章稱,“與中國進行貿易戰是不可想象的。這個噩夢般的場景正在華爾街的擔憂名單上。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對抗令人恐懼,這破壞了全球經濟的穩定。現在,特朗普派高官去北京談判,肯定比發動貿易戰要好。”
韓國《亞細亞經濟》1日稱,隨著美國負責經貿的最主要高層官員構成的代表團即將訪問中國,中美主管經貿的高官將深入討論貿易糾紛,全球都在關注雙方能否找到避免貿易戰的突破口”。韓聯社稱,對于特朗普此前數次加征關稅的威脅,中方表態強硬,表現出不會在核心利益問題上讓步的立場。因此外界對美國代表團訪華能否緩解雙方貿易戰的危險大多半信半疑。
“謹慎樂觀”和“極高風險”
特朗普5月1日一早在推特上發文稱:“美國貿易代表團將前往中國,開始就美中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展開談判。這非常像與朝鮮(的談判),本來在幾年前就應該進行,而不是現在。這與(我們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以及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一樣……但一切都會完成,(因為)美國有巨大潛力!”
美國財長姆努欽4月30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此次北京之行“謹慎樂觀”。姆努欽當天在接受福克斯電視臺采訪時稱,美中貿易對話將討論貿易不均衡、知識產權、合資企業技術轉讓等問題。他稱,“我不想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或不會發生什么。我們將進行非常坦率的討論。我們將取得進展,這是我們的目標”。不過,姆努欽承認解決貿易爭端“并不容易”,“任何談判都不容易。”他還說,對于美中是否能達成協議,“我沒有感到任何壓力,”“如果我要把一筆交易帶回家,這只會是一筆不錯的交易”。
雖然世界輿論普遍認為美中坐下來談是一件好事,但是,美國代表團成員大多在中美貿易議題上持強硬態度,并且對中國多有批評,美國代表團的“鷹派”背景,讓許多人對中美貿易磋商前景感到擔憂。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美中經濟關系已經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點,而將于周四開始的這場磋商也充滿“極高風險”。盡管這次談判給雙方一個緩和緊張的機會,但達成快速解決方案的機會仍然渺茫。報道稱,與以往典型做法不同,美國沒有向北京派出先遣小組進行初步談判。雙方坐在一起時,美國可能先提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和美國的抱怨,然后迫使中國做出更大讓步。但這是一項充滿風險的戰術,如果適得其反的話,只會加深雙方的敵意。
“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將損害美國就業。”美國彭博社5月1日援引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和全國零售聯合會委托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提出對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以及中國可能采取的報復性措施將嚴重損害美國就業,美國就業崗位將損失13.4萬個,其中受損最嚴重的農業將失去超過6.7萬個工作崗位。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4月30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美國2017年對華出口強勁增長,為美國創造了100萬個就業崗位。
美推行保護主義的關鍵戰役
4月30日,除了宣布將派出高級代表團赴華磋商中美貿易糾紛外,白宮還在當天深夜宣布,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及歐盟的鋼鋁進口談判,將展延30天,特朗普將于6月1日再做決定。日本則未在展延豁免關稅名單上。“德國之聲”稱,美國這樣做的原因是要集中精力籌備同中國的高級別貿易談判。
日本富士電視臺1日引述多名經濟觀察員的分析稱,為了讓中國妥協,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1日還延長了對歐盟等鋼鋁制品關稅征收的豁免期限,此舉是破壞中國與歐盟國家聯手在WTO發起對美國訴訟的緩兵之計。報道稱,在延長豁免期限的一個月期間,美國將會采取所有方式,力爭讓中國最終同意美國的要求,之后再以同樣方式讓歐盟也屈服。這就是為何特朗普政府派出重要官員赴中國談判的原因。報道稱,和中國的這場談判將是特朗普政府向世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戰役。
