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要:本文就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素養的議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文章首先對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概況進行了闡述,然后對全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提出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新時代內提高新聞記者的素養進行了論述,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新聞記者;記者素養
1引言
新聞記者是新聞事件和新聞資訊的重要發現者和首要傳播者,在當下的全媒體時代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新聞記者以獨特而新穎的視角來發現問題,為廣大民眾提供各種豐富的新聞素材,在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基礎的推動力量。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社會對于媒體的定義也有了新轉變,由于移動網絡和各大廣播傳播平臺的出現,人們已經逐漸成為集信息的產生、收集、傳遞于一體的信息媒體人群。一個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在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新聞記者,如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養,以迎接新時代背景下的職業挑戰成為每一位從業人員思考的重要內容。
2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
全媒體時代的定義,目前行業內較為統一的界定是:全媒體是在信息化的環境中形成的,是一種對當前現有的媒體資源的更加高度的整合和利用,通過一些信息技術、互聯網移動設備以及各種廣播傳播平臺及軟件技術來實現多種媒體資源的合并和統一,繼而提高信息資訊的產生和傳播效率,讓市場客戶能夠在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上與信息鏈接。對于新聞傳播行業來說,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既是機遇,同時又是挑戰。全媒體時代的各種新技術和新手段為新聞內容的發掘和新聞傳播渠道的開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隨著多種新媒體形式的涌現,傳統的新聞媒體也將感受到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
目前我國的新聞傳播行業正進入到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不僅新聞傳播的內容更加多,資訊更加豐富,同時對于市場客戶的覆蓋率和影響率也在增大。尤其是一些大型新聞事件的報道,對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遞,對于啟發民眾的思想意識,對于樹立國家政府和黨務組織的威信力和公信力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但是受到時代大環境的影響,新聞傳播行業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需要從業人員能夠正視。一是新聞內容的挖掘深度問題。新聞應該體現社會典型的行為表現和群體的思想意識形態,因此必須在內容上有足夠的深度,以對社會民眾有著警醒和感召作用。但是目前新聞傳播內容膚淺是行業中的一大常見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新聞內容本身的原因,同時又有新聞記者自身思想視角的原因。無論是哪種原因,都需要從業人員能夠針對根源來加快提升新聞傳播內容的深度,以滿足新時期國家對新聞傳播行業的新要求。二是新聞報道的主要價值問題。新聞傳播應該注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遞,而目前行業內的很多新聞報道卻偏離了這一目標,更加傾向于娛樂化。造成這一問題不僅僅是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的誘導,同時也是上述新聞內容膚淺的一個伴生問題。三是新聞傳播行業的定位問題。新聞傳播行業應該更多的以一種社會文化服務的角色來進行定義,在傳播新聞資訊的過程中不僅要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吻合,同時還要以客觀、平等和誠信的態度來看待新聞事件,以更好地傳播新聞資訊,發揮出新聞媒體的重要社會文化價值。然而當前新聞傳播行業中仍有不少新聞記者憑借自身的媒體影響力來獲取經濟利益,如典型的商業代言人,這種代言的角色一旦把握不當很容易給新聞受眾一種高姿態,偏離了新聞媒體客觀和平等的基本態度。
3全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提出的關鍵性要求
一,新聞記者應具備敏銳的新聞資訊觀察力和辨識力。由于信息時代中各種資訊內容產生的速度越來越快,在海量的資訊內容里發掘出有價值的新聞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是十分不易的,而這又是當前全媒體時代一位合格的新聞記者所需要具備的。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在魚龍混雜的信息內容中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和精準的辨識力來篩選和發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對選擇其中的重要新聞點來進行高質高效的傳播。
二,新聞記者應具備多個行業、多個領域以及多個學科的綜合知識儲備。互聯網+技術使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的單一行業已經不能很好地實現發展和進步,必須借助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來加快行業間的滲透融合,以進一步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通過形成更緊密的鏈條來提高社會運作的整體效率。在這一時代變化大趨勢下,作為新聞記者,也必須與時俱進,不再限于單一領域和某幾個學科的信息和知識范疇內,而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旺盛的學習力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知識儲備,滿足時代和社會發展大趨勢背景下新聞傳播行業的實際要求。
三,新聞記者應具備快速的反應能力。信息傳輸效率的加快以及社會整體運作效率的提升要求新聞記者也要以更高效率來對待和完成工作,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具備快速的反應能力,無論是新聞點的發掘還是內容的快速切入,都要更快,只有具備快速的反應能力才能確保新聞報道具有更大的爆發力,而不會使新聞事件失去價值變成昨日黃花。
4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新聞記者的素養
針對上述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所要具備的能力要求,新聞記者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加快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一方面,從理論基礎知識方面進行鞏固和強化,把新聞記者的專業基礎知識打扎實,同時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爭取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加強實踐崗位的磨煉。實踐是以理論為基礎支撐,同時也是理論的有利表達和體現。在新聞傳播報道的過程中以項目管理的模式來提高自己的實踐技能,從更加全面系統的角度來觀察和考慮新聞事件,作出更有內涵更有價值的新聞。此外,新聞記者應堅持自己的職業操守,以更多的行業擔當力和社會責任心來要求自己,摒棄利益至上的理念和行為。
5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一個新的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收集者,同時也是信息的產生者和傳播者。在全媒體時代環境下,新聞記者應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和素養,為新聞受眾群體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資訊,為我國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從廣播新聞創優談記者的素養,胡濤,《新聞研究導刊》,2016(16)
[2]新媒體視域下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探究,賈瑞欣,《新聞研究導刊》,2017(22)
[3]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探究,孫志達,《西部廣播電視》,2016(17)
(作者單位:澄江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