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寶軍 蔣敏 熊海鷹 胡小蓉
2017年度(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湖南省苧麻精干麻質量分析,依據GB/T 20793—2015《苧麻精干麻》國家標準,綜合湖南省纖維檢驗局和益陽市、常德市、岳陽市纖維檢驗監督管理局4個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機構的公證檢驗有關數據,通過對經公證檢驗的苧麻精干麻纖維細度、束纖維斷裂強度、殘膠率、含油率、白度、pH值、回潮率、三級符合率8項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綜合形成。
2017年,全省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量8740.442 噸,占全省總產量(按中國麻紡行業協會苧麻專業委員會統計數字約10000噸計)的87.4%。其中:漢壽麻檢驗量2426.575噸,占總量的27.76%;沅江麻檢驗量4590.216噸,占總量52.52%;南縣麻檢驗量411.300噸,占總量4.71%;四川達縣麻檢驗量1263.225噸,占總量14.45%;四川梓潼縣麻檢驗量49.126噸,占總量0.56%(見圖1)。

圖1 2017年度湖南省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數量基本情況
(一)總體質量狀況。
2017年度湖南省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合計324批次,質量情況為:平均纖維細度為1735公支,束纖維斷裂強度為4.14cN/dtex,白度為63度,回潮率為9.4%,殘膠率為2.88%,含油率為0.61%,pH值為6.5,三級符合率為99.1 %。各項技術指標總平均值水平達到了國家標準GB/T 20793—2015《苧麻精干麻》二等三級(見表1),與往年相比平均纖維細度稍有所下降,三級符合率有所提高。
(二)苧麻精干麻各等、級相符率情況。
1.苧麻精干麻各等相符率情況。2017年,三等及以上(纖維細度在1200公支及以上)比例率為100%,與上年度無差異;二等及以上(纖維細度在1500公支及以上)比例為92.28%,比上年度下降了4.27個百分點;一等(纖維細度在1800公支及以上)比例為40.12%,比上年度下降了8.25個百分點,見表2。
2.苧麻精干麻各級相符率情況。三級及以上批次數為109批,所占比例為33.65%,比上年度下降了6.85個百分點;級外批數為215批,級外比例達66.35%,比上年度上升了6.85個百分點,見表3。
(三)綜合評定等級情況。
對324批各等級麻進行統計,其中一等二級麻12批,占3.70%;一等三級麻36批,占11.11%;一等級外麻82批,占25.31%;二等二級麻13批,占4.01%;二等三級麻
45批,占13.89%;二等級外麻111批,占34.26%;三等二級麻0批,占0%;三等三級麻3批,占0.93%;三等級外麻22批,占6.79%(見圖2)。

表1 全省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各項技術指標統計

表2 苧麻精干麻各等相符率

圖2 2017年度湖南省苧麻精干麻整體質量
總體來看,2017年度苧麻精干麻整體質量與上年度相比稍有所下降,但未出現較大質量問題。造成質量降等的主要指標是纖維細度,與原麻的質量有關;造成質量降級的主要指標依次是含油率、pH值兩項,與苧麻的生產工藝及脫膠技術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改進。
造成質量降級的主要指標有pH值、含油率兩項。
(一)pH值。因pH值偏高造成不合格的批次有34批,占總批次的10.49%,比上年下降了6.21百分點。多年來,由于苧麻采用全生物脫膠后,一直存在著脫膠后的精干麻pH值偏高的問題(pH值8.2~9.4),因本年度采用全生物脫膠的苧麻公檢企業(明星麻業)的公檢量為0,再加上國家標準GB/T 20793—2015《苧麻精干麻》對pH值三級及以上的要求調整為6.0~8.5,所以pH值不合格的批次量也相應地大幅減少。
(二)含油率。因含油率偏低造成不合格的批次有197批,占總批次的60.80%,比上年上升了13.01個百分點。多年來,由于我省個別企業仍采用陳舊落后的設備和老工藝,從而導致了苧麻精干麻含油率偏低或超標。
(一)苧麻原料價格急劇上漲。2017年,苧麻原料的平均價格為16000元/噸,比上年上漲了52.96%(見表4),目前仍呈上漲趨勢。但目前這個價格(16元/公斤)對于麻農來說只達到了盈虧點(1987年苧麻平均單價為18元/公斤)。
(二)苧麻種植面積降至歷史最低。近些年來,由于受農民工資持續上漲、苧麻收剝機械化和規模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苧麻種植成本高。目前我省苧麻種植面積1萬多畝,已降至歷史最低,原麻需求缺口達到了60%以上,麻紡企業迫切需要解決原麻短缺的問題。
(三)苧麻脫膠企業環保壓力大。目前,我省苧麻紡織企業苧麻脫膠污染處理成本高,環保壓力大,部分企業已轉產轉向,用麻量顯著減少,一些企業經營也難以為繼,甚至相繼倒閉。
近年來,受各種因素的制約,苧麻產量持續減少,產業發展受到制約,瓶頸凸顯,如何振興苧麻產業,創新新消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可持續、綠色、健康發展,成為當前最為緊迫的課題。針對目前我省苧麻產業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具體措施及建議:

表3 苧麻精干麻各級相符率

表4 2010—2017年苧麻原料平均收購價格
(一)提高苧麻種植與收獲機械化水平。目前,我省苧麻主要靠手工剝皮、刮麻器輔助去殼為主,人工費占成本的60%以上;小型動力剝麻機有一定的應用,剝麻成本可節省50%左右,但含膠質太多,企業一般要降低收購價格2元/公斤~4元/公斤,機械化收獲已成為苧麻產業重大需求。所以通過研制高效剝麻機,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生產,可以大幅度降低苧麻種植成本,提高麻農種植效益,保護好麻農利益,而且可集中提供大量麻葉、麻骨等副產物的研發利用。
(二)提高苧麻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效益。苧麻以獲取纖維為主,但纖維只是整個植株的很少一部分,過去大量的麻葉、麻骨及麻殼還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其實苧麻除了用作家用紡織品外,還可用作飼料、飼草喂養肉牛、肉羊、肉鵝等草食動物,進行家用麻纖維膜開發及副產物的綜合利用來實現其產業化發展;只有在多用途或生物質資源全面充分利用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苧麻原料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快苧麻脫膠工藝的革新。苧麻產業的瓶頸之一是苧麻脫膠污染處理成本高,脫膠企業環保壓力大。解決上述問題已成為關系苧麻產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只有加快苧麻脫膠工藝革新,才能減少苧麻脫膠企業的環保壓力,制定好機剝麻、手工麻脫膠標準及相關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推廣應用,從而帶動產業向綠色、健康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