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彩 玲
(三門峽市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 三門峽 472000 )
排卵障礙為女性生殖系統發生異常,引發女性正常排卵功能出現障礙,內分泌失調、女性卵巢病變以及其它疾病均會導致排卵功能異常,誘發因素較為復雜[1~2]。不孕癥為在正常性生活條件下,未采取避孕措施,2年內仍未發生妊娠者。排卵障礙是導致不孕癥的常見因素,中醫學認為女性房室不潔、腎陽不足、陰血不足、素體過胖、氣機阻滯以及蘊生痰濕等因素均會導致患者出現出現排卵障礙[3~4]。關于排卵障礙的臨床治療,西醫常采用雌性激素等促進患者排卵,但患者易出現很多并發癥,例如患者內分泌出現紊亂,這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預后改善[5]。而中醫治療,藥效較為溫和,安全性較高,患者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較低,有助于患者內分泌及體內代謝的穩定,對患者排卵效果影響較為明顯[6]。為分析中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臨床效果,本文對在我院就診的44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其歸納如下。
將從2013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442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有120例患者,實驗組有322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在24歲~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1±3.4)歲;患者病程為2.1年~4.6年,平均病程為(3.2±0.6)年;37例原發性不孕,83例繼發性不孕;102例患者卵泡發育不良,18例出現黃體化不破裂綜合征;66例患者月經正常,44例月經紊亂,10例月經稀發。實驗組患者年齡范圍在23歲~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8±3.8)歲;患者病程為2.0年~4.5年,平均病程為(3.4±0.7)年;99例原發性不孕,223例繼發性不孕;274例患者卵泡發育不良,48例出現黃體化不破裂綜合征;177例患者月經正常,118例月經紊亂,27例月經稀發。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統計分析具有可比性。
中醫學認為,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癥型主要包括血瘀型、腎虛型和痰濕型3種:(1)血瘀型:血瘀會對卵子生長造成影響,會對排卵造成阻礙作用,從而影響卵子與精子結合,導致不孕癥;(2)腎虛型:腎精為卵子正常發育物質基礎,腎精與腎氣不足,則會限制卵子的成熟發育,造成生殖功能異常;此外,陽主浮動,腎陽氣能夠促進卵子的排出,腎氣虧虛則卵子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對患者的生殖功能造成影響;(3)痰濕型:痰濕會對卵子的正常生長及排出起到阻礙作用,痰濕內阻也是造成排卵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照組患者口服枸櫞酸氯米芬膠囊(國藥準字:H31021107;生產于上海衡山藥業有限公司)進行治療,50mg/次,1天1次,3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實驗組患者按照中醫證型分別給予辯證治療:(1)血瘀型患者,利用活血胤嗣丹活血行氣組方進行治療,組成為30g紫英石,20g川椒,枸杞子、巴戟天、肉蓯蓉、炒桃仁、紅花川芍分別為10g,20g川續斷,女貞子和雞血藤各12g;(2)腎虛型患者,采用補腎助陽,暖宮方法促孕,組方為12g菟絲子、12g川斷、10g炒當歸、10g赤白芍、10g丹皮、10g山藥、10g山萸肉、10g茯苓、10g紫英石、5g炒柴胡;(3)痰濕型患者,化痰燥濕,化淤助陽,促進患者排卵,具體組方為10g制蒼術、10g丹皮、10g山楂、10g 制香附、10g 赤白芍、10g 五靈脂、10g 丹參、10g紫石英、9g炒枳殼、9g制南星、6g川芍、6g陳皮。將上述組方1劑/d,早晚各1次,3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痊愈:經治療后,患者受孕;好轉:患者排卵障礙癥狀已經消失,有排卵癥狀,但患者并未受孕,并且B超監測表明卵泡發育已經成熟,且排卵,經BBT檢查表明為雙相;無效:患者排卵障礙癥狀并未改善,并沒有成熟卵泡排出。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患者數]×100.0%。
采用SPSS22.0對有效率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利用χ2檢驗進行分析,P<0.05表示對照組與實驗組之間差異顯著。
通過表1可知,實驗組有223例(69.25%)患者受孕,顯著高于對照組31例患者(25.83%)(P<0.05);實驗組有50例(15.53%)患者無效,顯著低于對照組81例(67.5%)(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4.47%,顯著高于對照組(32.50%)(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組別無效好轉痊愈總有效率對照組(n=120)81/67.5%8/6.67%31/25.83%39/32.50%實驗組(n=322)50/15.53%49/15.22%223/69.25%272/84.47%χ24.8712.7625.3436.073P值<0.05<0.05<0.05<0.05
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西醫治療主要通過促進患者排卵為主,患者排卵量雖然有所增加,但患者受孕率并未得到顯著提高[7~8]。目前,中藥治療以促進患者排卵正得到越來越為廣泛的應用,本文治療思路為:(1)血瘀型:采用活血胤嗣丹活血行氣具有補腎活血之功效,枸杞子、巴戟天、紫石英等補腎陽,女貞子具有滋養腎陰效果,雞血藤、紅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川芍具有活血行氣效果,可以促進排卵;(2)腎虛型;利用補腎助孕湯來進行治療,赤芍、當歸具有養腎作用,山萸肉、山藥具有滋陰效果,菟絲子、川斷具有平補陰陽作用,紫石英具有溫補腎陽暖宮效果,柴胡具有疏肝作用,茯苓、丹皮以調肝脾,從而起到助孕作用;(3)痰濕型:利用化痰濕可促進患者排卵,枳殼、南星、蒼術等具有消除痰濕作用,丹皮、川芍、山碴、赤芍等活血化瘀作用,紫英石具有溫暖子宮作用,以促進排卵。
因此,中醫治療對排卵障礙性不孕癥進行治療,是對患者全身進行調整,毒副作用較少,臨床效果較好,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1 王秀萍.中西醫結合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臨床探析.中外醫療,2013,15(11):123~124.
2 吳婷婷.中藥灌腸聯合西藥治療不孕癥臨床療效分析.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10):692~693.
3 李長慧,崔光豪,王艷萍.中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78例臨床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8):218~219.
4 江志揚.中醫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420例臨床效果分析.世界中醫藥,2014,9(5):583.
5 謝忠祥.中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80例療效分析.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 (14):64.
6 杜敏珍,曹巧珍.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當代醫學,2012,18(34):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