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
(江蘇中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72)
新常久線為海門市“一環十橫十一縱”干線公路網中的一橫,西起海二線,向東與瑞江路、S222、湯正公路、五泰線、包臨線、悅臨公路、劉普線等相交,終于三陽鎮;路線全長約31.1 km,沿線溝通德勝鎮、常樂鎮、麒麟鎮、悅來鎮、三陽鎮等。老路現狀及規劃情況如下:
(1)現狀老路寬15~16m,雙向兩車道斷面(除終點2.6 km長范圍三陽鎮區段寬29 m、雙向四車道)。
(2)現狀老路路側已埋有管徑DN800的海門供水主管及部分鄉鎮供水管。
(3)近期設計啟東供水主管(管徑DN1400)需沿老路路邊埋設,管位已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基本確定。
(4)遠期規劃新常久線需按一級公路80 km/h建設標準拓寬。
老路與現狀、擬建供水主管的位置關系具體見圖1。由上述分析和圖1可知,現狀及擬建供水主管的位置對老路拓寬方式的選取起著重要作用,合理的拓寬方式既要保證拓寬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又要避免二次開挖對現狀海門供水主管的影響,還要盡量減少對已設計的啟東供水主管管位的調整。本文結合老路現狀、近期及遠期,研究了現狀及擬建供水主管對老路遠期拓寬預留的影響,并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比選出合理的老路拓寬方式,將遠期二次開挖影響降到最低,為以后拓寬改造設計提供了參考。
拓寬是指對路基路面、橋涵進行拼接加寬或分離新建,對隧道進行分離新建或擴挖,以增加道路車道數的建設行為,目的是提高通行力,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量需求[1]。拓寬方式主要分為單側直接拼寬、兩側直接拼寬、單側分離拼寬、兩側分離拼寬等[2]。各種拓寬方式分析比較見表1。
結合新常久線老路現狀及遠期規劃分析,沿線野外段兩側為基本農田用地,城鎮段兩側建筑密集,用地緊張,而分離式斷面寬度較整體式斷面寬得多(寬出10 m以上),故分離式斷面占地太大,實施可行性較小;同時考慮老路現狀大部分為雙向兩車道,遠期規劃拓寬到雙向四車道,從交通組織方面考慮,整體式斷面比分離式斷面更適合。故綜上所述,新常久線老路拓寬除個別受限節點考慮分離式斷面外,一般路段均采用整體式斷面拓寬。
新常久線老路起于德勝鎮以南、通啟高速以北,向東延伸跨青龍河后,從常樂鎮南側穿過,繼續向東穿過麒麟鎮,從悅來鎮南側經過,最終止于三陽鎮。現狀新常久線全線長31.1 km,設平曲線17處,最小半徑1 000 m(小半徑處均設置了超高和緩和曲線),線型基本滿足規范一級公路80 km/h的預留要求。

圖1 供水管與老路位置關系縮略圖

表1 主要拓寬方式分析比較表
(1)以湯正公路為界,湯正公路以西約8.57 km長范圍有現狀海門供水主管位于老路南側8~15m處,湯正公路以東約13.18 km長范圍有現狀海門供水主管位于老路北側10~20 m處。
(2)起點約800 m長范圍有現狀鄉鎮供水管位于老路北側約5 m處。
(3)其余約8.58 km長范圍內(青龍河以西)現狀無供水管。
擬建啟東供水管從起點海二線交叉口西側延伸而來,過交叉口后沿新常久線老路北側(距離約7 m)延伸250 m后,過路到老路南側(距離約10~20 m)后繼續向東延伸,在三陽鎮區再次過路到老路北側(距離約10 m)后向東繼續延伸而去。其中局部路段因拆遷受限等原因,設計供水管管位距離老路邊僅5~8 m。
各供水管與老路的相對位置關系見表2。

