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杰,吳國棟,馬艷峰,張 波
(1.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2.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酒泉分部,甘肅 酒泉 735000)
老舊變電站母差保護改造是一項常見且安全責任十分重大的工作。由于老舊母差保護改造的接線復雜,又涉及大量運行設備回路,因此在改造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母差保護誤動或拒動。母差保護誤動將造成大面積停電,而拒動則可能造成電力設備的損壞及系統的瓦解。因此,如何在母差保護改造中防止保護誤動或拒動,已成為保證電網安全可靠運行亟需解決的問題。
2016-05-09,某變電站發生了一起110 kV系統母線故障時母差保護拒動事故。該事故充分說明在老舊變電站母差保護的改造過程中,加強技術防范措施和現場管理的重要性。
事故發生前,故障變電站110 kV甲、乙母并列運行;1號主變1101供甲母,帶1111,1113,1115,1119運行;2號主變1102供乙母,帶1112,1114,1118運行,1110旁路開關及旁路母線冷備用。
2016-05-09T08:10,該變電站1號主變后備保護復壓閉鎖方向過流,I段保護動作,啟動值0.84 A(二次 值 ),3.4 s 跳 1100 母 聯開 關,3.7 s跳1101開關;2號主變后備保護相間阻抗、限時速斷保護動作,啟動值 1.68 A(二次值),1.2 s跳1100開關,1.5 s跳1102開關。110 kV母差保護甲母、乙母低電壓,CT斷線閉鎖燈亮,110 kV母差保護無其他信號,母差保護未出口。此事故造成變電站7條110 kV出線的用戶全部停電。
現場檢查發現,該變電站2號主變1102甲母刀閘C相母線瓷柱爆裂,B相動靜觸頭有燒傷痕跡;1113線甲母刀閘A相開關側瓷柱上下有燒傷痕跡,乙母刀閘B相母線開關側瓷柱爆裂,乙母刀閘A相兩側有燒傷痕跡;2號主變110 kV中性點接地刀閘引線燒斷。
該故障錄波圖如圖1—3所示。圖中縱坐標1—4表示 1號主變 1101電流Ia,Ib,Ic,In;5—8表示 2號主變 1102電流Ia,Ib,Ic,In。
(1) 當日08:09:45,1,2號主變保護裝置同時在中壓側發生A相接地故障時啟動。
1號主變中壓側A相接地故障一次電流: Ia=2 724 A,Ib=1 176 A,Ic=1 560 A;

圖1 故障錄波圖0-470 ms

圖2 故障錄波圖470-1 460 ms

圖3 故障錄波圖1 460-3 730 ms
2號主變中壓側A相接地故障一次電流:Ia=5 340 A,Ib=2 088 A,Ic=1 560 A。
由于故障前1號主變中性點不接地,2號主變中性點接地。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2號主變中性點接地構成零序電流回路,故2號主變中壓側A相故障電流大于1號主變A相故障電流。
故障期間,單相、三相短路故障電流實際值與仿真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故障變電站跳閘故障電流分析 A
(2) 414 ms轉換為 AC 相接地故障,470 ms轉換為ABC三相故障。
1號主變中壓側三相故障一次電流:Ia=3 480 A,Ib=3 492 A,Ic=3 480 A;
2號主變中壓側三相故障一次電流:Ia=3 492 A,Ib=3 480 A,Ic=3 480 A。
(3) 520 ms,2 號主變保護中壓側相間阻抗一段啟動;795 ms,2號主變保護中壓側相間阻抗一段一時限動作發跳1100母聯開關令;845 ms,1100母聯開關跳開。
(4) 1 381 ms,2 號主變保護中壓側相間阻抗一段二時限動作發跳1102開關令;1 439 ms,1102開關跳開,2號主變中壓側一次電流為0。
(5) 3 703 ms,1 號主變保護中壓側方向過流一段二時限、中壓側過流一段二時限動作發跳1101開關令;3 765 ms,1101 斷路器跳開。
1 號 主 變 中 壓 側 一 次 電 流:Ia=4 164 A,Ib=4 164 A,Ic=4 104 A。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在整個故障過程中,主變保護動作都是正確的,但是110 kV母差保護未動作出口。
110 kV母線保護為HMZ-101中阻抗母差,于1996年11月投運。從故障數據分析,故障時短路電流為4.75 A(二次值),遠大于母差保護差流定值0.6 A(二次值),故障電流已達到母差動作條件,因此母差保護定值設置不是這次拒動的原因。
為進一步確定事故原因,現場對110 kV母線HMZ-101中阻抗母差保護進行了裝置性能、CT性能、二次回路等項目檢查,發現故障時裝置發出了“異常”信號,報CT斷線。因此著重對HMZ-101中阻抗母差保護裝置刀閘位置切換回路進行檢查,發現1114間隔端子箱至1114乙刀閘機構箱電纜(編號:1SS-127)線芯(編號733)斷裂。線芯(編號773)斷裂造成1114母差刀閘位置無法進入母差保護,使裝置電流判據∑I≠0(母線各支路電流和),導致裝置產生0.25 A(二次值)的差流,大于CT斷線差流定值0.1 A(二次值),母差保護閉鎖。此分析與圖4中的母差CT斷線邏輯圖所述原理一致。

