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劍 峰
(廣東惠陽三和醫院 惠陽 516211)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屬于良性疾病,主要特征為纖維化、肺實質炎癥,對循環系統具有一定的影響[1]。而終末期的病人僅有3~5年的存活時間。該病嚴重危害了人們的生命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要做好早期診斷和治療[2]。本文主要選取了50例就診兒童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共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小兒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患25例設為觀察組,有12例嬰幼兒患者,8例學齡前期患者,5例學齡期及青春期患者。其中女15例,男10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16歲,平均年齡(7.5±2.6)歲。對照組25例,有13例嬰幼兒患者,7例學齡前期患者,5例學齡期及青春期患者。其中女13例,男12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17歲,平均年齡(7.8±3.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任何明顯的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納入標準:(1)肺總量、肺活量、彌散功能低;(2)存在進行性呼吸困難、干咳、肺部特征性Velcro啰音、杵狀指(趾)等癥狀;(3)有低氧血癥;(4)存在肺浸潤改變,呈間質浸潤、彌漫滲出、條索狀影等。胸部高分辨 CT呈現雙肺網格狀改變、蜂窩狀改變、磨玻璃影改變。
血白細胞、C-反應蛋白(CRP)、乳酸脫氫酶(LDH)、血沉(ESR)、SaO2、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等檢查,同時進行心臟B超、心電圖、X線胸片、HRCT、心電監護、血氣分析、肺功能等檢查。
觀察組,4~6 L/min的持續面罩吸氧,行糖皮質激素沖擊,靜滴10mg/(kg·d)的甲潑尼龍,持續10d,之后口服2mg/(kg·d)潑尼松,共2~4周,穩定病情后,減量維持。同時靜滴400mg/(kg·d)的丙種球蛋白,口服10mg/(kg·d)的阿奇霉素,共5d,每天1次。好轉后,125μg輔舒酮(氟替卡松)氣霧治療。2次/d,共3~6個月。另外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抗病毒制劑和抗生素。

患兒具有進行性呼吸困難、氣短、干咳;體重降低、納差、乏力,伴有細小的濕性啰音,有杵狀指、紫紺情況的出現。
X線檢查,4例蜂窩狀改變,2例纖維條索狀影,7例網點狀小結節影,3例肺門影增大,3例肺氣腫改變,1例支氣管充氣征。胸部HRCT檢查,有3例支氣管擴張,2例縱隔淋巴結增及伴肺門擴大。
兩組的血白細胞、C-反應蛋白(CRP)、乳酸脫氫酶(LDH)、血沉(ESR)情況相比,觀察組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SaO2相比,對照組的水平高于觀察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觀察組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組別例數WBC(×109/L)ESR(mm/h)CRP(mg/L)LDH(U/L)SaO2對照組258.3±12.4914.23±3.467.46±0.85180.87±68.170.86±0.38觀察組2513.12±4.2141.61±24.6225.47±21.53603.86±304.570.99±0.16χ24.2135.1424.1564.1324.245P<0.05<0.05<0.05<0.05<0.05
表2 兩組TNF-α,IL-8檢查比較

組別例數TNF?αIL?8對照組258.82±2.6514.26±3.86觀察組2513.18±4.3241.62±24.62χ24.8335.562P<0.05<0.05
近年來,小兒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發病率逐漸升高,大多數的發病原因、過程并不確定[3]。確診的手段主要是肺組織病理檢查[4]。抗纖維化和抗炎治療是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主要治療方向[5]。該病的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氣短、干咳;體重降低、納差、乏力,伴有細小的濕性啰音,有杵狀指、紫紺情況的出現。兩組的血白細胞、C-反應蛋白(CRP)、乳酸脫氫酶(LDH)、血沉(ESR)情況相比,觀察組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SaO2相比,對照組的水平高于觀察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現有醫學研究發現,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發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煙霧、汽油、動物皮毛等環境污染物,和空氣中存在的各種有毒氣體、粉塵等。也有可能是受到藥物使用的影響、繼發于某種免疫系統疾病。該病確診的主要手段是肺組織病理檢查。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進步,核共振和CT檢查的效果也越發明顯。另外,由于肺纖維化是一種自主修復的過程,所以給予抗纖維化治療、使用抗炎藥物是目前主要的藥物治療方式。一些國際研究發現,N-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干擾素等藥物在治療中效果明顯。而國內對于肺臟移植的研究相對較少,在中藥治療中,發現丹參、川芎嗪等藥物具有預防纖維化的功效。本文的研究進一步明確了小兒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臨床特征及其表現,為之后的治療打下了基礎。
綜上所述,小兒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病癥容易反復,常存在漏診、誤診狀況,要利用影像學檢查和臨床表現,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1 李云峰,范宣云.37例小兒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臨床分析.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7):1871~1872.
2 靳曉霞.徐榮謙教授治療兒童肺纖維化經驗總結.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2):1928;1957.
3 劉秀云,周春菊,彭蕓,等.29例小兒間質性肺疾病臨床、放射及病理分析.臨床兒科雜志,2012,30(2):107~111.
4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兒童彌漫性實質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協作組.小兒間質性肺疾病14例臨床-影像-病理診斷分析.中華兒科雜志,2011,49(2):92~97.
5 馬克香.小兒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臨床診治研究.中國醫藥導報,2011,8(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