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豫 孟 芳
(河南省南陽市張仲景醫院 南陽 473000)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屬于臨床常見病,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臨床上一般為患者提供傳統開腹手術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誘發并發癥。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具有創傷小、安全、痛苦輕、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已經逐漸成為膽囊良性疾病的首選治方法[1]。本文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作為對象,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隨機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作為對象,所有患者的檢測指標均滿足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24例男性,36例女性,年齡平均為(63.5±1.8)歲,病程平均為(8.5±1.4)年,其中23例單發結石、35例多發結石、2例膽囊頸管結石嵌頓;觀察組中25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平均為(62.8±1.6)歲,病程平均為(8.1±1.5)年,其中22例單發結石、36例多發結石、2例膽囊頸管結石嵌頓。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臨床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檢查,然后對照組給予了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處理,然后在其右上腹部腹直肌部位進行切口,對膽囊周圍粘連給予徹底分離,從而使膽囊充分暴露。如果可以直接觀察到患者的膽囊管,可以對其進行相關處理后切除膽囊,而對于其他患者則一般需要在膽囊底部將膽囊全層切開一個長0.5~1cm的口子,將膽囊內溶物吸出,并用探針給予引導,從而有效的分離出膽囊管,在與膽總管相距0.5cm的位置切斷膽囊管,并于近端結扎加縫扎。此外,在切除膽囊過程中,還需要在距肝臟組織0.5cm的位置選擇切除膽囊后壁及前壁全層組織。
而觀察組給予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取患者仰臥位,然后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全麻處理,并為其建立CO2氣腹,采用常規四孔法進行操作,按照要求置入腹腔鏡。借助電剪和電凝鉤對患者進行分離粘連處理,從而使患者膽囊充分顯露出來,由于Calot三角易被周圍組織掩蓋,從而影響手術進度,此時需要借助抓鉗對周圍組織實施按壓,近壺腹部緩慢向右上推壓膽囊體部,從而使Calot三角充分顯露出來,如果能夠使“三管一壺腹”清晰顯示,則可以利用鈦夾鉗閉膽囊動脈及膽囊管后切下膽囊。手術完成之后還需要在膽囊窩常規放置引流,并在1~2d將其拔出,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對于胃腸功能恢復的患者可以指導其進食。
(1)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mL)、平均住院時間(d)、手術時間(min)、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等指標進行記錄和對比;(2)對兩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記錄和對比。
借助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而手術時間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者中有3例(5.0%)出現并發癥,其中1例膽管損傷、1例膽漏、1例肺部損傷;而對照組中有11例(18.33%)出現并發癥,其中5例膽管損傷、4例膽漏、2例肺部損傷。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對比

組別例數術中出血量(mL)平均住院時間(d)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手術時間(min)觀察組60156.7±18.96.56±1.2120.18±6.3470.12±8.33對照組60287.4±21.39.37±1.4938.04±6.5556.47±6.38P<0.05<0.05<0.05<0.05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屬于臨床常見病,其一般是由于結石阻塞膽囊管,從而誘發的膽囊內膽汁滯留,如果未得到有效處理,將會誘發細菌感染,而導致急性炎癥。由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會導致膽囊過度腫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夾持效果。目前,臨床上一致認為外科手術切除是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首選方法,但是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誘發并發癥。特別是對于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手術風險高、難度大,臨床一定要把握手術時機和技巧[2]。保膽取石是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基本原則[3],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最佳時機是確診后的48h[4],正確的圍手術期處理和嫻熟的手術操作是治療的關鍵[5],及時的確診和治療有積極的臨床價值。如今,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始被應用到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之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左氏[6]研究發現,急性膽囊炎在發病72h內行腹腔鏡療法,可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病程超過1周者,宜保守治療6~8周后擇期手術[7]。術后腹腔引流有助于早期發現膽漏,提高手術安全性[8],有利于預后。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而手術時間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與有關研究結果[9]相一致。
綜上所述,在熟練掌握LC技術和腹腔鏡操作技術的前提下[10],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LC治療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 葉卓敏,吳紹飛.中藥聯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臨床觀察.中國中醫急癥,2015,24(12):2204~2205.
2 陳淳,任振強.老年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8):41~42
3 陳建伯,王云玲.腹腔鏡輔助保膽取石治療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中國實用醫刊, 2016,43(14):56~58.
4 王洵特.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最佳手術時機探討.浙江臨床醫學,2016,18(10):1855~1856;1859.
5 侯湘德,白劍,謝開漢,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59例.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6(4):377~379.
6 左中寅.腹腔鏡在急性膽囊炎治療中的時機選擇及效果分析.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8):93~94.
7 黃呈鑫.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的選擇.現代醫藥衛生,2011,27(4):521~522.
8 鄧小強,王利娜,孫勝.急性膽囊炎LC術后膽漏598例治療療效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16,32(11):1695~1697.
9 王勇.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效果探討.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0):118~120.
10 劉福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效果.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3):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