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英,王寶玲,靳月慶
閱讀推廣工作是圖書館的任務和使命,對其研究成為圖書館界熱門命題[1]。從發展現狀和研究結論看,閱讀推廣工作包括動態活動推廣與靜態內容推廣兩方面[1-2]。動態活動推廣包括征文、攝影、設計等類比賽、知識競賽、讀書箴言征集、圖書漂流、書展、專家講座、影視展播、讀書沙龍、真人圖書館、朗誦及辯論賽、優秀讀者評選、館藏與服務宣傳、開設閱讀課程等[3-4];靜態內容推廣包括書目單、借閱排行榜、書評、圖書推薦以及動態活動推廣成果以傳統印刷型或電子文本、視頻等載體形式呈現供讀者閱讀的文字性或多媒體內容。目前業界多將動態活動推廣與靜態內容推廣融為一談,對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閱讀推廣現狀的研究也是如此,如萬慕晨等在對“985工程”高校圖書館微信閱讀推廣現狀研究中指出“筆者對于微信閱讀推廣信息的界定比較寬泛,除微信發布的新聞公告、工作通知、信息查詢與服務說明以及其它難以界定的信息外,其余信息全部歸為閱讀推廣內容”,從而形成十大類閱讀推廣項目[5];蔡麗萍等人從八個方面歸納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內容[6]。兩位學者之所以采取這種寬泛的界定方式皆因動態活動與靜態內容都有閱讀推廣之功效,但卻會導致研究結果的偏頗,易產生“微信公眾平臺閱讀推廣信息比例很高”的結論,如萬慕晨等人的調研比例為75.68%,蔡麗萍等人的調研比例為87%[5-6],有點夸大了微信媒介的閱讀推廣作用。利用微信發布閱讀推廣動態活動預告僅起到廣告宣傳作用,實質性的閱讀推廣功效卻不大。筆者將微信閱讀推廣研究僅界定為靜態內容的推廣(但包括動態活動成果展)。
本文靜態閱讀推廣資源是指通過手機可以瀏覽與閱讀推廣相關的文本、視頻、音頻等不同載體形式內容,包括書目、排行榜、圖書推薦、書評、雞湯式美文、常識性知識推介、動態活動成果展、讀書方法及趣事、數字微閱讀資源,據此推斷某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是否具備閱讀推廣功能[2][7]。
本文以我國113所“211工程”院校圖書館(去除3所部隊院校)為調查源,通過搜索而關注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截至2017年4月7日,除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青海大學等8所圖書館外,其余105所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個別圖書館還實現了服務號與訂閱號雙號服務模式。本文不區分公眾號類型,僅以是否有靜態閱讀推廣資源為選擇標準,最終確定79所圖書館為本調研的研究樣本。
本調研采取直接瀏覽法(通過微信PC版查看公眾號欄目設置及歷史消息,歷史消息回訪時間段為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開通不滿一年則從開通之日起回訪至2017年4月15日),結合圖書館網站瀏覽、文獻閱讀及典型案例分析,歸納總結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助推閱讀推廣工作的狀況。
在105所開通微信公眾號的圖書館中,有79所設置了閱讀推廣欄目或推送了靜態閱讀推廣資源,占調查樣本圖書館的75%,占全部調查源館的70%。從該組數據看,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閱讀推廣似乎受到了普遍重視,但事實上各圖書館在推送類型、數量、欄目設置等方面的表現并不盡然,以下依照推送平臺和欄目設置進行討論。
微信公眾號具有信息推送功能,已被各圖書館所運用。在重點推送新聞公告、活動預告、服務說明等信息的同時,部分圖書館還發布數量不等的靜態閱讀推廣資源。調查顯示,除哈爾濱工業大學、東華大學、西藏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延邊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8所圖書館未推送任何靜態閱讀推廣資源外,其余71所都或多或少推送了一些相關信息,詳見表1。
由表1可見,公眾號推送的靜態閱讀推廣資源主要有圖書推薦、書單、新書推薦、借閱排行榜、書評、期刊推薦、電子書單、動態活動成果展示、美文或心靈雞湯類微閱讀內容、知識性推介內容、讀書方法或趣事等11種類型。前7種為傳統典型性靜態閱讀推廣資源,后4種既包括靜態閱讀推廣資源也包括手機微閱讀內容[8]。眾所周知,手機微閱讀內容與電子化資源同樣具有愉悅心情、增長知識或了解館藏及圖書情況的作用,因此也具備一定的閱讀推廣功效。由于靜態閱讀推廣資源與微閱讀內容二者并存或界限較模糊,難以界定,因此筆者將后4種也一并歸入靜態閱讀推廣資源。
“圖書推薦”類是最受圖書館重視的靜態閱讀推廣資源,包括主題推薦、經典推薦、好書推薦、館藏推薦及導讀、名家推薦、有聲圖書推薦。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的“京師書韻”以古籍珍品、學科經典、迎新推薦、暑期推薦等主題進行推送;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安圖閱圖”按
