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純 張宇恒
幾乎在最后一刻,白宮于4月30日發布公告,聲明美國對歐盟等經濟體暫時豁免進口鋼鋁產品關稅繼續順延至6月1日,給美歐貿易戰正式開打又留出了一個月的談判期。
一個多月前,美國政府暫時豁免了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韓國和歐盟的鋼鋁關稅至5月1日。華盛頓希望在此期限內,以征收關稅作為“籌碼”,脅迫這些盟國接受自我約束,定出對美鋼鋁出口配額。確實也有所斬獲,部分達成了目標,如韓國接受了出口配額;巴西等也做出了部分緩和讓步;但與歐盟的談判卻始終僵持,未有進展。深究美對歐進口鋼鋁產品再次延期征收關稅的原因,筆者認為:
首先,歐盟此次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內部認識高度一致,態度空前強硬,致使美國威脅一定程度失效。歐盟對特朗普政府在貿易上奉行的“零和思維”感到非常擔憂,擔心此例一開,未來美國可以肆意地以“國家安全”為由,動輒對其他經濟體實施貿易保護舉措。歐盟也擔心其無視WTO規則,破壞現行的多邊貿易體系,讓整個多邊貿易體系陷入混亂,這將極大損害歐盟倡導和奉行的國際經濟治理理念及長期的政經利益,令歐盟退無可退。在這一點上,中歐具有一致性。因此,歐盟4月23日也加入中國在世貿組織提出的對美申訴的行列。同時,歐方也對美方“威脅訛詐”的商業談判方式深惡痛絕。其次,美國并沒有與歐盟展開全面貿易戰的底氣。從2017年數據看,歐美貿易額為6310億歐元,歐盟對美國的商品貿易順差為1208億歐元,但出口至美國的鋼鋁產品的商品金額合計不到70億歐元,占比很小。如雙方就此引發相互制裁和全面貿易戰,美國不可能是贏家。美歐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據荷蘭國際集團分析師的分析:美國對歐盟商品的需求占歐盟GDP的2.6%,而歐盟對美國商品的需求占美國GDP的2.2%,可謂勢均力敵。
再則,在即將開始與中國開展緊張的貿易談判之際,特朗普推遲對歐盟征收鋼鋁關稅也成為緩兵之計。自5月3日起,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等人組成的代表團將開始訪問中國,商討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由于美歐之間的談判并無實質性進展,一旦特朗普貿然與歐盟發生貿易摩擦,將難以在到來的中美談判中占據有利的位置。同時,鑒于當下中美之間復雜的關系,這次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很可能代表更長期的談判開始。在此背景下,美國無疑想拉攏歐盟爭取到更多的籌碼。
最后,此輪美歐貿易摩擦博弈過程更像是一場比試誰先眨眼的游戲,互懟和討價還價只是過程,最終可能的結局就是雙方妥協。歐盟和成員國也非常清楚,如果真的美歐開撕,歐方也絕不會贏。但面對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國總統及其鷹派團隊,結局更大程度來說或許如默克爾所講“這取決于美國總統”。不過,歐盟的決心很堅定。▲(作者分別是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
環球時報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