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胡 麗 徐麗梅 王曉軍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廣州 510080)
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生率較高的由多種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群[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諸多并發癥的一種[2],在發生后,輕則為肢體麻木、疼痛,重則出現潰瘍、壞疽等,甚至截肢,危及生命[3]。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治療要有合適的治療方式。為分析糖尿病足潰瘍感染全身抗菌素治療的選擇,本研究收集我院治好的糖尿病足潰瘍感染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分別采用不同方式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治好的糖尿病足潰瘍感染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59.8±2.6)歲;糖尿病足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1.1)年;按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級Ⅰ級10例,Ⅱ級11例,Ⅲ級14例,Ⅳ級9例,Ⅴ級6例。研究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58.7±2.8)歲;糖尿病足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5±1.2)年;按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級Ⅰ級9例,Ⅱ級11例,Ⅲ級15例,Ⅳ級8例,Ⅴ級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前對兩組患者糖尿病足潰瘍的分級和評估,進行常規治療,控制血糖,使用控糖藥物在1周內將血糖控制在6~10mmol/l。活血使用血管擴張藥物,如前列地爾等,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清創處理先使用雙氧水和氯化鈉溶液沖洗創面,654-2、生長因子溶液濕敷,在外涂磺胺嘧啶銀霜[4],再使用無菌紗布包扎,或者在無壞死組織的創面上使用一些新型敷料覆蓋,保持濕性環境,促進愈合。清創后,對大創面或深創面,間斷性的應用持續負壓吸引(VSD),將膿液、滲液、毒素引流和排出,從而減少菌量,促進創面肉芽組織的形成[5]。
研究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全身抗菌素治療,先提取創面的分泌物進行培養,在根據糖尿病足潰瘍周圍的神經、血管病變、組織和骨感染的程度,潰瘍的深度、面積、部位等進行檢查,結合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結果制定治療方法[6]。使用廣譜抗菌素治療,如頭孢孟多酯,頭孢哌酮舒巴坦等,連續用藥2~4周。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治療費用,愈合時間及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治愈:患者的糖尿病足潰瘍創面完全愈合;好轉:患者的糖尿病足潰瘍局部分泌物明顯減少,壞疽、壞死組織出現脫落,部分肉芽新生,創面縮小達到50%;無效:壞疽創面未縮小,或縮小面積較小,分泌物未減少,潰瘍局部無顯著的變化,或者出現惡化。
根據觀察指標統計相關數據,將有效數據輸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學進行t值和χ2檢驗,當P值<0.05時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住院時間、治療費用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組別例數住院時間(d)治療費用(元)對照組5029.6±3.519864.8±359.4研究組5021.2±2.516589.7±298.7t值13.8049.55P值0.0000.000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例數治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對照組5018(36.0)22(44.0)10(20.0)40(80.0)研究組5024(48.0)23(46.0)3(6.0)47(94.0)χ24.332P值0.037
糖尿病是現代疾病,發生后有遷延不愈、并發癥多、病程時間長、合并多種并發癥的特點。糖尿病足是其中的一種,是糖尿病導致下肢血管發生病變,微循環發生障礙,周圍神經病變,合并足部感染的癥狀,若未及時治療可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因此及早的發現治療能夠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臨床中,對于糖尿病足感染的治療,主要是內科治療、創面換藥、高壓氧、抗菌素治療和手術治療,若患者是輕度感染則以創面清創、換藥為主;若患者是中重度感染,在未獲得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結果前,憑借臨床經驗為患者使用廣譜抗生素,在明確感染的細菌后,使用敏感抗菌素,若患者出現全身癥狀的重度感染,則要盡早聯合使用高效、廣譜抗生素,從而避免感染的進一步擴散[7]。為分析糖尿病足潰瘍感染全身抗菌素的治療,本研究以我院治好的糖尿病足潰瘍感染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后分析,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全身抗菌素治療的效果更佳,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降低,治療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常規治療未對致病菌進行控制,因此臨床效果不佳,而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進行抗菌治療,則是根據患者全身感染,創面分泌物的情況劃分細菌種類,使用抗菌素,如膿液粘稠呈黃白色,為葡萄球菌感染,膿液呈黃綠色為綠膿桿菌感染,膿液稀薄呈乳白色或淡紅色為鏈球菌感染,膿液粘稠且臭味明顯為大腸桿菌感染,創面微循環差,則厭氧菌感染。因此,實施全身抗菌素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感染情況。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感染,要把握好感染的分級,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合理應用抗菌素,從而保證抗菌藥物使用的有效性。
1 闞全娥,楊慧慧,李全忠.糖尿病足潰瘍不同程度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35(24):6151~6153.
2 王冬英,周利民,童火木.2型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根除效果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17(10):2191~2193.
3 陶毅.不同方法治療慢性缺血性糖尿病足潰瘍的療效比較.湖北中醫雜志,2015,33(6):17~18.
4 王斌,丁明超,趙勇,等.糖尿病足潰瘍的綜合治療73例臨床觀察.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5,26(S1):25~27.
5 吳慶云,祝艷華.糖尿病足潰瘍感染的治療選擇.中國療養醫學,2015,24(11):1206~1207.
6 岳瑜,冉興無.糖尿病足潰瘍治療中敷料選擇與應用.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6,17(1):7~12.
7 丁莉,曾誌復,官常榮,等.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不同程度感染的臨床治療方案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8(9):1982~198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