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纖維檢驗局
為進一步落實《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切實履行學生服質量監管職能,掌握學生服質量現狀及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以下簡稱GB/T 31888)標準的實施情況,提高學生服質量監管有效性,中國纖維檢驗局于2017年4月到11月期間在全國部分省市開展了學生服質量評估專項行動,采取在生產企業和教育機構隨機抽樣的方式,共抽檢學生服產品3038批次,按明示標準檢驗合格率為85.91%,按GB/T 31888標準質量評估符合率為82.16%。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為纖維含量、染色牢度、接縫強力和繩帶等項目。
(一)產品概況。學生服顧名思義是指學生所穿的服飾。學生在學校日常統一穿著的服裝,穿著時形成學校的著裝標志,稱為校服,校服是一種常見的學生服。1993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關于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教備〔1993〕38號),拉開中小學學生的統一著裝的序幕。目前,學生服作為學生的日常服裝已在全國中小學校普遍推廣,已作為教育裝備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服作為中小學校園文化的一種載體和組成部分,不僅有利于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且通過統一著裝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感、自律性、平等意識和團隊精神,其質量和安全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安全和學校教育秩序的正常運行。
根據教育部2017年7月10日發布的《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粗略統計,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在校生總人數超過1.8億。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人數還會增加。如果以每生平均4套學生服計算,那么學生校服正在使用中的數量約為7.2億套。因此學生服的質量和安全因使用量大涉及范圍廣一直備受政府和社會的關注。
(二)生產企業概況。學生服生產企業遍布全國各地,目前登記在冊的學生服生產企業共1537家,其中東南沿海地區最為集中,約占全國企業的35%,企業以中小微型為主,小微企業占據企業總數的95%以上,其中70%以上為民營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50%以上企業主要以學生服生產為主。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有85%的企業生產學生服時能夠按照要求經過第三方檢驗機構檢驗,83%的企業建立了完備的原輔材料進貨驗收制度,83%的企業能夠執行規范的產品質量標識制度。
(三)抽檢概況。本次學生服質量評估專項行動抽檢區域涉及29個省份,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采取在生產企業和學生服使用單位(教育機構)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經企業檢驗合格或以任何方式表明合格的產品,包括夏裝(T恤衫、襯衫、短褲、夏褲、短裙等)和秋冬裝(運動裝、春秋褲、春秋上衣、羊毛背心、毛呢制服、棉服裝等),共抽檢學生服3038批次,總體批次合格率為85.91%。其中生產企業1818批次,批次合格率為85.15%;學生服使用單位1220批次,批次合格率87.05%,夏裝1510批次,批次合格率84.04%;秋冬裝1528批次,批次合格率87.76%。
(一)檢驗評價依據。本次專項行動質量評價分兩類:一類是根據明示標準判定,按照企業在產品或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以下簡稱明示標準)進行檢驗判定;二類是質量評估項目,按GB/T 31888標準要求全項目檢驗判定。明示標準不為GB/T 31888的,一類、二類分別檢驗。產品標注的產品標準編號明顯不適用抽查產品或抽查產品未標注產品標準編號的,一類明示標準檢驗項目僅考核纖維含量和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GB 18401)涉及的項目。本次專項行動對外觀質量不做考核。
