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陸超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六地質大隊,江蘇 連云港 222023)
水工環即為水文、工程以及環境的總和,水工環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水工環可以推進人與自然可持續進步,還可以推動環保以及生態建設進程,讓人與自然可以建立持續良性循環的系統,不但可以充分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還可以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促使社會經濟不斷進步[1]。所以,亟需深入研究提升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水平的策略。
雖然我國在近年來經濟發展獲得快速進步,國家逐漸提高了對地質勘察事業的關注度,可是對水工環地質勘察項目的重視程度依然不高。在實際情況中缺乏相應的調研項目,根本無法系統性的將項目歸入到統一管理工作中,從而加大項目管理的難度。因為制約性條件不夠,所以國家根本不能分配更多的項目,導致惡性循環,一旦無法立即制止,就會擴大地質控制的難度。
我國水工環勘察工作信息化建設工作不充分,具體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第一,未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現如今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是停滯在較為表面的階段,根本沒有深入挖掘各項信息技術的作用[2]。第二,水工環勘察工作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值得關注的是,勘察隊伍不能認識到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對各項信息技術的應用操作水平低,根本不能真正將信息技術的價值發揮出來。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快速進步,加強數據支持。可是現如今的數據結果轉化率存在一些問題,并未針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就算進行了分析,結果也難以進行轉化成有效生產力[3]。在這個因素的影響之下,導致人們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理解出現了失誤,導致我國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對于水工環地質勘察階段,對于不同項目的屬性,要利用不同類型的設備,及時要對各項工作進行良好控制。可是現如今實踐流程中設備先進性低,給地質勘察工作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水工環地質勘察形式較為獨特,為了將地質勘察的具體化要求充分滿足,就需要在目前的前提上,科學應用較為先進理想的設備。可是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存在明顯的設備使用不恰當的問題,極大程度上對地質勘察工作帶來了影響。
第一,政府需要發揮表率的作用。有關部門單位明確勘察目的,評估投資風險,保障經濟效益。第二,國家要加大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勘察工作具有穩定充足的資金以及人力資源。勘察過程需要按照一定流程,實際工作過程中要優先選擇優勢性的礦產資源進行勘察,確保未來的開采工作當中也可以優先進行,提高經濟收益。第三,全面處理好人民、企業以及政府之間的關系。
現如今,我國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已經初步實現了信息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最為常見的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包括下面幾個:第一,地質雷達技術,利用對電磁波頻率以及振幅的判斷對有關的地質信息進行收集;第二,GPS技術,應用衛星信號精準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進行定位;第三,遙感技術,利用遙感圖像光譜分辨率實現對地質信息的分析。
可以使用到收集地質信息中,還可以使用到防范地質災害、探測環境保護等方面,下圖1為遙感技術的原理示意圖;第四,載波相位差分技術,利用基準站來發送以及改正差分,獲得準確的定位結果。

圖1 遙感技術原理示意圖
現如今,我國具體應用的勘察技術為GIS、GPS、RS以及RTK技術等。這些勘察技術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情況下收集數據,按照勘察地區的現實情況輸入數值,讓其成為三維坐標系。可是因為勘察數據量大,怎樣快速、準確的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變成了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因而,工作人員可以將大數據技術使用到勘察系統當中,有效提高數據處理效率。比如:將遙感技術為例,能夠探測地形地貌、水文條件等。接口處理端包含多種操作模塊,服務器端作為數據存儲中心,由處理器來分類處理各個數據,同時將其傳送到各個接口,大大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
隨著最近幾年來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進步,多種技術設備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在后續應用流程中,對新技術、方法以及設備一定要做好先進性管理工作,前期的勘察過程中要引入新技術,給水工環勘察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新技術在我國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一定要綜合現實情況,利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分析各項技術形式,充分將新技術的最大作用發揮出來。
新技術、方法以及設備的應用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后續應用過程中,要強化勘察工作的多項要求,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技術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多種先進設備的屬性,在目前工程的發展前提上,總結技術形式。國家要建立有關的水工環地質勘測中心,由專業人士對水工環的勘察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實現水工環地質勘察的戰略性目標。
綜上所述,時代不斷進步,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也一定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不斷的進行完善,推動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順利開展,充分滿足人們平時的生產和生活需要,推動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上,保護生態環境,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做出貢獻,讓國家獲得經濟效益,推動可持續發展進步。
[1]崔廷軍.關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措施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21):198-199.
[2]趙和富.關于提高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水平的策略探討[J].低碳世界,2016(25):97-98.
[3]孟蓉.水工環勘察工作的難點與解決途徑[J].有色金屬文摘,2015,30(0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