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籌備逾半年的臺“國防安全研究院”正式揭牌,針對大陸的意圖相當明顯。
據臺灣《聯合報》2日報道,由臺灣“國防部”出資成立的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1日正式成立,剛卸任“國防部長”的馮世寬擔任董事長。蔡英文在致辭時除了批評北京挖走多米尼加與軍艦軍機繞臺的行為“實質破壞現狀”外,也特別期許“國防安全研究院”能達成三個目標:協助當局掌握戰略情勢變化、廣納戰略研究人才以及成為對外交流、互動、合作的平臺。傍晚她通過臉書稱,她跟馮世寬的合作一向是這樣,“我交付任務,他使命必達”,對于未來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我對大鵬充滿信心”。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榮譽主席羅斯雷提南在賀電中重提所謂“中國威脅論”,稱大陸對區域的威脅不容忽視,目前美國及臺灣通過“臺灣旅行法”、提供潛艇技術,以及推動“印太戰略”和“新南向政策”,以抵御大陸威脅的應對方向相當正確。
臺“國防安全研究院”是由“國防部”編列預算成立的,今年編列1.2億元(新臺幣,下同),未來每年運作費7000多萬元。除了董事長馮世寬之外,其他董事包括“國安會”副秘書長蔡明彥、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外交部”次長吳志中以及“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等。“中央社”稱,它是臺灣唯一的“國家級國防智庫”,專責中共政軍、區域情勢、國安及國際智庫交流等工作,設有“國防政策”等七個研究所、一個中心,每年出版“國防安全情勢評估報告”“解放軍研究年度報告”及“先進國防科技展望報告”等。
此前,臺當局曾成立不少研究大陸的智庫。據信傳媒報道,1979年臺美“斷交”后,由國民黨當局捐助和工商界共同出資成立“中華經濟研究院”,成為上世紀80年代臺灣最完備的大陸出版品搜集機構,對大陸經濟統計數據的掌握及了解甚至勝過當時大陸一般政府及研究機構。報道稱,當過情報頭子的蔣經國深知當時體制內的機構和人員對大陸經濟研究并不在行,“軍情局”等從事“匪情”搜集的單位在專業、方法上又不及格,所以“找了一批全新的人”。而成立于2005年的“臺灣戰略模擬學會”,則最早是由一群在臺海導彈演習、“9·21大地震”、WTO談判及非典疫情等重大歷史事件中實際參與危機處理或擔任幕僚作業的人發起的。信傳媒質疑蔡英文要馮世寬成立這個智庫用意何在,如果只是為了緩解“內閣”改組的人力調節壓力,為馮世寬量身定制,那么該智庫注定先天不足;若是為了補強現在“國安”團隊的功能,但又有多名體制內人士擔任董事,功能高度重疊,“限縮了它的靈活、機動,又是后天失調,怎么看都是怪”。▲
環球時報201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