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溶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通過訪問我院運動系乒乓球專業20位學生在外教學情況,發現一些關于接發球的問題以及學習乒乓球接發球的一些訓練方法。在教練教授少兒學習乒乓球技術的過程中,教的乒乓球技術主要包括正手攻球、推擋、搓球、拉下旋球技術,而關于發球和接發球技術講授得較少,特別是接發球技術,導致少兒在平時打球或者練球過程中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判斷球和接對方所發的球,更別說怎樣去比賽。
6到12歲的乒乓球學習者
2.2.1 采用文獻資料法:對大量關于乒乓球接發球技術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為本研究提供參考數據和理論依據。
2.2.2 訪問法:通過訪問我院運動系乒乓球專業20位學生在外教學情況,發現一些關于接發球的問題以及對學習乒乓球接發球的一些訓練方法。
2.2.3 觀察法:觀察學習乒乓球的少兒對乒乓球的接發球的實際狀況。
兒童少年期間,骨骼正在發育期,軟骨組織成分較多,骨組織中有機物與無機物之比為對半分,而成人的比例無機物則比有機物多百分之二十,所以,其骨骼彈性大而硬度小,不容易完全骨折,但卻容易造成軟化而變形。
在成長過程中,骺軟骨迅速地成長使骨伸長,并逐步完全骨化。四肢骨男子在17至18歲,女子在16至17歲實現骨化,脊柱的椎體一般來說要到20至22歲,筋骨一般來說要到19歲后完成骨化。在骨完全骨化前,該部位的任何過大負荷都會影響骨骺的正常成長。
兒童少年肌肉中含的水成分較多,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種類相對來說比較少,肌肉比較細嫩。與成人來講,收縮能力比較弱,耐力差,易疲勞,但復原能力比成人迅速。

不同年齡人的肌肉重量比例和肌力
兒童少年身體各部分肌肉發育,軀干肌比四肢肌早,屈肌比伸肌早,上肢肌比下肢肌早,大塊肌肉比小塊肌肉的發育早。肌力大小隨著時間的延長是不均衡的,在成長加速期,肌肉縱向展開較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的成長,其肌力和耐力都很差。在成長加速期后,肌肉橫向展開很快,肌纖維顯著增粗,肌力明顯增大。女孩在15至17歲,男孩在18至19歲肌力增長最為顯著。
在成長加速期,一般應用伸展練習來激發能量,要有目的地激發小肌肉群的爆發力和伸展的氣力,增進兒童少年肌肉的均衡發展,并以身體健康為主。
少兒與成人接發球都是由以下單項技術組合而成:擺短、搓長、挑打、晃撇、臺內擰拉、搶拉半出臺,爭取主動才是接發球中最根本的技戰術。
通過少兒與成人的生理分析在訓練擺球、挑球、晃球時我們要注意兒童少年時期,他們的骨骼正在生長發育階段手臂長度沒成年人的長。
發球和接發球技術是乒乓球運動中矛盾而又能彼此相互促進的兩個技、戰術內容。發球是每一個球中的第一次擊球。能夠根據戰術需求,完全依照自己的用意確定發球的板形、旋轉以及落點,不受對方影響;接發球是每一個球中的第二次擊球,只能根據對方的發球狀況來確定自己的接球戰術。
在競賽中,接發球可能呈現以下幾種情況:(1)接發球直接得分。(2)接發球搶攻,過去的球質量好,使發球方處于被動。(3)接發球直接失分。(4)接發球方接球時沒準備,過去的球質量低,讓發球方發球直接搶攻得分。
從少兒生理講少兒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在競賽中發球的運動員處于主動位置,而接發球的運動員處于被動位置。在角逐中,發球就占得先機,能夠采用各種不同方法的技戰術,抓住機會攻擊接發球方,把握整場好比賽的主動權。因此,當在接發球時,是否能夠短時間內化被動為主動,轉不利為有利,是決議比賽輸贏的重要環節,然而論接發球質量的高低與心理素質好壞是關鍵因素。
乒乓球發球方式有很多,這就要求在接發球時,要根據對手所發出球的旋轉、落點、速度、長度等,學會與之相對應的回球方式。相對標準的接發球技戰術特點要包括對接發球的準備是否充分、合理的判斷和對各種來球的接球措施。