照一周一次固定化、周期性推薦;云南大學圖書館的“名家書匯”通過朗讀方式開展有聲圖書推薦;廈門大學圖書館將實體圖書展與微信二維碼掃描發表讀后感或在線聽書等方式結合開展圖書推薦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表1 71所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靜態閱讀推廣資源情況表

(續上表)
“書單”類是第二種較受圖書館重視的靜態閱讀推廣資源類型,包括主題書單、好書榜單、館藏借閱書單以及各類網絡書單或出版機構推薦書單等。
“借閱排行榜”類主要包括“圖書館全年閱讀報告”“借閱大數據”及特定時間段的借閱榜單。
“書評”類主要包括本館讀者原創書評、讀書筆記以及館員書評。北京科技大學圖書館的“讀書天”書評推送,既有線下讀書活動作導引,又有線上原創書評及讀者跟貼交流,閱讀推廣功效顯而易見;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的“悅·經典”系列原創書評為該館學科館員之作,推廣效果更佳。
“電子書單”類是指針對電子圖書進行的推薦,如歌德電子圖書下載排行榜和每月新上書單、中文在線精品書推薦等。
“動態活動成果展示”類是指將各種動態閱讀推廣活動過程或成果制作成文本、音視頻等形式,通過微信平臺供讀者瀏覽和下載。如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深讀有感”是線下動態活動成果的文字展示,通過讀者間的互動,拓展閱讀推廣的功效。
“美文或心靈雞湯”類微閱讀內容是指適合于碎片化、手機式閱讀的短小美文、音視頻美文、美文摘錄或其它雞湯類文章,這方面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推送得最多。
“知識性推介”類是指結合節日時令、國學歷史、健康生活等主題進行的常識性微閱讀推介,通過閱讀可以達到增長知識、愉悅心情、提高素養的目的。湖南大學圖書館根據季節、事件、人物等主題推出詩詞賞析、節氣介紹等,頗有特色。
“讀書方法或趣事”是指推送著名學者讀書方法或讀書故事或優秀讀者讀書心得。北京科技大學圖書館開展的“閱讀心得”就是年度優秀讀者原創讀書體會和讀書方法的活動;寧夏大學圖書館的“微閱讀”讀書方法系列推送也很有特色。
通過對相關高校的微信推送平臺的探究以及表1的數據分析,可發現靜態閱讀推廣資源的推送并未被高校圖書館普遍重視,且推送程度差異很大。靜態閱讀推廣資源推送數量占全年推送信息總量平均比例為19.9%(與萬慕晨等及蔡麗萍等的研究結論相差甚遠),占比超過30%的僅13所,占比低于10%的有24所。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占比最高,為75.6%;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占比最低,為2.1%。上述數據足以說明微信公眾號閱讀推廣功能有待開發。
微信公眾號除具有推送信息功能外,還可通過下拉式菜單設置欄目進行圖書館信息和服務功能的展示。調查發現,除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13所圖書館未設置任何靜態閱讀推廣資源欄目外,其余66所都或多或少設置了一些閱讀推廣欄目。下文依照各圖書館欄目設置及內容狀況,劃分為5種模式予以分析。
(1)超星微平臺模式。此模式完全依靠超星機構提供的閱讀推廣欄目而設立,一級欄目通常冠以“微閱讀”或“微悅讀”;二級欄目主要包括好書推薦、雜志精選、熱門圖書,個別圖書館增設“博看微刊”“訂閱中心”“報紙閱讀”“有聲讀物”“龍源期刊”等欄目。不同圖書館一二級欄目稱謂雖稍有差別,但實際內容和服務模式基本一樣,且所有欄目均是手機微閱讀內容。西南大學、蘭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藥科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吉林大學、延邊大學、西藏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央音樂學院、西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廣西大學、寧夏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遼寧大學、東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陜西師范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北京科技大學等28所圖書館采用了該模式。此模式雖簡單易于操作,但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閱讀推廣效果欠佳。
