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育紅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圍產期心理護理干預減少產后抑郁癥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擇期分娩產婦14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根據單雙號分組法對其進行分組,其中單號為對比組,實施產科常規護理,共70例;雙號為調查組,實施圍產期心理護理干預,共70例。結果:入院時,兩組產婦的EPDS評分對比差異并不顯著,P>0.05;隨訪6個月后,調查組產婦的抑郁癥發生率為2.86%,明顯低于對比組(12.86%),差異顯著,P<0.05;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比較差異顯著,調查組滿意度為98.57%,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結論:對于擇期分娩產婦,在其圍產期間,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產后恢復,值得在今后推廣應用。
【關鍵詞】產后抑郁癥;圍產期;心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1-03--01
在圍產期,擇期分娩產婦的心理情緒較為復雜,起伏較大,不僅存在希望和期盼,同樣存在焦慮、抑郁以及恐懼等負面情緒[1]。各種不同情緒交織在一起,使得產婦在圍產期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2-3]。為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本研究中將我院收治的擇期分娩產婦140例作為觀察對象。主要探究在圍產期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并獲得了較為良好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將本院產科收治的擇期分娩產婦140例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采用單雙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單號70例為對比組,雙號70例為調查組。該次研究已經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家屬均知情。
對比組:年齡最小21歲,最大36歲,平均(26.34±3.21)歲;孕周最短37周,最長42周,平均(39.64±0.31)周;分娩方式:陰道分娩30例,剖宮產分娩40例。
調查組:年齡最小21歲,最大35歲,平均(26.30±3.19)歲;孕周最短37周,最長41周,平均(39.60±0.28)周;分娩方式:陰道分娩31例,剖宮產分娩39例。
將上述兩組產婦的性別、年齡以及分娩方式各資料進行比對,發現并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組間具有對比的意義。
1.2 方法
對比組,產婦僅接受產科常規護理,例如產前各項檢查、健康教育等。調查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圍產期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所示:
(1)分娩前心理護理:在圍產期,產婦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越來越嚴重,產后發生抑郁癥的概率更高[4]。因此,護理人員應耐心與產婦交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指導產婦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念,摒棄重男輕女的思想[5]。
(2)分娩時心理護理:了解產婦的日常生活習慣,根據其文化程度和身體素質,通過語言等方式緩解其心理壓力[6]。將宮縮的感受告知其,減少恐懼和焦慮感。可允許丈夫陪同生產,給予其鼓勵和安慰。
(3)分娩后心理護理:產后,囑咐家屬盡可能減少對產婦的精神刺激,為其營造愉悅的康復環境。保證病房內環境整潔,并為其做好會陰部清潔護理[7]。
1.3 評價標準
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分值為0-30分,評分<9分者表示不存在產后抑郁癥;評分為9-12之間者表示存在輕度產后抑郁癥;評分≥12分者,表示存在較為嚴重的產后抑郁癥。
使用本院自擬滿意度量表評價,結果分為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十分滿意率與比較滿意率之和為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版本),對文中數據進行記錄和處理。計量資料(EPDS評分)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產后抑郁癥發生率、滿意度)以百分率表示,采用檢驗。P<0.05,表示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EPDS評分情況
入院時,兩組產婦的EPDS評分對比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分娩前、分娩后3周、分娩后6周,調查組產婦的EPDS評分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2 兩組產婦術后抑郁癥發生率
隨訪6個月后,調查組抑郁癥發生率為2.86%,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見表2所示
2.3 護理滿意度
調查組滿意度為98.57%,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3所示
3 討論
本研究中,調查組通過分娩前、中、后其給予產婦合理的心理護理措施干預,效果顯著,可緩解產婦的抑郁情緒,減少產后抑郁癥發生率。結果中,調查組產婦分娩前、分娩后3周、分娩后6周的EPDS評分均低于對比組,P<0.05。不僅如此,術后抑郁癥發生率為2.86%,低于對比組,P<0.05。提示,心理護理可幫助產婦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念,掌握母嬰交流以及母乳喂養方法,提高其信心,進而緩解抑郁癥狀[8]。同時,圍產期心理護理干預可提高產婦的滿意度。
綜上,圍產期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產后抑郁癥發生,在促進產婦恢復以及提高新生兒成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且可提高產婦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貴霞.圍產期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27(6):1159-1160
2李蕓思.獨生女圍產期焦慮、抑郁心理狀態的調查分析及心理護理干預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9):1239-1241
3孫品妍,何冰,等.心理護理干預在孕產婦妊娠結局及產后抑郁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 2017, 7(11):100-103
4李馨,譚惠興,等. 圍產期認知干預在改善產后抑郁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9):137-138
5孫素改,李春雷,等.心理護理對產后抑郁癥的預防[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32(1):156-158
6邱艷麗.心理護理干預聯合康復按摩對產后抑郁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77-79
7高寶娟,嚴雪霏.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的干預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13):2841-2843
8盧雪珍,陳文霞,等.Roy適應模式實施心理舒適護理在產后抑郁癥患者中應用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2):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