第一,通過對馬克·吐溫作品的賞析來總結馬克·吐溫的語言特色[2]。學者們研究發現,馬克·吐溫短篇小說有以下特點: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強烈的代入感和口語感)、喜劇意識(夸張幽默和反諷的語言)、方言的使用(使作品更具本土特色)。也有學者根據不同時期的幽默來劃分:創作前期的輕松幽默(語言更加輕快活潑),創作后期的辛辣幽默[3](語言中更多的是尖銳的揭露和批判)。第二,通過多部小說的主題把握分析馬克·吐溫小說中批判的對象與類型,從這個角度,有學者認為可以根據諷刺的內容來劃分,包括:對人性的諷刺、對宗教的諷刺、對民主政治的諷刺[4]。
接發球的判斷包括了對方發球時觸球的板形判斷、球的速度和落點的判斷、來球旋轉的判斷、球過網弧線的判斷等等。判斷得是否準確,是影響接發球的方法和接發球的質量和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在接發球的判斷中通過少兒與成人的生理分析少兒的集中力不如成人一班少兒的集中力在30分鐘左右而成人比少兒集中力較長。
按照對手發球站的位置來決定自身準備姿勢的站位;假設對手站在球臺右側用正手發球,自己的站位要選擇在中線偏右一點;假設對手用反手或者側身在球臺左半部分發球,就要選擇在中線偏左的位置。并且,還要按照自己的戰術特點來改變站位,擊球方式。要是想接發球馬上上手搶攻,站的地方要離臺近一點、偏左或偏右一點;假如要先防守,在防守相持中尋找機會,就應該稍離臺遠一點站位。
按照對手發球時持拍手動作的大小和手腕抖動用力程度的不同,判別來球落點出臺沒出臺和球到底轉不轉。一般的講,但凡持拍手動作幅度大的發球,它的落點都比較長,手腕抖動強烈,球的旋轉比較強。
按照對手在發球時的持拍手的擺動動作和看準球拍往哪里移動,最重要的是注意對手球拍與球接觸那一瞬間球拍的擺動方向和接觸的球哪個位置,不要被對手的假動作所欺騙。一般來講,對手如果發斜線球到你反手位時,手臂會向斜前方用力;對方如果發直線球到正手位時,手臂一般會由后向前用力;對手發急球奔球時手臂動作幅度會較大;對手發短球時,手臂動作會較小。
按照對方來球的速度和飛行弧線來判別球是上旋下旋側旋還是不轉球,側旋又分側上旋和側下旋,上旋球、不轉球與加轉、不轉球比較,它的飛行弧線比較低,球速相對來說比較快,落臺后有一個向前的沖力;然而不轉球的飛行弧線就比較高,球速相比來說比較慢,向前的沖力較小,落在對方臺上后有下沉的感覺。
接發球技術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對諸多基本技術的掌握程度及運用能力,只能使訓練者在認知上清楚各式發球快慢、旋轉和落點上的一些特征,并經過專門、系統的翻來覆去的訓練提高判斷觀察能力和適應對手的能力,才能不停提高接發球的方式方法。
乒乓球接發球技術在乒乓球學習和實踐運用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學習乒乓球的過程中接發球技術同樣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接發球即使不能搶攻,也要壓制住對手能夠應用推、挑、擺短、劈長等迂回的方法將對方球打回去,同時用自己能力范圍內技術將球打到對手較弱的地方,一定要做到出手迅速、球落點刁鉆,防止輕輕的慢搓過去被對手發球搶攻,然后形成被動防守。要使接發球技術多種多樣,才能使對方不容易打回來,還要爭取積極主動上手。對于少年兒童在學習乒乓球的過程中就接發球技術同樣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通過對于接發球技術的站位、判斷、回擊球方法、訓練方法以及訓練注意事項,為這些少兒學習者以及教練員提供一個簡單的訓練方案,并且為不停地提高少兒乒乓球接發球技戰術質量的訓練提供參考。
[1] 常鉑.淺談乒乓球中接發球技術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2009,(6).
[2] 袁曉陽.乒乓球接發球技術特征與訓練方法初探[J].市場周刊·管理探索,2004,(12).
[3] 王應.乒乓球接發球準備姿勢之我見[J].中國學校體育,2004,(3).
[4] 曹幸妮.對乒乓球接發球技術訓練的研究[J].黑龍江史志,2010,(15):200~203.
[5] 張鴻嬋.乓球接發球技術教法理論研究[J].體育世界,2009,(4).
[6] 愛榮陶.乒乓球接發球技術教法探[J].討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9).
[7] 劉海榮.試論乒乓球發球與接發球技術在比賽中的運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