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衍軍 彭勇


摘 要: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高校實踐教學搭建了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針對大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基于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探索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充分挖掘校內的學生實踐資源和發揮企業的優勢,構建了階梯式分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和多層遞進的立體化高職生實踐體系結構,促進校內外各方基于實踐教學基地深化協同育人的合作與交流,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 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教學改革; 創新創業; 實踐體系結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8)03-76-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Zhu Yanjun, Peng Y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 The outside school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has set up a good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for prac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practical ability, the reform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s explored based on the outside school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In order to excavat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resources and exert enterprise's advantages, the training mode of ladder oriented talents and the practice system structure of multi-layer and progressive three-dimensional ar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system structure0 引言
面臨競爭日趨激烈的人才市場,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實踐技能刻不容緩。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基地是學校開展實驗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重要平臺,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能夠彌補校內實踐基地模擬企業真實環境方面的不足,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讓學生接觸社會,接觸實際工作。教育部明確提出,高等院校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上來,牢牢把握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實際需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實習人才培養規格和模式應多樣化[1-3]。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認識;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有利于培養高水平師資隊伍[4-7]。本文以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東莞裕勤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根據珠三角本地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實際需要,結合合作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實踐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工程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模式,將校企合作實踐教育納入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本文闡述了東莞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建設情況,并通過實踐加以驗證。
1 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思路
企業和高校是整個社會大系統中結構和功能不同的兩個子系統,要讓學校和企業建立長久的深度合作關系,合作必須給雙方帶來雙贏。效益是企業的生命,企業希望通過與高校的合作給其帶來發展,提高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給企業的經營帶來效益;而學校則希望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讓學生能夠真正得到實踐鍛煉,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因此,人才是聯系學校和企業公司這兩個社會子系統的紐帶和橋梁,為了能夠給企業培養出符合要求的高質量人才,必須充分挖掘校內的學生實踐資源和發揮企業的優勢,拓展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在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管理上做好實踐教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施多方深度融合,構建“全過程多維度”的實踐教學模式,校企協同創新,推進工學結合模式的改革,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
⑴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深度開發。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好的實踐教學體系離不開成功的實踐教學基地開發和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建成后,應該通過多種途徑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開拓實踐教學基地。
⑵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實踐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題,大膽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充分發揮“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優勢,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方式,逐步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建立起多層遞進的立體化高職生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訓練是在實際環境氛圍中進行,體現高標準、嚴要求、強訓練的特點,把對學生的職業技能的訓練和職業素質的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在實施的順序上要滿足“認識-訓練-能力”的遞進式學習規律;在教學內容上要滿足日常工作的實際需要。
⑶ 規范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管理規范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充分發揮基地作用的重要保證。首先明確分工、加強有效領導,其次制定和完善規章制度,包括教師責任制度、學生實踐考核制度、財務制度、運作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保障制度等等,通過這些制度來規范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基地的運行水平。
2 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
2.1 構建階梯式分方向人才培養模式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以就業崗位為切入點、以實踐能力為核心、以學生為本位為主線的實踐教學思路,構建了工學交替、能力遞進、因材施教的階梯式分方向人才培養模式。階梯式分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總共分為3個階段:基礎知識儲備階段,專業能力培養階段和實踐能力提高階段,具體的階梯式分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階梯式分方向人才的培養模式
第一階段(第一學年)為基礎知識儲備階段,學生主要完成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知識儲備;第二階段(第二學年)為專業能力培養階段,學生通過參加研發中心或者學生工作室承接的企業真實項目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些項目的開展都按照企業實際的工作流程、管理、任務和角色進行,把真實工作過程融入培養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經驗及職業素養,為下一階段打下堅定基礎;第三階段(第三學年)為實踐能力提高階段,充分利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頂崗實習計劃和形式,保證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充分實踐專業技能,良好適應企業相關崗位工作模式。
為了更好的對接合作企業和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就業方向選擇,學生在第一階段結束時(即第二學期結束時)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學生選擇的方向有移動應用開發、Web前端開發、UI界面設計三個方向,選定方向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決定是否加入對應的學生工作室;第二階段結束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就業方向再次選擇拓展方向,拓展方向一般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合作企業提供的實踐崗位對接,這一年的培養方案由學校和企業根據實踐崗位的要求,聯合制定培養方案,拓展方向主要包括手機軟件測試、Web前端開發、移動應用開發、UI設計、美工、淘寶電商技術等。
2.2 構建多層遞進的立體化高職生實踐體系結構
為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深度合作和充分發揮合作企業的優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與合作企業充分溝通,共同構建了多層遞進的立體化高職生實踐體系。實踐體系充分利用了校內實踐平臺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優勢,將實踐教學劃分為專業認知、課程實踐、創新創業和工程崗位實踐、項目實踐和頂崗實習等實踐形式,由學校和企業共同來實施,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動手能力,具體實踐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多層遞進的立體化高職生實踐體系結構
多層遞進的立體化高職生實踐體系結構從未來行業發展的角度和職業選擇來引導學生構建學習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導向來逐步增強實踐內容。學生大一剛入學時就安排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合作企業參觀認知,通過與企業的“零距離”參觀,讓大一新生開拓眼界,感受企業文化,提前了解企業的招聘需求,從而為他們將來的學習方向選擇提供了參考,同時也很大程度地解除了他們對以后將面臨的就業工作的迷茫和擔憂,讓他們對個人未來有更加明確的規劃。為了加深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針對大部分核心課程都開設了對應的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加深核心課程的理解,為了提高實訓課的教學效果,這些實訓指導老師一般都請合作企業的技術骨干來擔任。三創工作室按照公司運作模式成立了多個項目組,每個項目組都可以承接合作企業委托過來的中低技術難度的一些真實項目,為了按時保質的完成每個企業項目,每個項目組都安排了一個專業老師跟蹤和指導,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將來的就業方向加入對應的項目組,再根據個人特長在項目組中擔任對應的崗位,通過實際項目的鍛煉來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動手能力。針對一些技術難度稍大一點的項目,企業可能委托給研發中心或者需要學生團隊集中到合作企業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團隊中高年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暑假或者沒課的時間去企業參加項目實踐或者加入研發中心以專業教師為骨干的研發團隊,以此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大三最后一個學期則要求學生去企業頂崗實習,并在企業指導老師和學校指導老師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
3 結束語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高校實踐教學搭建了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基于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探究了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校內外各方基于實踐教學基地深化協同育人合作與交流,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不斷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深化合作,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認知、實訓課程指導、專題講座、中小型項目外包、集中時間段生產實習、技能大賽指導、合作編寫教材、頂崗實習、技術難題攻克、專業老師下企業鍛煉等10個方面的深度合作達成了一致共識,充分挖掘了校內的學生實踐資源和發揮了合作企業的優勢。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郭雁君,吉前華,梁廣堅等.地方院校生物專業探索產學研教
育的實踐[J].大學教育,2014.13:58-60
[2] 吳東升,高宏偉,楊青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
研究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7.7:155-156
[3] 楊靜,孫延鵬,楊彬等.基于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的校企合作
新模式[J].實驗室科學,2017.20(2):173-175
[4] 孫濤,秦錄芳.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中心模式的研究[J].大
學教育,2014.13:46-48
[5] 徐惠娟,黃峻峰.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
考[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5.17(4):93-94
[6] 胡怡莎,鄭麗群,HUYisha等.校外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模式、
困境與推進對策[J].中國輕工教育,2017.2:35-39
[7] 祝衍軍,董崇杰.軟件應用商店平臺對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
作用[J].計算機教育,2014.2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