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王偉 呂品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經濟管理體制發展的難點,提出了要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創新體制,調整結構;加強農村改革,實現協調發展等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市場秩序的對策。同時提出調整經濟管理體制的結構,一是要促進經濟布局調整,二是要加強國有企業改革,三是要促進小型企業和大型企業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 經濟管理體制 完善 發展對策
一、引言
關于經濟管理的內涵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經濟管理體制屬于上層建筑;有些人則認為生產管理系統關系的存在,對豐富經濟管理體制有重要作用。總結經濟管理制度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所有的結構和制度體系包括不同的經濟成分和不同的運作方式。第二,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經濟管理系統包括經濟管理的主要內容、構成等。第三,經濟組織管理機構的職責、利益和權力的分配涉及企業整體的責任、利益和權力的分配以及企業領導的分配。第四,包括各級監督管理在內的監督管理體制,包括確保經濟的良性運行和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經濟管理體制發展的難點
第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人們也渴望維護自己的權益,這種情況與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相矛盾。我國當前人均GDP正向著3000美元的目標發展,在強調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人民群眾要求具有較高水平的物質文化,對國家的期望也越來越大。但是我國實際情況不同于發達國家,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還不發達,存在著明顯的城鄉地區差別,這種狀況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再有,受國家財力影響,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漸進,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尋求新的突破。我國當前這種狀況也不符合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要求與期望。
第二,在改革過程中,行政體制改革深刻地影響著整體的改革進程,同時要求行政改革。尤其是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但影響著經濟體制改革,而且也影響著政治體制改革,在改革中處于非常關鍵的地位,所以只有做好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才有利于各項改革的順利開展。
第三,政府管理模式需要改變,必須通過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管理模式,中間一定有很多困難。首先,政府部門要轉變觀念,淘汰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各種認識,逐步從政府主體發展成為市場主體。其次,不能過多利用行政手段影響經濟活動,不再過多進行微觀管理,而是應該實行宏觀管理,在管理中較多應用法律與經濟的方式,建設法治型政府,做到依法行政。再次,要遵循規律做事。
三、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市場秩序的對策
(一)要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
要充分發揮國債在國家宏觀調控中的作用,正確引導社會投資活動。投資的增長速度將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因此,需要把社會投資活動與國債聯系起來,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在投資增長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相應的方式來促進消費。消費能力與消費水平對社會投資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只有將消費與投資相結合,保持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才能對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創新體制,調整結構
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企業,而國家經濟的發展是企業具備活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條件。當前經濟體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原因在于企業活力不足,當代管理制度中,國家對企業的限制、要求比較多,給企業增加了無形的壓力。解決企業管理機制中存在的問題,要減少政府對企業的過多干預,保持政策的靈活性,減少企業的生存壓力。應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創建適合企業生存發展的規章制度,確保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和生產積極性得到提升,徹底改變原來的勞資制度,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調整市場經濟體系,制定相應政策,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達到合理利用資源的目的。加快尋找經濟增長點,優化消費結構,利用升級優勢達到優化產業結構的目的。促進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要改革受到計劃經濟影響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轉變企業管理方式,改革企業體制。某些企業雖然市場競爭力較強,但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企業利潤較低,因此,需要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優化企業結構。
(三)加強農村改革,實現協調發展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在農村,農業對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現代城市提供了物質保障。隨著新政策的不斷實施,城鄉一體化得到發展,一些鄉鎮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改革農村的過程當中,要優化、重組黨政機構,促進黨政機構辦事效率的提升,同時將活力注入新農村發展當中。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加大管理農村債務的力度。隨著改革試點的不斷推進,我國在改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經濟體制和稅收制度的改革逐漸減輕了農業生產的負擔。但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經營體制也出現了很多問題,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在增加農副產品的數量的同時,改變了供求關系,凸顯了農業生產結構中的矛盾。在市場中,農副產品的價格增長較為緩慢,這也是農村經濟增長面臨的問題。不同地區的經濟增長情況各不相同,經濟收入方面的差距也非常明顯,這逐漸拉大了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在某些地區,農村生活水平仍然較低。
四、調整經濟管理體制的結構
(一)促進經濟布局調整
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有效調整國有經濟結構。過去,國家只注重國有資產及其管理,忽視了國有資本經營的重要性。當前需要轉變這種觀念,將國有資本的管理作為重點,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多元化的產權局面的形成。在分析我國現有的經濟管理體制時,要綜合考慮我國現有的經濟狀況和國有企業所處的地位,通過控制國有企業實現對國民經濟的調控。我國的國有經濟涉及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同時也關乎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因此需要加大對公共產品和高新技術的研發,促進企業不斷發展。
(二)加強國有企業改革
要將改革國有企業作為完善經濟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措施,重視改革,加大相關改革的力度,將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在實踐中獲得突破性發展。
(三)促進小型企業和大型企業的共同發展
在發展大型國有企業的同時,要加大對小企業的扶持。國有企業實現戰略性改組,要增強國有經濟的實力和發展能力,制定正確的戰略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制度;實現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聯合、兼并,促進其合作關系的專業化和社會化。加大對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力度,使其逐漸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其產品的研發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中小型企業要利用資產重組的機會,出讓經營權,優化所有財產的組織形式,增強在市場中的獨立競爭能力。
五、結語
我國的經濟體制已從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同時對于市場的調節和控制已取代計劃經濟體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與社會、政治、經濟的關系日漸緊密,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雖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但在國家宏觀調控和不斷實踐探索下,經濟管理體制將繼續完善,國民經濟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為龍口市市場發展管理局)
參考文獻
[1] 夏韌.論經濟管理體制的完善及其發展[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1(11):282.
[2] 董建中.論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基本前提[J].特區實踐與理論,2013(5):41-45+49.
[3] 吳金園.工業管理體制比較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9.
[4] 肖競.試析如何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的思考[J].中國商貿,2015(14):75-77.
[5] 林琳.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的制度分析與政策建議[J].中國商論,2017(11):31-32.
[6] 王東東,蔣北辰,張利霞,等.完善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思索[J].蘭州學刊,2012 (8):214-216.
[7] 傅利平,王魯豫.完善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管理體制的思考[J].中州學刊,2014(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