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超
摘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利用前沿優勢,創新思路,開展職工群眾文化活動。
關鍵詞:群眾文化;文化服務;優勢
一、工人文化宮主要職責和義務
1普及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提高職工文化水平。開展多種形式的職工群眾娛樂活動,活躍職工業余文化生活。開辦公益性質職工培訓、活動、學習,對基層工會進行業務指導。
工人文化宮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是工會組織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的重要載體,是職工群眾學習知識、培養才干,進行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切實做到工人文化宮里有職工群眾,工人文化宮里有文化,工人文化宮真正成為職工的學校和樂園。
2作優作強文化服務主業
工人文化宮開展業務同時還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了解基層和職工需求、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趨勢開展寓教于樂的職工群眾文化活動。還要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開展不同人群的各類文化服務。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逐步滿足職工群眾對業余文化的不同需求,努力營造更全面更細致更規范的文化活動環境,充分發揮文化活動的陣地作用,始之成為傳播文化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共同的信仰和理念,在建設過程中只有不斷的融合和引導先進文化,才能使全民樹立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群眾文化藝術具有整合交通和傳播效能,一直以來是“寓德于情”“寓德于樂”“寓德于文”“文以載道”通過娛樂和教育來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水平,豐富內涵,塑造靈魂,提高全民素質,讓社會擁有高尚情操,塑造良好的精神風貌,為社會的發展提供精神保障。
3借力多元化宣傳加大品牌號召力
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豐富的精神食糧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期待充分滿足的主要依據。現階段我國已開展了多項民間藝術創作生產工程,為基層職工群眾參與到文化藝術創作中提供了充足的支持[1]。在這個基礎上,工人文化宮工作人員可針對自身工作情況,結合現階段群眾文化傳播新形勢,構建具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性質的現代群眾文化發展模式。為了提高群眾在文化活動中的參與力度,與基層工會組織多聯系開展多項主題文化活動,單一的文化特色發展并不能有效滿足整體職工群眾對于文化建設的需求,特別是由于區域的限制,各級文化工作者并不能結合實際社會建設創設更加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娛樂活動,從而導致整體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環節群眾支持力度嚴重不足。在堅持本地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誘發職工群眾文化組織形式,如通過微信、微博、QQ等常用互聯網社交軟件進行群眾文化傳播,進一步拓展區域群眾文化傳播范圍,促使自身群眾文化品牌的影響力不斷加大。在這個基礎上,文化宮工作人員可根據文化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積極申請群眾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將當地文化經濟發展與群眾文化建設進行緊密的結合,為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二、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含義
群眾文化主要是指在人民群眾日常工作之外,其自發組織、自覺參與、自我娛樂的帶有社會性質的文化形勢。滿足精神生活是群眾文化的主要核心,而基礎文化娛樂活動是群眾文化的主要內容。結合我國文化發展性質,活躍群眾文化的發展成為工人文化宮重要工作內容。因此工人文化宮加強職工群眾文化生活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群眾社會文化的發展進步,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工作也得到了有效地實施。群眾文化活動是指人們通過自愿參與一些社會范圍內的文化活動,以實現自我娛樂、自我展示的人文需求。而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指的是一種具有社會效益的無形資產,即群眾在一定的社會范圍內進行活動,活動參與者對活動本身產生的相互認同感。社會效益是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主要作用,但它無法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其參與者或服務對象一般具有某一小范圍的區域內群眾的生活習慣特征,是對本區域內群眾普遍價值觀的體現。群眾性、地域性以及長效性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三大特征,群眾是由非專業性質的社會群眾組成的主體;一個品牌的建設只有具備了地域性,才能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發展前景,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接受。
三、工人文化宮發揮其優勢開展文化活動
工人文化宮作為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在文化體制改革中處于排頭兵的地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文化事業是關系到全局發展的重要領域,工人文化宮作為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國家重要的扶持對象。在新時期發揮工人文化宮的引導功能有利于探索文化事業改革,同時也有利于推動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在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文化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由此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當前群眾文化活動主要存在活動形式單一、活動內容不夠深入、不能彰顯出時代魅力等問題.基于此,才要分析了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的重要意義,然后深入探討了如何高效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希望能夠切實提高活動質量,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促進群眾文化的進步,職工群眾在參加文化活動的同時從中接受教育,這是客觀效果,不是人們的主觀動機,就文化活動而言,娛樂性與教育性是不可分割的。教育性是它的思想內容,娛樂性是它的表現形式,如果沒有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藝術形式,教育性也就沒有廣泛性。
自古以來,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群眾文化,這是因為人類需要物質生活,也需要文化生活,二者缺一不可,沒有物質生活,人類必然無法生存,但如果沒有文化生活,人類將放慢前進的步伐,尤其是現今,社會主義建設飛速發展,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多元化的文化活動引領人們生活方式和精神姿態,如幸福觀、時間觀、榮辱觀等發生重大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上,就是追求高尚的娛樂和美的享受,渴望學習各種知識,需要文化消費。現在已經不能滿足于過時的低水平的、一般化的文化活動,而是追求現代化、高質量和人性化的文化活動。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需求文化生活的量與質也將日愈發展和提高,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健康的豐富的多彩的文化活動有益身心健康,即可解除疲勞,又能得到美的享受,以便第二天精力充沛、精神愉快的投入生產,創造物質財富。所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而工人文化宮正是有此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品牌優勢,工人文化宮一般都建立在每個城市的中心位置,公共活動面積大,一般都配備廣場,健身場地,大型演出劇場等可以充分安排多人群的文化活動,工人文化宮依托上級主管部門,有廣泛的職工群眾基礎。
2工人文化宮在開展文化活動同時還應堅持“三個不變”的原則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發揮品牌優勢,即:“堅持職工文化活動陣地公益性主體不變,堅持學校和活動中心的主題不變,堅持為職工群眾服務的宗旨不變”。始終把職工群眾文化陣地建設作為激發職工愛崗敬業、弘揚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的重要手段。
工人文化宮應該為職工群眾成長提供平臺,讓職工群眾感受到活動開展有指導,培訓內容有新意,教師認真又專業,場地設施服務好,激發廣大職工群眾投入工作中,發揮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參考文獻
[1]歐陽雪梅.西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狀況及對策研究——基于對西藏自治區五地市的調研分析[J].西藏大學學報,2016,31(4):117-126.
[2]吳兆相 淺談新時期工人文化宮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2015,10
[3]付金偉 論新時期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的打造2017,(11)
(作者單位:阜新市總工會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