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明輝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富陽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于2001年建成運行,其設計規模為2萬m3/d,期間經過二期3萬m3/d和三期3萬m3/d的擴建,目前設計規模達到8萬m3/d,處理后尾水排入富春江。污水廠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
隨著富陽經濟快速發展及市政管網的不斷完善,污水量也隨之增加。同時,為了有效遏制富春江流域水體環境的不斷惡化,保障下游杭州市取水水源的水質安全,富陽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需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提出實施富陽污水處理四期擴建及提標改造工程。
富陽污水處理廠一、二、三期工程設計總規模為8萬m3/d,均采用回轉式氧化溝工藝,目前污水處理廠已基本滿負荷運行,原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1。
近兩年來污水處理廠實際出水水質頻率統計表,見表2。

表2 2011年~2012年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頻率
從表2可知,各出水指標能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B標準,但C OD、SS、T P等指標尚不能滿足一級A標準的要求。
原污水處理廠采用回轉式氧化溝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
富陽污水廠現狀運行情況良好,出水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B標準。但是隨著進水水質和出水水質標準的提高,現有構建筑物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需在本次工程中予以升級改造。

圖1 原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1)一期氧化溝前無厭氧除磷池,僅可滿足生物脫氮功能,無除磷功能。
(2)二、三期氧化溝設計規模均為3萬m3/d,設計出水水質標準都提高后,原有的池容及水力停留時間已無法滿足處理達標的要求。
(3)需增加深度處理,使 C ODcr、SS、T P 等指標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
(4)紫外線消毒池劑量偏低,糞大腸菌不能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
(5)現有污泥處理設施容量和規模均偏小,且設備設施老化。
經污水量分析與預測,污水處理廠規模為近期(2020年)14萬 m3/d,遠期(2025年)24萬 m3/d。因目前富陽污水處理廠擴建用地非常有限,周圍已無可征用土地?,F有的富陽污水廠擴建至14萬m3/d規模后,不再繼續擴建。遠期另行選址,解決污水量增加的問題。
從富陽污水處理廠近四年來的日平均數據頻率統計,按85%保證率,進水水質見表3。

表3 按保證率統計進水水質指標
從分析結果來看,進水85%保證率的C ODcr值較高,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服務范圍內工、企業沒有嚴格執行相應國家標準排放廢水,目前,污水廠服務范圍內的工、企業主要為房地產、機械電子及通信、新型建材等,且排放的廢水大部分為職工生活污水。由于行業的不同,或者同行業的企業運營管理水平不同,其排放的廢水水質及水量差別較大。盡管如此,工業廢水的排放均必須滿足《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C J 343-2010)的標準要求。結合富陽市工企業分布和排水量情況,預測工業廢水的水質見表4。

表4 預測工業廢水水質
根據現狀資料,污水廠服務范圍內的生活污水與工企業廢水的比例為(55%~60%):(45%~40%),且工企業廢水中約30%為職工生活污水,10%~15%為工業廢水。職工生活污水水質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質計算,則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的比例約為85%:15%,根據相應水質進行加權平均,結果見表5。

表5 加權修正后的水質指標
隨著管網系統的完善,居民生活用水納管率將進一步提高,且工企業納管標準的嚴格執行,C ODcr預計將逐步降低。為了保證污水廠的設計經濟合理,同時又適當留點余地,結合上述分析,確定富陽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設計進水水質見表6。

表6 設計進出水水質
富陽污水廠排放口位于杭州城市取水口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污水廠排水需確保下游杭州城市取水水源的水質安全。根據浙江省環保廳和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錢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規定,本工程尾水排放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見表7。

表7 設計出水水質
本工程設計進水指標較原指標稍高,出水指標從一級B提升至一級A,污水處理需進行全面升級。本工程對一、二、三期工程進行升級改造,延長反硝化時間以增強脫氮效果。本次設計通過對前三期氧化溝池容、設備能力及去除污染物能力進行校核,在最大程度利用現有污水處理設施基礎上,將一期氧化溝減量至1.8萬m3/d,二、三期氧化溝各減量至2.1萬m3/d,經改造后,前三期總處理量從8萬m3/d減至6萬m3/d,同時,四期擴建8萬m3/d來保證14萬m3/d總處理規模。此外,相比二、三期氧化溝,一期氧化溝缺乏除磷功能,本次改造在一期氧化溝前增設有生物除磷功能的厭氧反應池。
本工程污水處理廠設計進水水質BOD5/C ODcr=0.44,屬于較易生物降解范疇。為確保四期擴建及升級改造工程實施后出水水質的穩定,四期擴建工程采用了具有生物脫氮除磷功能的多模式倒置AA O工藝,倒置A/A/O缺氧區與厭氧區相鄰,在溫度較低,缺氧區無足夠反硝化能力時會有部分硝酸鹽帶入厭氧區,導致厭氧區體積減小,除磷效率下降。為了解決由于反硝化速率降低,硝酸鹽進入厭氧區,干擾磷的厭氧釋放。在厭氧區前增加1點進水可確保優質碳源進入厭氧區,保證除磷效果;同時污水處理工藝在分點進水倒置A/A/O工藝的基礎上增加缺氧混合液回流,這樣在冬季水溫較低的情況下,污水處理工藝可以按U C T模式運行,確保系統能夠達到較好的除磷效果。為保證脫氮效果,本工程設置碳源應急投加系統,在進水BOD5/T N較低的時候投加碳源。
目前,僅僅通過二級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很難達到一級A的排放標準,尤其是T P指標,需增加深度處理設施來保證出水穩定達標[1-2]。本工程將全廠14萬m3/d二級出水進行統一深度處理。根據現場用地條件,對沉淀、過濾、消毒工藝等進行了綜合比選,深度處理采取“高效沉淀+濾布濾池+紫外線消毒”工藝。
為了降低污水處理污泥處置運行費用,為污水處理廠污泥尋找多種可靠的出路,近期,根據與當地熱電企業簽署意向書,本工程將污泥經螺壓式濃縮機濃縮,板框壓濾機脫水,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運送至熱電廠混合焚燒。
四期擴建及提標改造工程工藝流程見圖2。