表2 供水管與老路位置關系一覽表
由上文分析可知,新常久線老路的合理拓寬方式為整體式斷面,即單側直接拼寬或雙側直接拼寬。按照遠期一級公路80 km/h的建設標準,整體式斷面路基寬度為25.5 m,斷面形式為:2.0 m中分帶+2×0.5 m路緣帶+2×(2×3.75 m)行車道+2×3.0 m硬路肩+2×0.75 m土路肩=25.5 m;對于鎮區段加設側分帶、慢車道和人行道等,斷面寬度采用36 m(主要為穿鎮而過的麒麟鎮區段);對于終點三陽鎮區段,現狀已是雙向四車道城鎮斷面,無需拓寬。故各段落拓寬寬度如下:
(1)K0+000~K16+720、K18+040~K28+560(一般段):現狀15 m,遠期25.5 m,拓寬寬度10.5 m。
(2)K16+720~K18+040(麒麟鎮區段):現狀16 m,遠期36 m,拓寬寬度20 m。
(3)K28+560~K31+130(三陽鎮區段):現狀及遠期均為29 m,不拓寬。
因老路為東西走向,故老路的拓寬方式可分為向南單側拼寬、向北單側拼寬和雙側拼寬三種。因新常久線長度較長,各段落實際情況各不相同,不能籠統地整段進行分析比選.首先需進行分段,然后各段分別進行拓寬方案比選[3],分段段落可按表2中的分法(根據供水主管與老路位置關系)。
本文以K18+040~K28+560(麒麟鎮—三陽鎮)為例(段落長10.52 km),采用常見的多指標綜合評價法進行分析比選,以便得出科學合理的比選結果。具體分析步驟如下:
(1)選定比選指標。本文選定對新常久線老路拓寬方式影響最大的四個指標:現狀供水管加固保護長度(指標a)、擬建供水管調整管位長度(指標 b)、拆遷量(指標 c)、工程造價(指標 d),各指標數值見表3。
(2)指標無量綱化。最常用的方法的就是規劃化,即 yi=(xi-min)/(ma -min),式中 xi、yi分別為無量綱轉換前、后的指標數值;max、min分別為無量綱轉換前指標數值中的最大值、最小值。無量綱化后,數據范圍在0~1之間。
如指標a:a1=0,a2=7.4,a3=0.86,則最大值max=7.4,最小值 min=0,無量綱化計算后為 a1′=0,a2′=1,a3′=0.12。其余指標 b、c、d 計算同上。
(3)指標權重設置。根據各指標的重要性,分配各指標一個權重系數。本次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各指標權重設置如下:Wa=0.3,Wb=0.2,Wc=0.3,Wd=0.2。
(4) 綜合評分。P=Wa×a+Wb×b+Wc×c+Wd×d,計算得到 P1=0.31(向南單側拼寬),P2=0.50(向北單側拼寬),P3=0.39(雙側拼寬)。綜合評分越小,代表方案越好,故可以按評分從低到高,依次用√(推薦方案)、○(備選方案)、×(不推薦方案)表示。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拓寬方式比選分析表(麒麟鎮區—三陽鎮)
按照上述方法,對各段落分別進行比選評價,得出以下各段的拓寬方式,具體見表4。

表4 各段拓寬方式一覽表
拓寬改造是公路設計與建設過程中常見的情況,而拓寬方式的選取將直接影響到公路的交通組織、工程造價、征地拆遷、地下管線等[4]。如何在現有條件的制約下,采用科學的方法選取最適合的拓寬方式,為遠期做好預留,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本文結合實際項目,首先對項目的現狀及規劃情況進行了介紹,提出了遠期拓寬預留的需求和拓寬方式選取的制約因素,然后對主要的拓寬方式進行了初步比選;接下來對老路近遠期、現狀供水管、擬建供水管等情況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最后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對拓寬方式進行了定量化分析比選,得出了合理的老路拓寬方式,為以后的研究和設計提供了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JTG/TL11—2014,高速公路改擴建設計細則[S].
[2]張海忠.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寬方案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學,2010.
[3]劉忠銘.公路軟土路基拓寬設計與施工技術[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7(10):136-138.
[4]蔣云昕.高速公路拓寬改造方案的探討[J].交通世界,2007(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