(2)“超星微平臺+自建內容”模式。此模式是指在采用超星微平臺閱讀推廣部分欄目基礎上,再增加設置賦予本館特色的閱讀推廣欄目,以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哈爾濱工程大學、武漢大學、海南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中山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11所圖書館為代表。多數圖書館仍以超星微平臺欄目為主,自建欄目較少。以哈爾濱工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海南大學等圖書館自建欄目優勢明顯。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閱讀達人·微書評”通過刊登該館閱讀達人原創書評推薦館藏圖書,“經典享悅”為該館“工學悅讀”項目子欄目,通過推薦經典圖書,幫助指導讀者閱讀行為,在P C端和微信平臺同時展示[9];武漢大學圖書館《文華書潮》是該館的讀書文化刊物,以發布好書推薦、倡導讀書文稿和精選優秀文稿發布于微信平臺上[10],該館“好書推薦”通過借閱之星、趣味書單、經典榜單、美文賞析等開展閱讀推廣工作;中山大學圖書館“圖書導讀”以精美多媒體方式展現推薦書單,通過讀者的良好體驗,達到了閱讀推廣的功效;海南大學圖書館“好書共賞”通過好書榜、圖書推薦及動態活動成果的文字和視頻展示閱讀推廣內容。此模式在充分提供超星平臺電子化微內容的同時廣泛展示圖書館富有特色的閱讀推廣靜態資源,個性化、特色化推廣效果得到提升。
(3)“書香中國平臺+自建內容”模式。此模式啟用了“書香中國互聯網數字閱讀平臺”(以下簡稱“書香中國平臺”),同時又創建了該館特色靜態閱讀推廣資源欄目,以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新疆大學、暨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6所圖書館為代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南京農業大學等圖書館也啟用了“書香中國平臺”,但欠缺自建欄目,便于討論將其也歸入此模式。“書香中國平臺”是由湖北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集閱讀、互動于一體的“24小時無墻化”一站式互聯網讀書平臺[11],已推出經典名著、名家小說、暢銷書籍、教育讀物、文藝精粹、網絡原創等社科類數字圖書10萬冊、有聲圖書3萬余集,通過推薦、最新、經典、聽書四大板塊實現電子圖書微閱讀;聽書板塊更具特色,被許多圖書館應用于微信平臺,成為微信閱讀推廣、手機微閱讀良好途徑。與此同時,這些圖書館還創建了本館的閱讀推廣欄目,以天津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最為突出。天津大學圖書館增置了新書通報、借閱排行、好書推薦及文化沙龍等欄目,“文化沙龍”更是將該館展覽、講壇、沙龍、讀書交流、特色刊物等系列活動成果以微閱讀形式展示,成為富有特色的手機閱讀推廣方式;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圖人全系列”通過圖人科普、圖人文摘、好書推薦、有聲繪本等推出科普類微閱讀、原創類美文、圖書、繪本、音頻的推薦。
(4)“其它商用平臺”模式。此模式啟用了“超星微平臺”和“書香中國平臺”之外的其它商用平臺,包括“e博在線”“暢想之星”“智讀”“龍源期刊”及“匯文系統”平臺。此模式中的所有商用平臺使用圖書館數量都較少,故都歸為“其它類”,以安徽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8所圖書館為代表。“e博在線”是北京一博千禧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數字閱讀平臺,主要有圖書、報紙、期刊、視頻、漫畫、聽書等多種資源板塊,覆蓋PC、微信和觸摸屏等多種閱讀方式,為安徽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采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還啟用了基于微信端的“智讀天下電子書”,內容涵蓋《中國圖書館分類法》22大類,但以人文素養、社會科學、通識暢銷類書籍為主,平臺提供圖書檢索、分類瀏覽、閱讀排行、閱讀推薦以及我的書架、讀書筆記、閱讀看法、分享閱讀等功能。“暢想之星”是北京暢想之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館配電子書平臺,擁有中文電子書20余萬種,并以每年10萬種速度遞增,通過閱讀排行、暢銷榜、人氣榜、薦購榜等各種榜單實現閱讀推廣,為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采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東南大學圖書館啟用了龍源數字傳媒集團的“龍源人文電子期刊平臺”,包括文摘薈萃、生活百科、科學視野、健康博覽、時政財經、旅游休閑、家庭親子等7大類3千多種期刊電子版,實現了國內暢銷社科類期刊的微閱讀。華南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3所圖書館利用“匯文系統”搭建該館微信平臺,通過與該館借還系統互通互聯為讀者推薦熱門借閱圖書。此模式因單純采用商用數據庫,簡單方便,以微閱讀電子化內容為主,但個性化、特色化的閱讀推廣內容較為欠缺(利用“匯文系統”搭建微信平臺的3家圖書館除外)。