圖2 四期擴建及提標改造工藝流程
2.3.1 一期構建筑物工藝設計
(1)混合池
新建混合池一座,平面尺寸為5.0 m×5.0 m,井深6.65 m。將各處進廠污水管道匯入混合池混合均質,再分配至一、二、三期已建泵房及四期新建泵房,污水性質相對統一,運行工況大體一致,便于運行管理。
(2)進水泵房及旋流沉砂池
利用原有構筑物,原規模設計2.0萬m3/d減量至1.8萬m3/d,新增細格柵(B=1.2m、b=5mm)2臺。
(3)厭氧池
本工程新建厭氧池1座,平面尺寸為26.2 m×10.0 m,有效水深4.5 m,停留時間為1.5 h。
(4)回轉式氧化溝
利用原有的2座回轉式氧化溝,對其進行減量化改造,改造后單座氧化溝處理水量為0.9萬m3/d。在缺氧區增加6臺水下推進器,保證氧化溝內的良好的推流環境。改造后水力停留時間為17.3 h。
(5)配水井及回流污泥泵站
利用原配水井及回流污泥泵站。外回流污泥回流管路切改至新建厭氧池。更換5臺回流泵(Q=208 m3/h、H=4.5 m、N=5.5 kW)。
(6)二次沉淀池
利用原輻流式二次沉淀池。減量后處理水量為 1.8 萬 m3/d,表面負荷 0.69 m3/(m2·h)。
2.3.2 二、三期構建筑物工藝設計
(1)粗格柵及進水泵房
利用原有構筑物,經減量后,總規模由6萬m3/d減量至4.2萬m3/d,經復核,將潛污泵由原來的4用1備調整為3用2備,水泵型號不變。
(2)回轉式氧化溝
二、三期回轉式氧化溝本次進行減量化改造,改造后單座氧化溝處理水量為2.1萬m3/d,每組氧化溝減量至1.05萬m3/d。
以其中1組為例,關停緊鄰厭氧區與氧化溝連接進水管處的表曝機,將每組氧化溝中間的2段廊道改造成缺氧區,強化脫氮效果;每組更新另1臺表曝機(N=93.2 kW,充氧效率為2.0 kgO2/(kW·h)),并在2段外側廊道內各增設1臺轉刷曝氣機(直徑1.0 m,N=24 kW),以保證好氧段的供氧確保硝化。增加2套水下推進器,保證氧化溝內的良好推流環境。改造完之后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9.3 h。
(3)紫外消毒池及出水泵房
廠內紫外線消毒池于污水廠三期擴建時建設,土建規模按14萬m3/d建設,設計規模8萬m3/d,設計出水標準一級B。目前運行的紫外線消毒設備已無法滿足出水一級A標準消毒的要求,本次予以更換,同時在原遠期預留的渠道再增設1套紫外線消毒設備,確保水質升級后能穩定達標,同時增加出水泵。
2.3.3 四期構建筑物工藝設計
(1)粗格柵及進水泵房
新建粗格柵及進水泵房1座,設計規模8萬m3/d。設置2臺鋼絲繩牽引柵除污機(B=2.5 m,b=20 mm,θ=75°),6臺潛水離心泵(Q=1 083m3/h,H=10.5m,N=45 k W)。
(2)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
新建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1座,尺寸30.0 m×11.4 m,設計規模8萬m3/d,停留時間7 min。設置2臺轉鼓式格柵除污機,1臺桁車泵吸式吸砂機,2臺吸砂泵,2臺羅茨鼓風機。
(3)綜合反應池
新建綜合反應池1座,設計規模8萬m3/d。本構筑物為組合式構筑物,共包括初沉池、生物反應池與二次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2座,每座4個渠道,單渠道寬度6.5 m,尺寸為28.8 m×82.4 m。表面負荷約2.33 m3/(m2·h)。
生物反應池,1座2池,每池可獨立運行,尺為寸115 m×82 m。好氧泥齡11.8 d,反應池污泥負荷 0.052 kGBOD5/kg ML SS.d,ML SS3.5 g/l,總水力停留時間18.15 h,氣水比6.37,好氧混合液回流比為100%~200%,外回流比為50%~100%。
矩形平流式二沉池,1座。尺寸為85.0m×62.4m,表面負荷為1.05 m3/(m2·h),有效水深為4.0 m。
(4)高效沉淀池
新建1座4池,設計規模14萬m3/d,表面負荷為 9.0 m3/(m2·h)?;旌蠀^尺寸為 3.5 m×3.5 m,單池絮凝區尺寸為6.5 m×6.5 m,單池沉淀區尺寸為14.5 m×14.5 m。
(5)加藥間