圖4 母差保護CT斷線邏輯示意
經對現場多次認真查證后,確定在故障發生前進行1100母聯保護改造敷設二次電纜時,即3月31日施工人員在1114端子箱附近電纜溝中踩踏了二次電纜,造成1SS-127電纜線芯斷裂,使1114母差刀閘位置無法進入母差保護。4月2日,進行110 kV倒換母線操作時,甲乙母線互聯,母差保護甲母線CT斷線閉鎖動作(操作結束后信號復歸)。現場人員認為屬裝置誤發信號,未重視此信號,所以沒及時檢查裝置;直至事故發生期間再未進行過倒母線操作,CT斷線閉鎖動作信號未再次發出。在日常巡視中,運維人員未對母線保護差流進行仔細檢查,導致該隱患未被及時發現。
母差保護拒動后系統只能通過主變后備保護動作切除故障,由于后備保護動作延時,導致本應瞬時切除的故障需經較長延時后才能被切除(本次事故用了3 765 ms才完成故障切除。若母差保護正確動作,即便計入開關動作時間,也能在40—60 ms內完成故障切除)。這加重了對主變、開關等設備及電網的短路沖擊,縮短了主變壽命,并可能引發嚴重的主變損壞事故、電網失穩事故等,后果非常嚴重。
(1) 施工現場管控不到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1100母聯保護改造敷設二次電纜時,在1114端子箱附近電纜溝中踩踏二次電纜,造成1114間隔端子箱至1114乙刀閘機構箱電纜線芯斷裂。這暴露出施工現場管控不到位,野蠻施工現象突出。
(2) 對變電站老舊裝置改造時,運行設備及其回路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如對施工可能造成改變的刀閘位置切換回路、異常信號回路等把關不嚴、驗收不細、措施及記錄不全等,均是設備運行安全的風險。施工人員在改造1100母聯保護時,誤斷開母差保護信號電源和所有信號回路,現場運維人員及檢修人員沒有及時發現,從而導致異常時母差保護無信號告警。
(3) 運維巡視不到位。變電站施工導致刀閘切換回路電纜斷線發生,至事故發生期間母線未進行倒閘操作,現場運維人員對這套即將更換的母差保護巡視不到位,未發現母差保護裝置差流異常情況。
(1) 變電站老舊母差保護更換過程中,刀閘回路改造是重要的工作項目,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根據運行規程要求,除母線為3/2接線方式配置的母差保護外,其他形式的母線配置的母差保護均有出口電壓閉鎖功能。當母線發生故障,母線電壓降低并達到電壓閉鎖定值要求時,電壓閉鎖解除,母差保護具備出口條件。當母線未發生故障,即使發生類似1114刀閘輔助接點未接入母差保護且產生差流故障時,若母線電壓正常,電壓閉鎖功能也不會解除,母線保護不會發生誤動作。
根據裝置的這個功能,對于除3/2接線方式的母差保護外的其他母線保護改造中,可以在母差改造中退出母差保護CT斷線閉鎖功能,僅保證母差保護出口電壓閉鎖功能投入,同時保留母線CT斷線告警功能,并對CT斷線告警的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2) 差流采集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著母差保護動作的可靠性,因此在母差保護改造后及母差相關回路變動后,一定要通過帶負荷試驗驗證差流的正確性。在日常巡視中,運維人員要加強差流的巡視,對巡視中發現的差流異常及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異常信號,均不能輕易放過,一定要仔細分析。
(3) 嚴格履行現場工作票制度,落實工作許可和監護責任,加強施工過程的監督,從源頭上杜絕設備和回路的缺陷。加強驗收過程的管理工作,認真改造1套,嚴格驗收1套,不給生產運行留下安全隱患。加強現場運行值班管理,對運行值班人員的巡視職責、巡視內容加以明確并組織學習。加強設備缺陷,特別是影響一、二次設備正常運行的嚴重缺陷的閉環處理,嚴格落實缺陷處理的時間要求,避免因設備缺陷掌握不到位造成事故擴大或延誤恢復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