(二)質量分析。本次專項行動中共抽檢學生服產品3038批次,按一類明示標準評定批次合格率為85.91%,按二類質量評估批次符合率為82.16%。本次行動共有2462批次產品明示標準為GB/T 31888,檢驗批次符合率為84.77%。由于GB/T 31888檢驗只作為學生服產品質量符合率的評估內容,以下分析及合格率的統計均以一類明示標準檢驗結果為準。
1.按抽查領域分類統計。
表1 抽查領域批次合格率匯總表
由表1可見,教育機構抽檢批次合格率為87.05%,較生產企業抽檢合格率85.15%高出1.9個百分點,反映出通過近幾年的管理及引導,企業的質量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大部分企業重視產品質量管理,主動履行了出廠檢驗,保證合格產品出廠。在教育機構中抽檢的學生服仍有部分不合格批次,建議校服使用單位要進一步落實校服入校驗收,防止“問題校服”流入校園。
2.按產品類型分類統計。
表2 按產品類型分類批次合格率匯總表
由表2可以看出,學生服產品夏裝的合格率為84.04%,較秋冬裝87.76%的合格率低了3.72個百分點,明示GB/T 31888的批次占比夏裝較秋冬裝低了3.12個百分點。反映出夏裝相對于秋冬裝在pH值、染色牢度、纖維含量等指標上更容易出現質量問題,主要原因是夏季校服采用的大部分為透氣性舒適性較好的棉含量較高的面料,而秋冬季校服采用的大多數是耐磨性能較好的聚酯纖維面料,作為生產企業要進一步強化原輔材料的進貨把關,確保采購符合學生服標準的面料組織生產。
3.按區域分類統計。
各省份的學生服抽檢任務是根據轄區內學生服生產企業及學校數量、機構檢驗能力等實際情況分配的,刨除一些抽檢批次數較少不具有代表性的省份,總體來說學生服產品質量合格率較高的省份有兩種表現,一是經濟較發達地區,生產學生服的大型企業較少,但僅有的幾家都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學生服的各項生產工藝流程都較為成熟,規模化、自動化、品牌化程度高,同時較發達地區學生及家長對學生服更加關注,對其質量及美觀程度要求較高,學校也更加重視學生服產品隨附的檢驗報告,檢驗合格率較高,例如天津、浙江、上海等地;二是學生服各項工作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明確質監、教育部門的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形成監管合力,檢驗經費得到財政保障,甚至有的還建立了質量信用評價體系,例如寧夏、青海以及安徽的馬鞍山等地。
表3 按區域分批次合格率情況匯總表
4.按產品明示執行標準分類統計。
表4 按執行標準分批次合格率匯總表
本次專項行動共有2462批次學生服明示執行標準為GB/T 31888,占比為81.04%,較上年提高了25.7個百分點,近年來學生服質量的引導及宣貫成效明顯,企業主動提升產品質量的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大部分企業能主動按GB/T 31888標準要求采購面料組織生產,產品質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執行GB/T 31888標準的企業產品在耐光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纖維含量、耐久性標簽縫制位置等指標出現質量問題比較普遍,應引起企業的重視。本次行動未明示標準的學生服批次合格率高于其他兩項,主要原因僅考核纖維含量與GB 18401標準規定項目,未做其他性能指標考核。
5.按GB/T 31888執行區域分類統計。本次專項行動中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學生服全部執行的是GB/T 31888標準,超過2/3的地區GB/T 31888標準的執行率超過85%,一方面與當地政府的要求和采購單位在合同中的約定要求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標準宣貫兩年多以來生產企業質量意識提高的成果。但是,仍有部分區域GB/T 31888標準執行率較低。GB/T 31888標準適用范圍更加廣泛,能更好地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滿足學生的使用要求,應加大推廣使用力度。
