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甜
摘 要:健康一直是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幼兒的健康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對國內外幼兒身體基本活動進行分析,提出了以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為依據,設計了幼兒身體活動內容涉及的基本形式,練習方法和手段等。為解決當下我國幼兒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提供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幼兒 身體活動 適宜形式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a)-0248-02
1 國內外幼兒身體基本活動現狀
1.1 國外幼兒身體基本活動形式分析
從李丹亞《日本幼兒園體育教育初探》中了解到,日本幼兒體育教育首先重視幼兒身體充分活動和良好習慣態度的形成,設置內容豐富的身體練習活動[1],其次,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冒險性練習。由美國國家體育運動教育協會頒布的《美國3~5歲幼兒體育適宜性實踐方案》中了解到美國幼兒體育教育首先注重運動學習環境的選擇,在適宜的運動環境中激發他們的運動動機。教師根據幼兒的情況選擇,設計調整幼兒的活動,滿足幼兒的學習需要[2]。
1.2 我國幼兒基本活動形式分析
根據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方案,我國幼兒的基本活動主要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缺乏多樣性。我國幼兒基本活動形式沒有注重幼兒的各項能力發展,各幼兒園體育活動方式一般有球類、韻律操、體操、體育游戲課等[3]。幼兒體育課程內容缺乏新穎性,在活動過程中產生枯燥無味等問題。體育課程體系不合理,幼兒大部分的體育活動形式為體育課,未將早操,課間操等活動形式落到實處,不能給幼兒提供更多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
2 我國幼兒身體活動形式存在的問題
2.1 辦學理念問題
幼兒園的辦學理念應該是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培養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當前我國幼兒園的辦學理念還不夠完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忽視幼兒園的體育文化建設,對幼兒園的內在體育文化環境重要性認識不夠。第二,部分幼兒園為了吸引生源,以盈利為目的,隨意迎合家長的要求而忽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大部分家長往往忽視對幼兒體育活動能力的培養,只重視幼兒智育德育養成。
2.2 師資隊伍問題
師資隊伍缺乏專業性。從如何選擇身體活動適宜形式的問題上看,在內容選擇方面存在幾種現象。首先,幼兒體育教師的專業性不高,教師在選擇活動時非常盲目,缺乏科學性,對幼兒的身體掌握程度無法給出合理的評價。其次,表現為幼兒教師的靈活性差,無法認識到幼兒的身體條件,在運動技能的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3 內容形式問題
內容形式單一。首先,幼兒園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內容形式不夠豐富,主要活動形式為體育游戲,缺乏球類和操類等可以發展身體素質的練習。其次,幼兒活動范圍狹小,大多數為幼兒園園內的體育活動,戶外活動較少,活動形式存在局限性。
2.4 方法手段問題
方法手段單一。教師在體育活動中運用較多的是游戲,這些游戲多注重孩子的基本活動能力,較少考慮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的培養,考慮孩子興趣也不夠。由于教學方法單一,簡單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影響幼兒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
3 幼兒身體基本活動適宜形式研究
3.1 設計依據
在設計時要根據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方案,該方案提出幼兒活動課程要注重教育課程,在課程的設計上要注重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注重孩子動機、興趣的激發,基本能力的培養[3]。在設計時還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性別、身體發展特點、個體差異性和興趣。
3.2 設計原則
根據幼兒的運動水平選擇合適的身體運動。幼兒身體發展存在個體差異性。運動水平較低的幼兒適宜采用走和跑的形式,注意走和跑的動作。運動水平較高者運用走、跑、跳、投、攀爬、跳躍、平衡等綜合練習的方法,如“好玩的小椅子,長凳游戲”等。
在選擇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著眼點放在走、跑、跳、鉆、投、攀爬、跳躍、平衡等身體基本活動能力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讓他們自己選擇適合自己身體能力的活動,保持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應遵循幼兒身體發展的規律,有步驟、有計劃、有順序地增加活動內容和運動負荷。活動前要有準備活動熱身以避免運動損傷;活動后輔以簡單的放松活動。采取合理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在游戲中確保游戲的安全性。
3.3 幼兒身體基本活動的適宜途徑和內容形式
早操是發展幼兒身體基本活動的途徑之一。早起后進行合適的早操活動可影響幼兒一天的精神狀態,使頭腦更加清醒,激發他們參加學習和活動熱情,提高學習和活動的效率。可帶領幼兒進行慢跑和走步相結合的方式,走體操凳,鉆山洞、過“電網”等。
課間操是發展幼兒身體基本活動的又一途徑。大腦經過較長時間的學習會感到疲勞,在此期間可做有節奏的韻律操,簡單的廣播體操等練習,操類活動對關節生長和骨骼發育有積極作用。
體育課是發展幼兒身體基本活動的主要途徑。幼兒體育課主要以游戲的形式展開,幼兒的理解能力,身體水平處于初級階段,情境法、游戲法生動形象,易于幼兒接受和掌握。幼兒體育課的內容有幼兒體操,幼兒田徑,球類等。
課外鍛煉是發展幼兒身體基本活動的拓展途徑。幼兒課外鍛煉形式多樣,主要根據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在沒有老師的指導和帶領下自由進行的活動形式。比如“袋鼠媽媽”“水果蹲”等,這類活動形式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鍛煉幼兒的綜合能力。
3.4 幼兒身體活動的適宜方法與手段
情境法和游戲法是教師在讓幼兒進行身體練習時,設置仿真環境和具有趣味性的一些練習,讓幼兒在仿真環境和趣味性練習中發展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的方法。如采用“龜兔賽跑”“小貓釣魚”等情境,設置“鉆電網”“過河”等方法,讓孩子在該情境中進行模仿練習。
在幼兒體育教學中運用音樂開展活動,使幼兒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當前幼兒身體基本活動形式與音樂相結合的主要有“幼兒舞蹈”“韻律操”“武術操”等。不同的類型應選擇適合該類型的音樂。例如韻律操要采用活潑的音樂,武術操運用剛勁有力的音樂。
運用語言引導幼兒練習的方法和手段。幼兒的思維能力較弱,在身體基本活動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合理使用。語氣要親切,語調要平和,語速要緩慢,多運用鼓勵性語言。
運用兒歌調動幼兒參與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的指令起引導作用,它影響著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和秩序性。在體育指令中穿插兒歌,可以提高幼兒對聽指令的積極性,使體育活動具有活力與生機,同時讓指令充滿趣味性。使幼兒更容易掌握。
4 結語
從以上研究內容來看,幼兒身體活動形式主要受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影響。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及手段等,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幼兒的興趣愛好,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幼兒的身體素質等。根據幼兒的運動水平,認知能力,身體能力,安全因素等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幼兒的身體活動不只是局限于體育課,倡導適宜多樣的活動形式。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適合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科學,內容也會越來越新穎豐富,幼兒的身體質量也會得到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丹亞.日本幼兒園體育教育初探[J].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學報,2012(1):63-67.
[2] 劉佩佩.美國3~5歲幼兒體育適宜性實踐方案簡述及啟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79-82.
[3] 佚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方案[Z].2001-09.
[4] 余育娜.合理開展幼兒體育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J].體育學刊,2000(1):125-126.
[5] 劉桂平.民間游戲在幼兒體育活動中的作用探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