“中國將對特朗普的貿易要求采取強硬立場。”美國《紐約時報》4月30日稱,在美國官員本周抵達北京之前,中國表現出了一種強勢的談判立場。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已足夠強大和有韌性來對抗美國施壓。報道稱,美國近來不斷向中國提出的要求主要有兩項,一個要求是削減巨額的貿易逆差。中國表示愿意討論貿易逆差議題,但認為應更多購買美國高科技產品來彌補逆差,而華盛頓則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中國。美國的另一個要求則是針對“中國制造2025”這一實現工業現代化的綜合計劃。《紐約時報》透露,中國一些高級官員以及政府經濟智囊周一剛舉行完一個研討會。一名與會者說,北京絕不會同美國談判縮減“中國制造2025”的規模,美國的要求是為了阻止中國發展經濟和技術進步。報道稱,雙方立場相差太遠,北京已經提出了一個月后中國官員飛往華盛頓再進一步談判的可能性。▲
●本報駐美國、德國、日 本特約記者 孫衛赤 青木 李珍 ●王偉 陳一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公布了赴北京磋商中美貿易問題的代表團名單,成員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和總統貿易副顧問埃森斯塔特等7人。這些人幾乎是特朗普政府主管經濟的整個班底。特朗普派出這樣的“超豪華團隊”赴華談判,世界輿論眾說紛紜。有樂觀的聲音認為,美國負責經濟和貿易的代表性人物一股腦兒訪問中國,表明特朗普政府非常重視這次談判,中美貿易爭端或將通過談判加以解決。但也有聲音擔憂,特朗普此舉是為了加大對中國施壓的力度。不過,就連美國《紐約時報》都不看好這種施壓策略,該報稱,在中美這場貿易糾紛中,中國一直持強硬立場,因為中國經濟已足夠強大和有韌性來對抗美國施壓。德國新聞電視臺1日稱,這次談判僅僅是中美解決貿易問題的開始。未來世界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仍會出現各種經濟爭端,中美需要更多的溝通。從長遠看,美國必須接受中國成為科技強國的現實。
特朗普派出“整個經濟團隊”
美國白宮官方網站4月30日發布消息稱,特朗普當天宣布了即將訪華的美國代表團名單,包括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財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和總統貿易副顧問埃森斯塔特。美國代表團將與中方于3日開始舉行磋商,討論美中貿易問題。
“特朗普將他的整個經濟團隊送到中國”,瑞士《新蘇黎世報》1日稱,這兩天是美國特朗普政府最繁忙的時刻:除了對世界多國加征鋼鋁關稅的問題以及最近關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外,美國與世界關注的焦點都在美中本周即將舉行的貿易談判上。美國向中國派出幾乎包括特朗普政府整個經濟團隊的高級代表團,這表明美國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
對于派出陣容如此豪華的超級代表團訪問北京,美國媒體認為,特朗普的基本出發點是避免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同時向北京表明美國的底線。特朗普也希望賭一把,看看是否有快速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的可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特朗普將高級經濟官員派往中國進行貿易談判,這是明確無誤的積極因素。”文章稱,“與中國進行貿易戰是不可想象的。這個噩夢般的場景正在華爾街的擔憂名單上。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對抗令人恐懼,這破壞了全球經濟的穩定。現在,特朗普派高官去北京談判,肯定比發動貿易戰要好。”
韓國《亞細亞經濟》1日稱,隨著美國負責經貿的最主要高層官員構成的代表團即將訪問中國,中美主管經貿的高官將深入討論貿易糾紛,全球都在關注雙方能否找到避免貿易戰的突破口”。韓聯社稱,對于特朗普此前數次加征關稅的威脅,中方表態強硬,表現出不會在核心利益問題上讓步的立場。因此外界對美國代表團訪華能否緩解雙方貿易戰的危險大多半信半疑。
“謹慎樂觀”和“極高風險”
特朗普5月1日一早在推特上發文稱:“美國貿易代表團將前往中國,開始就美中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展開談判。這非常像與朝鮮(的談判),本來在幾年前就應該進行,而不是現在。這與(我們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以及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一樣……但一切都會完成,(因為)美國有巨大潛力!”