(三)抽檢項目分析。因學生服明示標準多而雜,對學生服的質量要求不一,所考核指標也不盡相同,在統計中無法判斷每一項檢驗指標所涉及的一類明示標準檢驗項目的檢驗批次,指標的合格率無法作出明確判斷,因此抽檢中各項檢驗指標的統計分析均以二類學生服質量評估項目GB/T 31888為標準,評估學生服質量指標與GB/T 31888的符合率。本次質量評估項目主要包括GB/T 31888中規定的標識及標簽和安全要求與內在質量。對所有產品不合格項進行分類統計與排序結果詳見表6。
表5 按GB/T 31888執行區域情況匯總表
從整體上看,學生服產品標識(包括產品標識及耐久性標簽縫制位置)不符合項次最多,共327項次,占比達到43.83%;安全性指標[pH值、異味、耐汗漬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14歲以下兒童)、繩帶]共有103項次不符合,不符合項次占比為13.81%,其中GB 18401標準要求的安全性指標不符合的有40項次,pH值指標不符合項次最多,GB 31701標準要求的安全性指標耐濕摩擦色牢度與繩帶不符合的共有66項次;服用性能指標(除產品標識與安全性指標外其他指標)共有316項次不符合,不符合項次占比為42.36%。同時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與甲醛含量兩項較為重要的安全性指標均未出現不符合批次,安全監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從服用性能指標上來看質量提升工作還有待加強。
從單個指標來看,學生服產品的主要不符合項目有產品標識、纖維含量、耐光色牢度、接縫強力、耐濕摩擦色牢度、繩帶、pH值等。
表6 各檢驗項目不符合項次統計表
1.產品標識。產品標識即為產品的使用說明,向使用者傳達如何正確、安全使用產品以及與之相關的產品功能、基本性能、特性的信息,它通常以使用說明書、標簽、銘牌等形式表達。產品標識是消費者選購產品的主要依據,與消費者的利益有著最直接的關系,有利于消費者發現質量問題,是消費者進行維權和追訴的依據。
2017年3月23日,2017年第7號國家標準公告發布,GB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以下簡稱GB 5296.4)由強制性標準正式變更為推薦性標準,因此,本次專項行動中沒有強制檢查產品標識,只按照GB/T 31888標準7.4項目進行評估。本次專項行動中涉及產品標識不符合的有327批次,占總不符合項次的43.83%。常見問題主要有四類。一是標簽信息不完整。主要體現在沒有按照標準要求的內容進行完整標示,缺漏項目主要為安全類別、產品質量等級、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有的甚至沒有標注標識。二是標簽信息不規范。主要體現在標簽上的信息不能按照標準規范標注,常見的有產品的號型或規格、安全類別、維護方法等標注不規范,甚至有臆造符號的行為。三是標簽信息不正確。主要體現在標簽上標注的信息與實物信息不相符,最常見的是纖維成分及含量、產品號型或規格、維護方法等標注錯誤。四是耐久性標簽縫制位置不規范。耐久性標簽是產品使用說明的表示方式,要永久附著在產品上,并能在產品使用過程中保持清晰易讀,且位置要適宜。長期以來耐久性標簽都是按經驗或習慣縫在后衣領居中處,根據GB/T 31888標準規定,不允許在衣領處縫制任何標簽,本次質量評估有44批次檢驗耐久性標簽縫制位置不符合標準要求,占總不符合項次的5.90%。
2.纖維含量。纖維含量反映了紡織產品的材質屬性,決定了紡織產品的服用性能與舒適程度。本次專項行動共有189批次纖維含量指標不符合,占總不符合項次的25.34%,是所有安全要求與內在質量指標中不符合率最高的指標。其中有40批次為直接接觸皮膚部分織物纖維成分及含量檢驗不符合標準要求,占總不符合項次的5.36%,GB/T 31888標準中規定學生服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其棉纖維含量標稱值應不低于35%,目的在于限制用純化纖面料制作貼身學生服,提高學生服穿著的舒適性。
3.染色牢度(耐光、耐濕摩擦色牢度)。紡織品在其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光照、洗滌、熨燙、汗漬、摩擦和化學藥劑等各種外界的作用,這就要求印染紡織品的色澤相對保持一定牢度,色牢度好與差,直接涉及人體的健康安全和穿著美觀。本次專項行動中共有57項次耐光色牢度不符合,占總不符合項次的7.64%,33項次耐濕摩擦色牢度不符合,占總不符合項次的4.42%。染色牢度的影響因素很多,主要與染料、制劑的選擇和工藝的合理性等方面有關。因GB/T 31888對染色牢度的要求較高,尤其是耐光色牢度要求為4級(其他為3級或3~4級),因此在質量評估項目中染色牢度不符合項次較多。其中,所有有關染色牢度的指標不符合的100批次學生服中淺色面料有23批次、深色面料有51批次、混色拼色面料有26批次,根據不合格面料特性分析,學生服淺色面料,特別是夏裝白色學生服要注意耐光色牢度的指標檢驗,深色面料要加強對耐濕摩擦色牢的檢測,深色面料色重,顏色深,在目前染色工藝還不夠穩定的情況下,染色牢度常出現不符合的狀況,因此在學生服的設計上應盡量回避選用藏青色、深紅色等面料。
