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志,王林平,劉德慶
(1.煙臺大學機電汽車工程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6;2.煙臺艾迪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6)
擺線輪,如圖1所示,是機器人RV(Rotate-Vector)減速器中的關鍵零部件,其自身最終精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RV減速機的整體運動與傳動精度[1]。因此,加工過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必須考慮其變形與精度問題,其中立加工序對其后的雙端面磨和磨齒工序產生重要影響,并最終影響擺線輪的產品質量。由于擺線輪的尺寸系列較多,造成工裝的種類繁多,不但增加了加工中設計、制造工裝的成本,也增加了更換工裝時間。而模塊化后,可在通用模塊的基礎上加裝專用模塊,減少了工裝的數量,適應擺線輪的批量化生產,減少工時從而提高生產效率[2];同時,使用模塊化的設計,因為模塊具有可更換的特點,在使用過程中如出現損壞的情況,只需將損壞的部分加以更換即可,省去了再設計的時間,減少了維修的成本。
19世紀50年代歐美國家提出了“模塊化設計”這一新的設計理念,它使得程序開始出現標準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國外企業比如KUKA、ABB、帝人等,比較重視模塊化的設計方法,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仍能保證精度。而國內由于機器人研究的起步較晚,主要研究精力多偏向于樣機的試制,忽視了對模塊化設計理念的研究。
本文提出的模塊化設計將減少工裝的總數量和更換時間,減少操作者的勞動量,提高生產率。
擺線輪設計要求如圖1所示,本文所述立加工序加工的區域為最外沿的擺線齒形和三個Φ36的圓形孔,該工裝就是確保該特征的精確加工。其余特征均由上步工序完成。因此,其工裝夾具因夠滿足以下要求:

圖1 擺線輪設計圖
(1)完全約束擺線輪的六個自由度,保證擺線輪在加工過程中不能發生移動;
(2)擺線輪夾緊應受力均勻,不能使工件發生形變;
(3)排屑順暢,且加工區域可與切削液充分接觸;
(4)擺線輪、刀具、夾具之間不能發生碰撞干涉[3]。
根據以上要求,設計的工裝主要由底盤、定向塊和壓板組成,工裝的總裝模型如圖2所示。定向塊可徑向滑動調整,確定位置后用內六角螺栓固定。壓板用內六角螺母擰緊固定,以A2擺線輪為例,根據實際加工后的測量數據總結規律,以35 N·m的扭矩擰緊螺母(用0~50 N·m的扭矩扳手),即可滿足加工要求。

圖23D裝配
圖3 為底盤的設計模型。中心定位柱可約束X、Y軸的平移自由度和X、Y軸的旋轉自由度。底盤由立式加工中心加工,需保證中心定位柱與外圓的同軸度≤0.01 mm,底面的平面度≤0.01.中心定位柱與擺線輪中心孔采取間隙配合,配合特性選用H7/h6,零件可自由拆裝,而工作時一般相對靜止不動。

圖3 底盤
圖4 所示為定向塊的設計模型。將定向塊插入定向槽中,可以約束Z軸的旋轉自由度。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定向塊與定向槽采用間隙配合,配合特性采用H7/g6,用于間隙很小的滑動配合,可自由移動或滑動并精密定位。

圖4定向塊
圖5 所示為仿形壓板的設計模型。將壓板放在異型孔孔上,可以約束Z軸的平移自由度。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

圖5 壓板
一臺機器人需要六種不同尺寸系列的擺線輪,如果每種工裝只能加工一種尺寸的擺線輪,為加工這些擺線輪,則需要設計六種對應的工裝,這樣增加了工裝的設計和加工工作量。現將其進行模塊化設計。
擺線輪系列零件的相同點在于其結構相似;加工部位相同,都為外部擺線齒廓和內部圓孔;裝夾方式相同,采用周向定位加端面壓緊;不同點在于不同系列的擺線輪尺寸不同,同時裝夾的數量也不同。
模塊化后的工裝分為底板模塊、底盤模塊、周向定位模塊以及壓緊模塊,底板模塊為通用模塊,其余為專用模塊。底板模塊為通用模塊,根據不同型號擺線輪的直徑,在底板(見圖6)上預鉆螺紋孔,用以固連底盤和底板,如圖7、圖8所示。經過模塊化設計后,通過在底板通用模塊的基礎上加裝不同型號的擺線輪,可以實現各工裝部件轉換[3-4]。因此,尺寸差異,不同型號的擺線輪安裝的數量不同,不同型號的擺線輪安裝的數量如表1所示。

圖6 底板

圖7 A2總裝圖

圖8 A6總裝圖

表1 不同型號的擺線輪安裝的數量
為驗證整個工裝在受壓板預緊力、刀具切削力及在工作振動狀態下其他外力的共同作用下的可靠性,對整套工裝進行有限元分析。以A2型號的擺線輪為例,結果如圖9所示。整套工裝系統的最大變形發生在仿形壓板的外邊緣處,最大變形量為4.62×10-7mm.工件的變形發生在與壓板接觸的區域,其變形量為5.78×10-8mm,安全因數為15,遠大于1.可見在理論上該工裝系統安全可靠。

圖9 有限元分析圖
該工裝已投入到實際生產中,在正確操作的前提下產品合格率為100%,驗證了該套工裝的可靠性。如圖10所示為成功加工出擺線輪樣品。

圖10 成品實物圖
參考文獻:
[1]鄧效忠,張艷珍,李天興,等.RV減速器擺線針輪傳動精度控制的研究現狀及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J].機械傳動,2015,(02):162-165.
[2]宋汝江,曹志明.模塊化意義及其發展趨勢[J].航天標準化,1995,(06):28-29.
[3]韓文立.工裝設計校驗及優化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
[4]蔡燕華.分析模塊化設計方法及其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4,(04):16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