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新
【摘 要】目的:探討肺結核患者發病狀況及預防控制措施。方法:將2015年2月~2017年5月于我中心門診部接受治療的124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采取了現代結核病防治策略將患者分為觀察組(62例)與對照組(62例),比較兩組在預防控制后的肺結核復發率情況。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復發率分別為14.52%、32.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446,P<0.05)。結論:肺結核患者存在著較高的復發率情況,臨床上應加強對患者的病情分析,制定出切實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患者的復發率。
【關鍵詞】肺結核;預防控制;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124 cas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May 2017 were studi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6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2 cases) according to whether modern TB control strategy was adopted. Results: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14.52 and 32.26 respectively ( = 5.446).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er recurrence rat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case of rat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patients.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1-03--01
結核病是一種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慢性傳染疾病,患者在發病后多個臟器官都有可能會遭受嚴重損傷,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考慮到肺結核的廣泛傳播性,現已成為了一項十分嚴重的公共衛生與社會問題[1]。尤其是近些年來,肺結核的臨床發病率呈現出了一定的升高趨勢,因而,針對肺結核的發病情況展開相關的研究分析,并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對于降低肺結核的臨床發病率意義重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來源為我中心門診部在2015年2月~2017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124例肺結核患者,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均符合于肺結核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疾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是否接受了現代結核病防治策略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62例。對照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8.4±5.2)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病程(1.7±0.5)年。觀察組:男33例,女29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48.7±5.1)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病程(1.8±0.3)年。兩組患者在上述幾項資料對比中均未表現出有典型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規體檢,未接受現代結核病防治策略干預。觀察組:對患者實施現代結核病防治策略干預,接受常規體檢,給予卡介苗注射治療,并于感染者隔離,加強日常鍛煉,增強抵抗力。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在接受預防控制措施后的肺結核復發情況,展開組間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在預防控制后的肺結核復發率情況,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依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近些年來我國的肺結核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發展趨勢,且考慮到肺結核疾病不僅會對患者本人造成嚴重的健康威脅,且還同時有著廣泛的傳播性特征,存在著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因此,針對肺結核患者加強預防控制措施意義重大[2]。目前臨床上在治療肺結核時常采取對癥治療措施,一般在患者發病早期治療效果最好,但是由于大部分患者對此病缺乏充分的了解,在發病后往往未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且還較易造成肺結核感染源傳播危害。因此,提高對肺結核的治療效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肺結核發生率的控制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性。一般而言,開展肺結核防控工作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著手實施:
3.1 加強宣教指導
向患者開展相關的肺結核疾病常識講座,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并在醫院走廊等位置張貼公告宣傳,向患者詳細解釋引起肺結核的原因,對自身健康的危害性及有效的治療方法與防控措施等。注重對患者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平時說話、咳嗽、打噴嚏時應當與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不隨地吐痰,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對流,從而切斷肺結核傳播途徑[3]。
3.2 控制傳染源
結核病的傳染源主要來源于肺結核患者本身,因患者長期向外排出細菌,較易導致周邊接觸的其他人員受到感染威脅。有研究指出肺結核患者在出現明顯臨床癥狀表現前的傳染性最強,因此,為提高對肺結核的防控效果,針對疑似患者需采取X線胸片檢查,加強對傳染源的及時檢出與控制,若最終所得到的檢查結果確診為肺結核則應當盡快接受專業的肺結核治療,對患者病情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通過控制傳染源來實現對肺結核感染發生率的有效降低[4]。
3.3 加強環境控制
空氣環境中的飛沫是結核分支桿菌傳播的主要方式,因此加強環境控制措施至關重要。對此,應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對流,將空氣中的飛沫濃度盡可能降至最低程度,降低肺結核的感染發生率;實施空氣消毒處理措施,利用紫外線燈進行照射消毒,同時配合臭氧強化消毒效果,每周至少消毒1~2次,每次不短于30min[5]。此外,針對一些空氣質量不佳地區,利用自然通風難以達到理想化的控制效果,便可采取機械通風方式,以實現對飛沫濃度的有效降低。
3.4 提升醫務人員專業技能 臨床上在預防及治療肺結核時,醫務人員的個人素質水平將直接決定著此項工作的開展成效,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直接關乎著患者最終的治療效果。對此,就需要定期對相關的醫務人員開展專業肺結核防控知識與病情發展動態培訓活動,以促使其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及時得到更新,對肺結核疾病的預防與控制能夠形成更加全面且詳細的了解與認知,數量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提升綜合素質水平。并且,針對疑似感染肺結核的患者,在開展臨床診治工作時還應當采取影像學及實驗室等多種檢查手段予以確診,一旦檢查結果為陽性則需即可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及防控措施,特別是要注重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依從性,確保肺結核防控工作能夠得以有序實施。
3.5 抗感染治療 針對確診肺結核患者,需依據患者的用藥史及藥敏試驗結果為患者制定出合理化的治療方案[6]。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定期服藥,并同時采取抗感染和資料措施。考慮到不同患者往往會存在著一定的個體性差異,因此所選用的治療方法也應當有所針對,在對老年患者開展臨床治療時,應當考慮到這一部分患者機體抵抗能力差、免疫力弱等特點,盡可能減少單次給藥劑量,以免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情況。
參考文獻
諶小江.肺結核的發病現狀及預防控制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5,21(3):427-428.
黎敏.肺結核患者的發病情況和預防控制策略探析[J].醫藥前沿,2017,7(5):166-167.
沙春霞,陳忠輝,孫偉等.肺結核患者的發病情況和預防控制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8):29-30.
張燕梅,郭海燕.肺結核的發病現狀及有效預防控制分析及研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7):236.
黃飛,劉二勇,夏愔愔等.2005-2014年全國涂陰肺結核報告發病與死亡現狀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5,37(5):473-477.
楊天池,洪航,陳同等.人口流入城市肺結核流行特征、時空分布及其社會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7,33(9):8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