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者們從不同視角研究學術文章已成為日益盛行的趨勢,但從修辭結構理論的視角研究學術文章摘要尚未得到充分的發展。摘要的對比研究,在國內通常是對比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鮮有對比中西學者國際期刊英文摘要的研究。本文采用修辭結構理論對比中西學者國際期刊英文摘要的修辭關系分布的異同,并指出其分布異同的可能性原因。結果顯示:中西學者都偏好使用詳述關系,連結關系,非意志性結果關系和背景關系。相對于西方學者,中國學者更傾向于采用總結關系和評價關系;而相對于中國學者,西方學者更多使用方式關系。本研究豐富了摘要的對比研究和修辭結構理論,同時對二語寫作及其教學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修辭結構理論;英文摘要;對比研究
【作者簡介】董金婷(1990- ),女,漢族,安徽安慶人,研究生,外國語言文學碩士,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研究學術文章摘要已成為日益盛行的趨勢。關于摘要的對比研究的對象,中國學者傾向于選擇對比英文摘要和漢語摘要,而關于中西學者的國際期刊英文摘要的對比鮮有研究。從修辭結構理論視角對摘要的研究也尚未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本文基于修辭結構理論對比中國學者和英語本族語學者國際期刊論文摘要的修辭關系使用情況,從而揭示出其修辭關系使用異同的原因,以期對二語寫作及其教學有啟示作用。
修辭結構理論是由美國學者Mann & Thompson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以文本內部之間的關系為基礎,對文本組織進行描述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兩個基本的部分連接成一個較大的部分,而它再與另一個部分形成更大的部分,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篇章。文本通常是由為數不多的反復出現的修辭關系構成的。
修辭結構理論的核心是修辭關系。在修辭結構理論中,主要的修辭關系有三十余種,主要分成核心-輔助關系和多核心關系,核心-輔助關系可進一步劃分為表述關系和主題關系。
1.研究問題。本研究擬解決的研究問題是有:1)中西學者英文摘要中修辭關系分布有何異同?2)中西學者英文摘要修辭關系分布異同的可能性原因?
2.語料收集。本研究語料選自所有發表于2008-2017年國際語言學權威期刊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Brain and Language,Journal of Pragmatics的中國學者論文摘要60篇和英語本族語學者(英美學者)論文摘要54篇。為確保語料來源的可信度,每篇西方學者的文章都通過郵件確定其英美國籍。從所收集的論文摘要中進行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最終確定中國學者論文摘要和西方學者論文摘要各40篇進行對比研究。
3.分析方法。首先,我們將收集的語料轉換成相應的純文本格式。
然后,將其放入RST工具中進行分析。RST工具是由澳大利亞學者Mick ODonnell研制的修辭關系標注軟件,主要由四個界面構成,分別為Text,Structurer,Relations和Statistics。在RST工具中分析語料步驟為:在Text界面將語篇分割成單元;在Relations界面編輯修辭關系;在Structurer界面根據語義和修辭關系的定義將切分的單元通過修辭關系連接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在Statistics界面展示修辭關系的種類和頻數。為確保語料分析的客觀性,整個語料分析過程都是同另一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
最后,對這些數據進行卡方獨立性檢驗,確定中西學者英文摘要的修辭關系分布有無顯著性差異。
1.中西學者英文摘要中修辭關系分布特征。
(1)RST工具的統計結果。RST工具修辭關系類型和頻數的具體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中西學者學術論文摘要中各出現了17種修辭關系,表明他們在學術論文摘要修辭關系的種類上沒什么區別。中西學者學術論文摘要修辭關系頻數最高的前四位分別是詳述關系(30.96%和28.91%),連結關系(18.58%和20.06%),非意志性結果關系(11.76%和10.62%),背景關系(5.57%和7.08%),說明他們學術論文摘要中基本的修辭關系都是詳述關系,連結關系,非意志性結果關系和背景關系。同時,中西學者學術論文摘要頻數最低的三個修辭關系分別為列舉關系,重述關系和非意志性原因關系,頻數百分比都低于2%。這表明他們學術論文摘要都不傾向使用這三種修辭關系。綜上所述,中西學者學術論文摘要修辭關系表現出四多三少的分布特征。
統計還發現,中國學者總結關系和評價關系的使用都超過了5%,而英美學者方式關系的使用超過了5%。
