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

2018年4月9日,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而在上海洋山深水港,依舊有大量的貨物在此進出口。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對華發起了6次“301調查”,其中僅90年代就有4次。1991年,美國政府以中國的專利法存在缺陷為由,發起了第一次對華“301調查”。經歷9個月的商討后,中美雙方簽訂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議。此后3次,雙方或簽署諒解備忘錄,或達成協議,均以和解告終。2010年10月,美國針對中國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和措施發起第五次“301調查”,雙方最終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達成和解。
2017年8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將調查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實踐、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視性,以及是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啟動針對中國的第六次“301調查”。這一回,會是怎樣的結果?
所謂“301調查”,是指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授權美國在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爭端時,做出單邊裁決,并采取不存在于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單邊措施。而在發起此次“301調查”前4個月,美國還對進口鋼、鋁制品發起過“232調查”——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授權,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進行立案調查。調查結束后,美國商務部認為,鋼、鋁進口損害國家安全,并向特朗普提出建議:對從所有經濟體進口的鋼、鋁征收統一關稅;對向美國出口鋼、鋁的主要經濟體征收關稅,并限定從其他經濟體進口的數量不再增加;直接減少從所有經濟體進口鋼、鋁的數量。特朗普選擇了最嚴厲的第一條。2018年3月1日,他宣布對從所有經濟體進口的鋼、鋁制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
3月21日,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到,美國貿易代表表示,歐盟要想避免美國對歐盟征收鋼、鋁關稅,就必須和美國一起應對中國鋼鐵“傾銷”。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道,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兩天后,根據WTO《保障措施協定》,商務部發布了針對“232調查”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這是雙方第一回合的較量。
幾乎就在中國反擊的同時,特朗普根據“301調查”結果簽署總統備忘錄,宣布將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建議加征關稅的自中國進口產品清單,包含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清單公布后,將有60天的公示磋商期。中國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相繼表態,強烈譴責美國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表示將對美國產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規模的對等措施。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說:中方不愿意打貿易戰,因為在貿易戰中沒有贏家。但我們也不怕打貿易戰,如果有人堅持要打貿易戰,我們奉陪到底。如果有人愿意談,大門是敞開的。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實施日期將視美國對我商品加征關稅實施情況。第二回合過后,火藥味濃烈起來。
特朗普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于4月5日表示,考慮向中國商品額外征收1000億美元關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則在答記者問時再次強調:我們不想打,但不怕打貿易戰;中方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必定予以堅決回擊,必定采取新的綜合應對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中國WTO研究會副會長薛榮久告訴《環球人物》記者:“特朗普強調,美國要從自由貿易轉向‘公平貿易,體現在數字上就是貿易平衡。其實美國多年來處于貿易逆差狀態,這是發展中國家發揮后發優勢等因素導致的正常現象,美國本來不在乎。可特朗普覺得,從‘美國優先的原則出發,貿易逆差就是便宜都讓別人占了,不能接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華爾街日報》的署名文章中表示:“把‘貿易逆差當作一個傷害經濟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各個經濟體總是生產自己擅長的商品,進口那些自己不擅長的,‘貿易逆差就這樣出現了。中國的制造業對美國來說是‘貿易逆差,但是美國的服務業對中國何嘗不是‘貿易逆差。”
事實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并沒有特朗普想象得那么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的貿易逆差總額為5660億美元,其中對華貿易逆差為3752億美元。而美國企業的子公司在中國的商品和服務銷售額達到2230億美元,這些沒有完全統計進美國對華貿易額。2016年,蘋果公司在華的營業收入為480億美元,而富士康公司代工生產一部蘋果手機,只能獲利4美元左右;美國的蘋果公司獲得了大部分收益,但并未被算作美國對華出口額。馬云也在文章中提及了手機的例子,“如果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收入順差,那么應該說事實上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利潤順差”。
正如有專家形象地指出,表面上的貿易逆差,并不代表實際上的“利益逆差”。“我們也想多進口美國的高精尖產品,可他們不賣。中國卻在向美國輸出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等高技術產品。中國用大量優質商品支撐了美國人低成本、高福利的生活。”薛榮久說。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明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如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而目前美國擬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種類,與其涉及行業內容高度重合,遏制中國發展的意圖十分明顯。
“301調查”報告對中國的指責之一,就是中國通過股權限制和行政許可審批程序對美方企業施壓,強制技術轉讓。中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張雅林認為,外資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技術轉讓,更多是一種技術使用有償許可,并沒有進行技術所有權的轉移,不但不會影響外資企業對其技術的控制權,反而可使外資企業通過擴大市場增加收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則指出,“301調查”報告所引用的企業樣本量及選取原則、調研問題、調研時間等都沒有披露,是站不住腳的。