(5)完全自建模式。此模式是指未啟用任何商用平臺,與閱讀推廣相關欄目均是依據本館實際構建的富有特色的欄目。以福州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云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湖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河海大學等11所圖書館為代表。其中,有3所設立了“圖書推薦”和“借閱排行榜”類欄目;有3所設立了“新書通報”類欄目;有2所設立了書評類欄目。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名人茗品”為該館讀者或館員原創微閱讀內容。云南大學圖書館“家書微書評”及河海大學圖書館“讀天下”均是該館讀者原創書評。采用此模式的圖書館雖設置的閱讀推廣欄目數量較少,但卻因富有該館特色和針對性,推廣效果最佳。
通過對上述五種模式的綜合分析,可以發現通過欄目自建的典型性靜態閱讀推廣資源類型只有表1中的前8種,但從內容看更多是電子化微閱讀內容,圖書推薦、書評等典型性靜態閱讀推廣資源較少,與推送平臺情形不同。在推送平臺上,典型性靜態閱讀推廣資源居多,電子化微閱讀內容偏少,這種差異表現形成了互補,使微信平臺靜態閱讀推廣資源更加豐富多彩,既有效地開展了閱讀推廣工作,又滿足了手機用戶微閱讀需求。
新媒體時代,我國成年人每天接觸新興媒介的時長整體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機閱讀時長增長顯著,據相關數據統計,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2.63分鐘[12],說明手機閱讀普及、微信應用被熱捧是毋容置疑的事實,而基于信息技術的閱讀推廣模式最受讀者歡迎[13]。因此,圖書館應充分重視微信這一新興媒介,不斷開發新的應用領域。就閱讀推廣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理念促進服務方式的創新,開發線上、線下等多渠道聯動推廣模式,如“線上書目、線下閱讀”“線下活動、線上參與”,讓新媒體平臺活動宣傳與內容展示齊頭并進,使閱讀推廣工作系統化、規模化、多媒體化,實現閱讀推廣效益最大化[14]。目前微信平臺的微閱讀內容繁雜,垃圾、不實信息泛濫,質量低劣、缺乏積極意義的內容更容易使閱歷不深的年輕學子迷失,大學圖書館肩負著弘揚閱讀風尚、提高閱讀水平、促進全民素質提高的責任,且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訓練有素的服務團隊,因此應大力推薦高質量、高水平閱讀書目,整理、挖掘、發布適合于手機閱讀的優秀微閱讀內容。通過圖書館人和全社會的不懈努力,讓更多優秀微閱讀內容占據微信平臺,讓讀者真正擁有“好書”和“雅文”。
目前,微信公眾號大多采用信息推送與欄目設置同時兼備的方式。推送平臺又常常不區分內容而隨機推送,極易讓閱讀者產生凌亂、無序的錯覺,若要回訪歷史消息難度更大,靜態閱讀推廣資源往往被淹沒在信息海洋中。因此,建議依內容為推送信息創建類目,使用相應的標識符號標識類名,依類固定性、周期性地進行推送,從而形成固定模式的閱讀推廣內容,以吸引讀者持續關注。南京農業大學、云南大學、山東大學、福州大學、中山大學等圖書館的作法值得參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每年年末會再集中發布該年所推送過書單信息的作法也值得推廣。若再根據本館服務要求和服務特色構建一些特色化閱讀推廣欄目則可大大提高閱讀推廣的效率,既可有效規避推送平臺信息凌亂無序的問題,又可集中展示閱讀推廣資源,方便讀者查閱。可下設圖書推薦、榜單、書評及讀書微社區等子欄目,也可借鑒參考文中列舉的自建欄目較為成功圖書館的設置方法。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名人茗品”、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圖人全系列”及武漢大學“云閱讀”就很有特色和頗具借鑒意義。
高校圖書館目前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90后新生代,他們崇尚和喜歡的語言風格不再是死板、教條的套話,閱讀取向也越加多樣化和異化,風趣、詼諧、幽默的用語也讓網絡閱讀充滿快樂和情趣,這就要求圖書館微信平臺設計時要注意迎合這種用語態勢,在確保信息正確性、實用性的同時,盡量避免使用教條化的敘事語言,更多使用符合時代特征的言語,保持語言的時代感和欄目名稱的新穎性。廈門大學圖書館微信平臺采用文藝詼諧的口吻,或抒情、或敘事的語言風格是較為成功的案例。
吸收學生管理員參與微信平臺管理是提高閱讀推廣功效的另一重要舉措,以較強參與性、親和性及真實性吸引學生讀者關注。如非“211工程”院校的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聽悟堂”,就是由來自于學生播音員朗讀的讀者原創書評,受到讀者熱烈追捧。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圖書館招募學生團隊管理微信平臺,使整個平臺無論是語言文字、圖片配置還是整體結構都充滿了活潑、俏皮、親和、現代之感,改變了之前微信平臺單調、沉悶的格調,更以強大粘性和吸引力,抓住了學生讀者的眼球,贏得讀者的喜愛。