新建加藥間1座,設計規模為14萬m3/d,尺寸為 23.0 m×15.0 m,P AC加藥量為 30 mg/L,P A M加藥量為1.0 mg/L,醋酸鈉投加量為30 mg/L。
(6)濾布濾池
新建濾布濾池1座,設計規模為14萬m3/d,尺寸為25 m×12.4 m。濾布濾池設備4套,處理能力 1 460萬m3/h,直徑為3.0 m,N=7.5 k W。
(7)鼓風機房
新建鼓風機房1座,尺寸為27.2m×14.6m,供氣量360m3/min,懸浮鼓風機4臺(Q=130.0m3/min,H=8.0 m,N=180 k W)。
(1)均質池
新建儲泥池1座,尺寸為27.7 m×12.0 m,有效水深4.0 m。用于濃縮機房前,以保證濃縮設備的正常運行。
(2)污泥濃縮脫水機房
利用原污泥脫水機房(24 m×18 m)改造為污泥濃縮機房(36 m×18 m),設置污泥濃縮機4臺,3用1備(Q=50~80m3/h,N=7.5 k W,t=16 h/d,進泥濃度約99%,出泥濃度93~94%,單套干泥量619.5 kg/h)。
(3)污泥脫水機房
新建污泥脫水機房1座,尺寸34.5m×23.5m。采用3套高壓壓濾機對污泥進行脫水,脫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60%。
污水處理廠為二級負荷,本工程一期工程已申請二路10 k V電源,一用一備。本次四期工程擬新申請2路10 k V外線,2常用,引至新增1#變電所,每路電源需承擔100%用電負荷,原有2路外線停用。
本次自控系統設計采用與原污水廠自控系統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工藝流程增設3座現場控制站(P L C8、P L C9、P L C10)以及1座現場控制子站(P L C2-1),同時對現有部分現場控制站擴容改造,在新建綜合樓內設置一間新的中控室,將原有一期到三期中控信息整合進新建中央控制系統內。同時增加新建構筑物的網絡通訊系統及防雷接地等。
(1)富陽市污水處理廠位于富春江北岸的沿江景觀帶,周邊為高檔居民區、旅游風景點、學校等敏感地帶;且位于杭州市水源地上游,出水水質直接影響杭州市市民的飲用水安全。在處理工藝的選擇上,必須選擇技術可行、成熟穩定、先進高效、經濟合理的工藝,確保水、氣、聲、固的全面穩定達標排放。
(2)本工程是一項改擴建工程,工程內容繁多且復雜,經過前三期工程建設和內部技改,廠區管線錯綜復雜,設備狀況參差不齊。既包含6萬m3/d的擴建,又包含對現狀8萬m3/d的提標改造,還包含全廠污泥的深度脫水、預處理區和污泥處理區的除臭。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改擴建對現有設施的影響。盡量利用原有構筑物和機電設備,選擇與原工藝相兼容的工藝,減少改造對運行的影響。在新建構(建)筑物和改造的過程中,需確保污水廠的總體達標運行。
(3)富陽市污水處理廠現狀用地面積為:5.40hm2,四期工程新增用地4.09hm2,污水廠實際總用地面積僅為9.49hm2。而根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給水與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2005年版),富陽污水廠總規模為14萬m3/d(屬于Ⅲ類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污水廠建設用地控制面積為:9.0hm2,深度處理用地控制用地面積為3.1hm2,其用地控制總面積為12.1hm2。跟用地指標相比,實際用地減少了2.61hm2,減少了21.6%的用地。新增建設用地形狀不規則,對一些三角地塊難以充分利用。因此,在總平面布置上應當力求緊湊,在構筑物池型的選擇中,在滿足設計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集約化的綜合反應沉淀池,實現了精細化設計。
參考文獻:
[1]張辰.城鎮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要點[J].給水排水,2008,34(5):1-2.
[2]孫夢,張培玉,張晨.城市污水的除磷技術分析[J].水處理技術,2010,36(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