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寧 姚建勇
摘要:森林,是一臺空氣過濾器、是一個看不見的空調。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物質。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蓄積,大約可以吸收1.83噸二氧化碳,放出1.62噸氧氣。一平方公里綠地可減少噪音16分貝;一公頃綠地樹木,一天可以制造出730公斤氧氣,每年吸附各種灰塵22~60噸,有毒氣體48公斤;森林中的負氧離子能降解、中和空氣中的部分有害氣體。負氧離子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后,能起到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作用,防止和改善呼吸系統疾病,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還能消除人們的緊張情緒,減少心理壓力。據測定:夏季森林里氣溫比城市空闊地低2-4℃,相對濕度則高15%-25%。夏季在森林中能讓人感覺涼爽、舒服、身心得到放松,給人無限愜意。森林給人類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關鍵詞:森林康養產業;主要發展問題;建議
近年來,貴州著力創建以運動、健康、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為主要內容的中國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在經濟發達的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常受到噪聲和各種有害氣體的侵擾,導致空氣的潔凈度不斷地降低,到處呈現出灰蒙蒙的天空,霧霾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而森林中則不同,這里充滿寧靜,空氣也異常新鮮,在經歷了喧鬧的都市生活后,人們總希望找到一處寧靜的地方,放松自己的心情,緩解自己的不適,人們常通過登山觀景、林中逍遙、蔭下散步和郊游野餐等一些廣泛接觸森林環境的活動,投入到綠色森林的懷抱,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麗饋贈,從而達到調節精神、解除疲勞、抗病強身的功效。而貴州,占據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清新的空氣、廣茂的森林、有機的食品、富氡富硒的溫泉等,所以,充分借助其特有的自然資源,打造適合所有群體人員的游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養生等服務活動,全面推行貴州特有的休閑、度假、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
1 改變意識,提高公眾認知
康養產業是21世紀的新興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國民的生存質量,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但是,一直以來社會人群對于森林康養與生態旅游、退休養老、康復醫療的關系認識不到位。對森林康養相關的資源利用、產業發展模式、發展前景、發展路徑等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森林康養認識表面化,多停留在以滿足感官體驗為主的休閑旅游初級階段,多數康養試點基地無規劃、特色不夠明顯,開發康養精品項目較少,業態單一,缺乏醫療設施和健康管理內容,品質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2 積累經驗,大力推行“森林+溫泉”的康養模式
森林康養不僅是旅游,還涉及醫藥行業、養老行業、體育健康、保險等多個行業,涉及范圍十分廣泛。我國在森林康養方面成功案例不多,缺乏典型示范,因此多數借鑒國外成熟案例,積極與發達國家展開合作,積累經驗。而貴州,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在國家大力推行森林康養的基礎上,借助貴州獨特的氣候資源、自然資源,特別是地熱資源(溫泉資源),大力發展溫泉森林康養,即“溫泉康養+森林康養”,從而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道路。
3完善森林康養基礎設施建設
將森林康養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優先保障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用地需要。無縫對接綜合交通體系,強化森林康養基地通達通暢。統籌森林康養基地路網、電網、水網、氣網、通訊等內部綜合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森林康養基地飲水、廁所、停車場、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增強森林康養基地的可進入性、吸引力和承載服務能力。依托已有森林古道、護林防火通道和生產性道路,建設康養步道和導引系統,充分利用現有房舍和建設用地建設森林康養場所及配套服務設施。
4優化森林康養生態環境
森林康養基地環境的優化關鍵要加強基地周邊及相鄰村寨的綠化美化彩化,為基地提供良好的外部康養生態環境。在基地及其周邊有針對性地補植闊葉(彩色)樹種及芳香類植物(花卉),豐富植被的種類、色彩、層次、空間和季相;加強森林撫育和保護,加強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確保基地綜合生態環境的健康,打造生態優良、林相優美、景致宜人的森林康養環境。
5加強森林康養科學研發及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森林環境對人體健康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基礎研究,為闡釋森林康養理論基礎和科學內涵提供依據。加強森林康養人才的培養,打造一支熟悉掌握森林醫學、健康管理、運動休閑和旅游服務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鼓勵相關院校探索設立森林康養方向學科,開展森林講解員、森林康養師、森林康養服務管理等從業人員的森林康養理論和職業技術培訓工作。積極構建相關院校與森林康養機構的合作機制,為森林康養產業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6豐富和完善森林康養產品
以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森林療養、森林體驗、養生養老、休閑度假等森林康養產品,建設森林浴場、健康管理中心、科普教育體驗中心、休閑度假中心等服務設施,積極發展森林食療、森林藥療、森林茶療、森林園藝療法、森林體育等服務項目,適度開發健步、騎行、戶外拓展等體育項目。大力開發綠色有機糧食、蔬菜、水果、中草藥材、茶、林菌、禽畜等林下特色產品,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森林康養產品品牌。
7繁榮森林康養文化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生態智慧,深入挖掘康養文化對民俗、習俗、倫理、哲學、美學等方面的影響,加強生態文明和生態科普教育。深入挖掘康養文化、倡導走進森林,享受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開展尊重自然、保護森林、低碳出行、節能減排等宣傳教育活動。加強與醫療保健機構合作,運用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技術把民族醫藥養生文化與森林自然療養、亞健康理療、養生養老等產品相融合,豐富森林康養文化。
8促進森林康養與健康服務業的融合
探索森林康養與健康服務業的新型合作模式,發揮森林康養在康復醫學、預防醫學中的作用。、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健康保險、健康體檢咨詢、全民體育健身、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將職工療休養與森林康養及健康管理等結合起來,開展森林康養式療休養活動并納入職工休假體系試點,逐步將全省森林康養基地列入工會療休養線路。
9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推進“三權分置”改革,引導市場主體與林場、村集體、農戶等森林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以獨資、合資、合作、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參與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鼓勵各類社會、保資本與醫療健、體育等部門機構合作,開展健康體質監測、亞健康調理、、體醫融合營養干預等健康管理,提升康養實效。支持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和農戶發展森林康養服務。
10加強森林康養宣傳推廣
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平臺及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森林康養,總結、宣傳、推廣森林康養企業品牌、基地建設、典型案例、創新模式和創新服務。建立森林康養大數據統計平臺,建立主管部門、康養基地、經營主體、消費人群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打造“互聯網﹢森林康養”宣傳與推廣模式。建立森林康養環境指標監測體系,將良好的生態指標數據化,及時展示森林康養效果并向目標人群推送。推廣物聯網、大數據和智能穿戴等技術和裝備在森林康養中的運用,實現智慧森林康養。鼓勵各地舉辦以森林康養為主題的公益活動、論壇和展會,倡導綠色理念,強化科普教育,提高公眾認知,提升森林康養的社會影響力。
森林康養是一個新生事物,從理論到實踐的各個環節都需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森林康養作為林業經濟與旅游度假、保健養生、康復療養、休閑養老、綠色生活方式普及相融共生的大健康新興產業,順應了貴州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時代要求,契合了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的時代需要,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與多彩貴州新未來的有機統一。森林康養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構建“兩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推進貴州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林業供給側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結構性
參考文獻
[1]向前.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幾點思考[N],巴中日報,2015-11-22.
[2]茍景銘,余雪梅.加快四川森林康養產業科學發展的思考[J],四川林勘設計,2016,(3):15-20.
[3]吳興杰.森林康養新業態的商業模式[J],商業文化,2015,(11):9-25.
(作者單位:貴州省林業對外合作項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