2018年4月4日,特朗普的首席經濟顧問、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在白宮被記者圍堵追問有關美中貿易戰的問題。
目前,特朗普的加征關稅計劃尚處于征求意見階段。“中美是世界上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又都是聯合國理事國,一旦打起貿易戰,不僅兩敗俱傷,恐怕連世界經貿都將出現大倒退。中美合,世界合。中美不合,世界就很難辦。現在雙方都在為談判做準備,列了擬加征關稅的清單但未執行,就是這個意圖。中國的態度始終是開放的,萬一事態惡化,可能涉及非關稅手段,從商品延伸到服務。目前我們做到了有理、有利、有節,但沒把事做絕,留有余地。”薛榮久說。
把大豆列入對美擬加征關稅產品清單,就是中國的一次有力回擊。2016年,美國向中國出口142億美元的大豆,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62%,占美國大豆總產量的35%。美國各地的大豆生產商聯合起來,花錢在美國電視節目上播放廣告,呼吁特朗普停止對華貿易戰。“向美國輸華大豆征收25%的關稅,將會給每一個大豆農民產生毀滅性的影響。”美國大豆協會會長海思鐸說。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則發表調查報告稱,如果中國在貿易戰上火力全開,全美有2742個縣會被打成“篩子”,有40個產業的就業率都將遭受打擊。
中國一方面堅決回擊美國貿易戰企圖,另一方面明確告訴全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說:“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今年,我們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產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進口,加快加入WTO《政府采購協定》進程。我們希望發達國家對正常合理的高技術產品貿易停止人為設限,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今年11月,我們將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而是我們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對此,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評論:“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將惠及不少貿易伙伴,但不適用于那些違反世貿規則、動輒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4月12日強硬表示,中方擴大開放的舉措完全是中國主動,讓世界各國都能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希望美方有些人不要誤判形勢。中美雙方是否可能在WTO框架下談判取決于美方是否還尊重世貿組織,是否還遵守多邊規則。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堅持搞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中方將堅決斗爭,奉陪到底。

2018年4月4日,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參加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吹風會,介紹中美貿易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薛榮久告訴《環球人物》記者,“301調查”早就受到詬病,歐盟的前身歐共體曾向WTO提起訴訟,最終美方做出無條件承諾,將把WTO爭端解決機制作出的裁決作為解決爭端的唯一依據。如果美國政府在任何程度上否定或撤回這些承諾,將承擔國家責任,“301條款”相關法律規定將被認定不符合WTO爭端解決機制相關規定。
如今,美國背信棄義,公然違背18年前對WTO及全世界作出的承諾,并且正在拖垮WTO爭端解決機制。“在WTO爭端解決機制框架下,出現貿易摩擦,可提交WTO,由WTO專家組先進行調查,并提出處理意見。如果雙方有一方不同意,那就移交WTO上訴機構。上訴機構由7個國際知名大法官組成,通常3個人辦一個案子,作出終裁。”薛榮久說,“目前3位大法官已到期卸任,中國內地首位WTO上訴機構大法官張月姣就是2016年卸任的,只有4位大法官在職。WTO成員都希望盡快開啟法官候選人甄選程序,可美國橫加阻撓,今年3月27日再次拒絕了這個提議,理由是:WTO沒有給我解決問題,我不同意甄選。”
事實上,美國通過WTO申訴的貿易案件有76%得到解決,而在WTO外與其他國家進行的貿易談判只有53%得到解決。“兩年后,又將有兩名大法官到期卸任,屆時如果還未啟動甄選程序,WTO就面臨癱瘓的危險!那么貿易摩擦演變成貿易戰的概率將陡增。”薛榮久不無憂慮地說。
“特朗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帶有世界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特點,這意味著中美經貿關系不會一帆風順,摩擦會長期存在。”薛榮久說。對中國來說,這場貿易戰不僅將激發中國產業向上提升,還有助于減少外部極端無理貿易爭端的不確定性風險。中國是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奮起應對這場貿易戰,即使付出一些當前的代價,只要讓開啟釁端的對方也遭遇同等力度、同等規模的殺傷,就足以造成震懾,為我們的產業發展創造更可預期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