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文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治療胃穿孔患者后胃腸動力的恢復情況。方法:將46例胃穿孔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23例。對照組行開腹修補術治療,觀察組行腹腔鏡修補術治療,對比兩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不同時間點血清胃泌素水平等。結果: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術后24h、48h、72h血清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鏡修補術治療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能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動力盡快恢復,安全可靠,優于傳統開腹修補術治療。
【關鍵詞】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開腹修補術;胃腸動力;恢復情況
【中圖分類號】R5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1-03--01
胃穿孔為臨床常見急腹癥之一,多見于胃潰瘍,為其常見嚴重并發癥之一,是由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具有起病急,病情嚴重等特點[1]。臨床針對胃穿孔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既往多采用開腹手術治療,雖有一定治療效果,但存在術后恢復慢、創傷大等弊端。近年來由于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因具有創傷小、術后并發癥少、對胃腸功能影響小等優勢,在臨床廣泛應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自2013年2月~2015年7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胃穿孔患者46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23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齡19~91歲,平均年齡(57.5±4.2)歲;穿孔直徑為0.1~1.1cm,平均(0.35±0.02)cm;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56.6±3.8)歲;穿孔直徑為0.2~1.1cm,平均(0.33±0.03)cm。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1.2.1 觀察組行腹腔鏡修補術治療 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氣腹,氣腹壓維持在13~15mmHg。根據術前檢查確定穿孔位置,在肚臍上方約1.0cm位置作臍上孔,與左右鎖骨的中線肋骨緣下作操作孔。然后經臍部將鞘管和腔鏡插入,然后對腹腔進行探查并確認穿孔位置后插入另外兩個操作孔的操作鞘管;腹腔鏡直視下徹底清除腹腔淤積的膿液和壞死組織,并將胃液吸盡,取少量穿孔邊緣組織進行快速活檢以排除癌變的可能。與穿孔邊緣相距約6.0mm的地方使用0-1號線在腹腔鏡下進行間斷縫合,穿孔部位覆蓋大網膜后固定[2]。吸凈腹腔內滲出液體,并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于下腹部留置引流管后結束手術。
1.2.2 對照組行開腹修補術治療 切口位置根據穿孔位置選定在上腹部正中,手術切口長度約為10.0cm~15.0cm,在直視條件下采用4-0號絲線將穿孔部位縫合。術后患者需禁食,并完善抗感染治療。
1.3 血清胃泌素測定方法
于術后1h、24h、48h、72h分別抽取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2ml,然后進行離心操作,速度為3500r/min,離心15分鐘,獲得血清后立即進行檢測或將其保存于-18℃的冰箱中待測。血清胃泌素采用放射免疫法進行檢測,試劑盒由武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較
兩組術后1h 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4h、48h、72h血清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詳見表2。
3 討論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為臨床上消化道潰瘍中常見并發癥之一,手術修補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胃穿孔的有效方式之一,能有效阻止胃液流入腹腔,避免引起腹膜炎感染、休克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3]。
腹腔鏡治療的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發生切口感染、裂開的機率比開腹手術低;腹腔鏡術中操作相對輕柔,對患者腹腔內的其他臟器造成的影響較小,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腹腔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故能促使患者術后胃腸動力盡快恢復,從而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4].本次研究以86例患者進行分析,分別采用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結果發現: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術后24h、48h、72h血清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說明,腹腔鏡修補術治療胃穿孔能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動力盡快恢復,縮短其住院時間[5]。這可能是由于開腹修補術對機體造成的創傷大,對血清胃泌素的分泌造成影響,若血清胃泌素水平較低,那么胃腸動力也隨之降低,從而引起胃腸功能紊亂[6],此外胃、小腸運動受應激反應的影響對交感神經興奮性產生抑制,而腹腔鏡修補術的創傷小,機體產生的應激反應小,兒茶酚胺水平低于開腹手術治療者,故對血清胃泌素分泌的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付承華.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30):22-23,24.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0-62.
朱冬輝.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對比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5,14(33):4653-4654.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0-62.
蘇紅波.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對胃穿孔患者術后胃腸動力的恢復情況對比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11):1422-1423.
丁偉.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對術后胃腸動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4(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