(2)卡方獨立性檢驗的結果。為了進一步確認中西學者學術論文摘要中修辭關系分布的特征。首先,對出現的十七種修辭關系做卡方獨立性檢驗,結果顯示中西學者修辭關系的分布無顯著性差異(X2=22.084,P>0.05)。
然后,對頻數百分比都大于5%的修辭關系(詳述關系,連結關系,非意志性結果關系和背景關系)進行卡方獨立性檢驗,結果顯示中西學者論文摘要中基本修辭關系頻數分布無顯著性差異(X2=1.14,P>0.05)。
最后,對一方修辭關系頻數百分比超過5%的修辭關系(方式關系,總結關系和評價關系)進行卡方獨立性檢驗,結果顯示其分布有顯著性差異(X2=11.74,P<0.05)。
綜上,我們發現中西學者學術論文摘要修辭關系分布無顯著性差異,最基本的修辭關系分布亦無顯著性差異。然而,中西學者摘要中方式關系,總結關系和評價關系的分布具有顯著性差異。中國學者偏好選擇總結關系和評價關系;而西方學者偏好使用方式關系。
2.中西學者英文摘要修辭關系分布異同的可能性原因。第一,學術論文摘要的體裁特征解釋了中西學者學術論文摘要最常使用詳述關系,連結關系,非意志性結果關系和背景關系。摘要的體裁分析表明摘要有四個語步,導言、方法、結果和討論。導言語步包括背景的提出和論文研究課題的引入。這里背景語步相當于修辭關系中的背景關系,而課題的引入通常是論文摘要的核心。方法語步是介紹研究方法,可涉及研究對象,研究步驟等內容,是對研究課題的詳細介紹。因此,方法語步與研究課題通過詳述關系進行連接。結果語步相當于修辭結構關系中的非意志性結果關系。討論語步是對研究進行總結,并對研究結果進行評價或引申,等同于修辭關系中的總結關系和評價關系。摘要中每個語步內部可以用連結關系進行連接。
第二,語言與思維密切相關,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篇組織方式。中國學者英語語言水平的提高,能夠避免母語的負遷移對語篇行文方式的影響,使得其語言表達,行文方式與西方學者的差異越來越小。因此,中西學者在英文摘要的修辭關系表達上并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第三,文化差異和文化交流。文化差異,西方國家的個人主義思想,推崇自信的表達方式,使得英語本族語學者更傾向于使用方式關系,來體現他們實驗手段。國內對摘要內容的要求是對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客觀陳述。因此,國內學者偏好省略討論語步;但隨著文化交流的加強,我們發現西方學者論文摘要通常會出現討論語步,使得中國學者意識到摘要的討論部分也很重要,不容忽視。隨著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和發展,中國學者出現了偏好使用總結關系和評價關系的情況。
綜上,摘要的體裁特征,中國學者二語水平的提高,文化差異及其交流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解釋了中西學者英文摘要修辭關系分布異同的可能性原因。
本文基于語料庫,從修辭結構理論視角對比分析學術論文摘要修辭關系分布,結果顯示中西學者學術論文英文摘要的修辭關系分布沒有顯著性差異,中西學者都偏好使用詳述關系,連結關系,非意志性結果關系和背景關系;中國學者更多使用評價關系和總結關系,西方學者更多使用方式關系。
這些研究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理論上,豐富了摘要的對比研究和修辭結構理論。同時,本研究對英語學術摘要寫作以及教師的二語寫作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例如,中國學生在撰寫英語學術論文摘要的過程中,要考慮摘要的體裁特征,即摘要的四個語步。摘要寫作可以多用詳述關系、連結關系、非意志性結果關系和背景關系來進行語篇語篇的構建。中國作者在撰寫語篇前應盡量提高自己的二語表達水平,避免母語的負遷移。同時,撰寫英語摘要應具有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思維,多進行文化對比研究,了解西方的摘要表達特點。西方國家摘要的撰寫篇幅較中國長,因此摘要的四語步較齊全,中國作者應借鑒學習,但也應注意避免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
在二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教授學生體裁知識,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提高學生的二語水平,盡量避免母語的負遷移現象;要加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學習西方寫作中修辭關系的使用情況;同時,還應該更新二語寫作教材,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Hyland,Ken.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2000.
[2]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鞠玉梅.體裁分析與英漢學術論文摘要語篇[J].外語教學,2004, 25(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