4.接縫強力。接縫強力是直接影響產品外觀和使用性能的指標,是指在規定的條件下對含有接縫的試樣施以一定的作用直至接縫破壞的最大強力,是衡量接縫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本次專項行動中共有40批次接縫強力不符合,占總不符合項次的5.36%,其中有26批次為針織面料。主要原因是縫制用縫紉線強度不夠,未達到標準規定的強力,使用面料劣質易斷裂。
5.繩帶。繩帶是指以各種紡織或非紡織材料制成的、帶有或不帶有裝飾物的繩索、拉帶、帶袢等,是2016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GB 31701)針對14歲以下學生的很重要的物理安全性指標,并被GB/T 31888標準所引用。繩帶過長容易造成纏拌、勾住、摔倒、勒傷等機械安全性危害,嚴重的可導致局部性組織纏繞缺血或窒息等危險。本次專項行動共有30批次繩帶不符合,占總不符合項次的4.02%,表現為繩帶長度超出標準要求、帽子使用彈性繩帶、腰部抽繩未固著或繩帶的自由末端打結、使用立體裝飾物等。
6.pH值。紡織品水萃取液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時,有利于保護人體皮膚的表面平衡,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并易使皮膚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根據GB 18401標準規定,嬰幼兒服裝產品的pH值應達到A類要求,即4.0~7.5;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其pH值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即4.0~8.5;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其pH值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即4.0~9.0。本次專項行動中共有21批次學生服pH值指標不符合,占總不符合項次的2.82%,表現為pH值偏堿性,超出標準范圍。面料未嚴格按照工藝條件進行中和處理或中和處理不充分,都有可能會引起產品偏酸性或偏堿性(本次專項行動中不符合表現全部為偏堿性),從而導致pH值達不到標準的要求。
(四)明示標準與GB/T 31888檢驗對比分析。本次專項行動共有2462批次學生服產品明示標準為GB/T 31888,標準執行率為81.04%,較上年專項行動55.34%的執行率有很大提升。共有114批次明示標準檢驗合格而GB/T 31888評估不符合,不符合項主要為產品標識74項次、染色牢度(主要為耐光色牢度)11項次、繩帶9項次、水洗尺寸變化率1項次、接縫強力2項次、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織物纖維成分及含量24項次。產品標識不符合問題歷來居高不下,尤其是GB 5296.4轉為推薦性標準不再強制實施后,企業對產品標識的標注重視程度可能會受到影響。GB/T 31888標準對染色牢度的要求相比GB 18401等其他標準高,除耐濕摩擦色牢度要求為3級外,其他要求都在3~4級以上,尤其是耐光色牢度的要求為4級,因此學生服質量評估中耐光色牢度的不符合項次較多;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織物纖維成分及含量與耐久性標簽縫制位置兩項指標是為了提高學生服的舒適性在GB/T 31888中所規定的指標,一方面兩項指標容易被企業忽視,另一方面在其他標準中沒有對這兩方面的規定,企業如果不使用GB/T 31888作為明示標準,則對這兩項指標沒有考核要求。
GB/T 31888標準只設立一個等級,在服用性能指標的設定上與現行的相關標準協調一致,與現行有效的機織學生服等同類標準一等品指標相當或更優;安全性指標與現行的強制性標準相協調,增加了繩帶、殘留金屬針、燃燒性能等指標考核,更全面地評價學生服的質量安全。但同時,GB/T 31888標準實施兩年多以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按照國內的學生服標準對鄰苯二甲酸酯指標的要求,僅考核嬰幼兒紡織產品含有涂層和涂料印染的織物,安全類別為B類和C類的服裝均不考核該項指標,曾有測校服活動按照歐盟標準檢驗發現多款學生服存在鄰苯二甲酸酯質量問題引起家長們重視的情況。二是GB/T 31888標準只考核了起球指標,但一些學生服面料起毛較為嚴重,質量問題缺少標準依據。三是一些企業反映農村學生家長不喜歡含棉量太高的學生服,因為學生服含棉量高價格高、不耐臟、易褶皺,而農村及經濟欠發達城市大多數學校的學生都是夏裝、秋冬裝各一套,學生服易臟易皺較為麻煩。