微信公眾號提供“興趣部落”微社區平臺,關注者通過微社區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看法,交流互動,這與圖書館的“讀書沙龍”非常相似,但本文調查的79所樣本圖書館卻沒有一家開啟此功能。筆者曾關注過中文醫學期刊微信平臺,《中國護理管理》雜志微社區“話題討論”運行較佳,以專業化、學術性主題討論為主,通過讀者跟貼回復,實現業內讀者手機平臺的交流互動。因此,建議圖書館借鑒《中國護理管理》雜志微社區運行方式,開設閱讀推廣讀書微平臺,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設立閱讀主題或讀書書目引導讀者交流、推薦和分享。也可由讀者發起討論主題,以實現靜態閱讀推廣資源推廣及讀者間的閱讀互動,此模式還可實現真實讀書會向虛擬讀書會轉變或并存格局發展,突破讀書會對時間和地點的要求,實現24小時全天候的交流與互動。
[1]王丹,范并思.圖書館閱讀推廣基礎理論流派及其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4):23-29.
[2]楊莉,郭晶.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設計與實踐[J].圖書與情報,2014(5):34-38.
[3]鄂麗君.基于問卷調查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現狀分析與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2):101-104.
[4]大學生閱讀委員會、閱讀與心理健康委員會.大學生閱讀暨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問卷調查報告(2010)[EB/OL]. (2011-12-29)[2017-04-07].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1-12/29/news_5883.html.
[5]萬慕晨,歐亮.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效果實證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22):72-78.
[6]蔡麗萍,孔德超.基于WCI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微信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10):90-95.
[7]于姝,楊輝,姜婷婷,等.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閱讀推廣現狀與發展對策[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5(3):44-47.
[8]胡永強.微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18):45-49.
[9]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工學悅讀[EB/OL].[2017-04-28].http://lib.hrbeu.edu.cn/libweb/ydtgfrm.htm.
[10]武漢大學圖書館.文華書潮征稿小啟[EB/OL].[2017-04-28].http://wenhua.lib.whu.edu.cn/whsc/.
[11]書香中國網站.用戶手冊[EB/OL].[2017-04-28].http://www.chineseall.cn/shouce/.
[12]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課題組.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J].出版參考,2016(5):34-35.
[13]王彥力,劉芳兵,楊新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閱讀推廣模式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4):30-35.
[14]王宇,王磊,胡永強,等.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和理論的新進展——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討會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4):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