美國財長姆努欽4月30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此次北京之行“謹慎樂觀”。姆努欽當天在接受福克斯電視臺采訪時稱,美中貿易對話將討論貿易不均衡、知識產權、合資企業技術轉讓等問題。他稱,“我不想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或不會發生什么。我們將進行非常坦率的討論。我們將取得進展,這是我們的目標”。不過,姆努欽承認解決貿易爭端“并不容易”,“任何談判都不容易。”他還說,對于美中是否能達成協議,“我沒有感到任何壓力,”“如果我要把一筆交易帶回家,這只會是一筆不錯的交易”。
雖然世界輿論普遍認為美中坐下來談是一件好事,但是,美國代表團成員大多在中美貿易議題上持強硬態度,并且對中國多有批評,美國代表團的“鷹派”背景,讓許多人對中美貿易磋商前景感到擔憂。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美中經濟關系已經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點,而將于周四開始的這場磋商也充滿“極高風險”。盡管這次談判給雙方一個緩和緊張的機會,但達成快速解決方案的機會仍然渺茫。報道稱,與以往典型做法不同,美國沒有向北京派出先遣小組進行初步談判。雙方坐在一起時,美國可能先提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和美國的抱怨,然后迫使中國做出更大讓步。但這是一項充滿風險的戰術,如果適得其反的話,只會加深雙方的敵意。
“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將損害美國就業。”美國彭博社5月1日援引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和全國零售聯合會委托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提出對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以及中國可能采取的報復性措施將嚴重損害美國就業,美國就業崗位將損失13.4萬個,其中受損最嚴重的農業將失去超過6.7萬個工作崗位。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4月30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美國2017年對華出口強勁增長,為美國創造了100萬個就業崗位。
美推行保護主義的關鍵戰役
4月30日,除了宣布將派出高級代表團赴華磋商中美貿易糾紛外,白宮還在當天深夜宣布,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及歐盟的鋼鋁進口談判,將展延30天,特朗普將于6月1日再做決定。日本則未在展延豁免關稅名單上。“德國之聲”稱,美國這樣做的原因是要集中精力籌備同中國的高級別貿易談判。
日本富士電視臺1日引述多名經濟觀察員的分析稱,為了讓中國妥協,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1日還延長了對歐盟等鋼鋁制品關稅征收的豁免期限,此舉是破壞中國與歐盟國家聯手在WTO發起對美國訴訟的緩兵之計。報道稱,在延長豁免期限的一個月期間,美國將會采取所有方式,力爭讓中國最終同意美國的要求,之后再以同樣方式讓歐盟也屈服。這就是為何特朗普政府派出重要官員赴中國談判的原因。報道稱,和中國的這場談判將是特朗普政府向世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戰役。
“中國將對特朗普的貿易要求采取強硬立場。”美國《紐約時報》4月30日稱,在美國官員本周抵達北京之前,中國表現出了一種強勢的談判立場。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已足夠強大和有韌性來對抗美國施壓。報道稱,美國近來不斷向中國提出的要求主要有兩項,一個要求是削減巨額的貿易逆差。中國表示愿意討論貿易逆差議題,但認為應更多購買美國高科技產品來彌補逆差,而華盛頓則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中國。美國的另一個要求則是針對“中國制造2025”這一實現工業現代化的綜合計劃。《紐約時報》透露,中國一些高級官員以及政府經濟智囊周一剛舉行完一個研討會。一名與會者說,北京絕不會同美國談判縮減“中國制造2025”的規模,美國的要求是為了阻止中國發展經濟和技術進步。報道稱,雙方立場相差太遠,北京已經提出了一個月后中國官員飛往華盛頓再進一步談判的可能性。▲
環球時報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