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義
【中圖分類號】R77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1-03--01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本文報告25l例,其中男性137例,占54.6%,女性兒4例,占45.4%;年齡3~6歲141例,占56.2%,7~9歲99例,占38.5%.10~15歲11例,占4.3%;年齡最小3歲,最大15歲。
1.2 方法。對所有病例均以《國際視力表》和《標準近視力表》檢查裸眼遠、近視力與試矯正視力;作眼部系統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用1%阿托品散瞳三天,然后檢測注視性質、屈光狀態及其屈光度。最后根據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按《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定的統一標準,矯正視力仍低于o.8以下者為弱視。
2 結果與分析
2.1 結果。本資料25l例共計324史弱視眼,其中內斜視性86眼,占26.6%,外斜視性11眼,占3.4%,屈光不正性176眼,占54.3%,屈光參差性51眼,占15.7%。
2.2 弱視眼與屈光狀態的關系分析。各類弱視與屈光狀態有著密切關系,其中遠視性屈光狀態者236眼,占72.8%,為數最多,平均屈光度球鏡片≥+4.32D、柱鏡片≥+0.79D;近視性屈光狀態者68眼,占21.O%,為數次之,平均屈光度球鏡片≥—46.8D、柱鏡片≥—o.82D;以上兩類弱視發生率之比為3:1。混合性屈光狀態者20眼,占6.2%,為數最少,平均屈光度球鏡片≤士1.87D、柱鏡片≥士2.09D。三者弱視發生率之問比較,經統計學處理,遠視屈光性弱視比近視屈光性弱視的發生率有顯著性差異(=23.50 P 3 討論 本文對251例共324.只兒童弱視眼與屈光狀態關系的臨床分析,從結果充分表明:各類弱視的發生與屈光狀態有著密切關系.特別遠視、遠視散光和高度近視是弱視發生的主要原因;筆者從長期臨床實踐和觀察,也清楚地發現屈光程度,特別是散光屈光度和先天性高度近視性屈光度是加速弱視進展的主要因素。這與徐艷春報告資料認為散光是導致弱視和近視進展的看法相一致。因此,我們在給弱視患者配鏡矯正時,有散光者則全部給予矯正。由于兒童高度近視常屬先天性,要求給予矯正到最佳視力為準,如有不適應則先給予低度矯正,以后逐漸增加度數為宜。 至目前為止,專家學者都公認弱視的治療是一個復雜課題,還沒有一個統一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是處在探索、尋求之中。對弱視的治療,現在仍有些人認為弱視是“不治之癥”,喪失治療信心,或只單純給予戴鏡而了事。這樣就使很多患兒失去了治療機會,甚至造成了終身殘廢。筆者在長期實踐中深有體會,認為弱視兒童應在學齡前期就采用合理配戴矯正眼鏡,這是治療和預防弱視的一個重要“光學療法”治療措施,然后根據弱視類型和視功能損害程度,有針對性進行積極視功能訓練與家庭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性治療,對促進視功能恢復、雙眼立體視覺的建立。提高視力是會起到積極和有效作用,故視功能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幾年來,我們對兒童弱視堅持以“光學療法”治療為主,結合多樣綜合性治療,加強視功能訓練,對251例共324只弱視眼的治療并通過跟蹤追查,結果治療總有效率達92.32%,治愈率占76.6%,獲得較滿意療效。 兒童弱視的預防,筆者一貫主張和認為要開展保護兒童視力的保健宣傳教育,積極進行視力普查,嚴格篩選弱視,真正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力爭在學齡前治愈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