(一)企業生產建議。生產企業要增強質量主體責任意識,熟悉相關學生服標準,尤其在采購原輔材料時要嚴格把關,嚴格執行原輔材料進貨驗收制度和原輔材料臺賬制度,完善規范臺賬信息,通過索證、自檢或送檢等方式,確保投入生產的原輔材料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嚴格執行GB 18401、GB 31701等強制性標準,按照合同要求及明示標準要求組織生產。應嚴格執行出廠檢驗制度,完整、準確標注產品標識。
(二)教育機構采購建議。教育機構在選擇學生服生產企業時建議采用政府招標的方式進行采購,兼顧質量和價格,采用綜合評分法確定合格供應商,應對其質量保證能力有一定了解,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原輔材料進貨驗收制度、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以及標識制度;在采購校服時,一定要將對產品的質量要求列入合同中,如執行標準、產品等級、安全類別、纖維成分等技術指標,以便于驗貨時有據可查。做好學生服進校驗收及記錄工作,檢查其標識是否完整、準確,向生產者或供貨商索學生服的質量合格相關證明,同時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驗貨檢驗,防止“問題校服”流入學校,切實維護廣大學生的利益。
(三)消費建議。學生及家長在使用學生服之前,首先,應仔細查看標識,標識標注應包含纖維含量、規格型號、洗滌方法、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廠名廠址、安全類別等方面重要信息;其次,紡織品在印染和后整理加工中要使用多種整理劑或助劑,如加工工藝不當殘留多余化學成分,對人體就會造成傷害,在使用前可以聞一聞“氣味”,不要使用散發出刺激性異味的產品;最后,使用前先行水洗,以減少面料上殘留的甲醛或染料浮色對人體皮膚的影響。
(四)監管工作建議。
1.繼續加大學生服質量監督檢查力度。繼續加強學生服原料把關、質量管控、質量標識等方面的日常監督檢查,在關鍵節點(校服生產企業)、關鍵環節(原輔材料進貨)、關鍵指標(安全性理化指標)上加大檢查力度,幫助企業完善質量控制。
2.深化學生服質量評估專項行動。建立學生服質量監測機制,針對重點安全性指標、易出現質量問題指標、經濟發達程度、生產企業及學校數量分布等不同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質量評估專項行動,以點帶面掌握學生服質量變化情況,增強專項行動的有效性,形成監測學生服質量的長效機制。
3.研究學生服企業質量信用評價。以學生服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和質量檢驗數據為基礎,研究企業質量信用評價體系,推行學生服生產企業質量信用信息與教育部門共享和社會公示,強化學生服企業質量主體責任,通過調整對生產企業的檢查頻次,引導企業誠信經營。
4.加強對學生服生產企業幫扶的力度。未來學生服生產企業的發展方向是規模化、自動化、品牌化,應鼓勵學生服生產實體企業做大做強,做出品牌效應,應加強對實體企業的政策技術支持,以管理保質量,以質量促效益。
5.鼓勵學生服面料定點采購。實踐證明,學生校服質量不合格基本上都是面料的問題,雖然成品不合格不一定是面料的問題,但面料不合格成品質量一定無法保障。學生服的生產工藝算不上復雜,現有企業一般都能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生產工藝通過改進也可以不斷提高,但生產工藝的改進不能改變紡織面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能,紡織服裝只有把好原料進貨關,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證學生服的質量。因此要鼓勵學生服面料定織定染或定點采購,最大程度上保障學生服質量安全。
6.加強對學生服生產企業的宣傳。加大對學生服各類標準的宣傳講解力度,鼓勵學生服生產企業選用GB/T 31888標準指導生產,培養企業根據生產產品、工藝條件等自主選用適合標準的能力,用標準引領學生服質量提升,讓質量反映價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促進標準、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