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發興 梁小冰
防水性紡織品是新型高檔面料中較為重要的一類,不僅用途廣泛,而且發展迅速,比如沖鋒衣、皮革防寒服;家飾用的餐桌巾、沙發布;日用的雨衣、雨傘;工業用的帳篷布、帆布;特種服裝用的手術服、化學防護衣、消防服等。目前,常用的防水性紡織品主要有涂層織物和覆膜織物兩大類。然而,從實際使用的涂層織物或覆膜織物產品中可發現,產品經過多次折疊與拉伸后會造成一定的疲勞與損傷。試驗通過經曲撓處理的涂層織物試樣與原試樣進行靜水壓測試比較,發現經曲撓處理的試樣防水性能有所下降。
安裝在靜水壓測試儀上的試樣一面承受持續上升的水壓,直到試樣的另一面出現三處滲水為止(見圖1),記錄第三處滲水點出現時的壓力值,以試樣承受的靜水壓力值來表示水透過試樣所遇到的阻力,并以此評價試樣的防水性能[1]。
每個試樣需要使用潔凈的三級水進行試驗,每次試驗確保正面(涂層面為反面)接觸以(60±3)mbar/min上升速度持續遞增的水壓。
根據GB/T 4744—2013《紡織品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靜水壓法》分別對原試樣和經過25000轉扭曲彎撓性處理的試樣進行測試。
靜水壓測試儀(型號FX3000-Ⅲ);抗撓曲損傷實驗儀(型號YG542F)。
2.4.1 原試樣
在3塊經涂層處理的不同面料中各裁取3塊試樣,試樣至少距離布邊50mm以上裁取,而且避免褶皺和疵點,尺寸均為150mm×150mm。
2.4.2 經曲撓處理試樣
在上述提到的3塊涂層面料中按原試樣裁樣要求裁取尺寸為220mm×190mm試樣共9塊。此9塊試樣按FZ/T 01052—1998《涂層織物抗扭曲彎撓性能的測定》標準要求進行25000轉扭曲彎撓性處理后(見圖2),再進行靜水壓測試。
2.4.3 洗后試樣
將上述提到的3塊涂層面料余樣按GB/T 8629—2001《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中的5A洗滌程序洗滌5次并懸掛晾干后,按上述取樣方法裁取洗后試樣。

圖1 靜水壓測試

圖2 扭曲彎撓性測試處理
以每塊試樣3處滲水為試驗終點,測試數據見表1。

表1 洗前洗后試樣靜水壓測試數據對比mbar
紡織品防水性能的表征指標有沾水等級、抗靜水壓等級、水滲透量等。靜水壓測試是考核面料抗水性的常用方法[2]。我國對織物耐靜水壓性能的考核標準并不多,GB/T 21295—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對于有防雨功能要求的成品耐靜水壓測試值不少于13kPa,對于有防暴雨功能要求的成品耐靜水壓測試值不少于35kPa[3]。對于原試樣是符合考核要求的防水面料而在經過扭曲彎撓性處理后,因為經過多次反復折疊與拉伸使得涂層變得疲勞和損傷,導致防水性能變差,耐靜水壓性能就不一定符合考核要求。
涂層織物產品經過多次洗滌后耐靜水壓性能通常都會下降。GB/T 32614—2016《戶外運動服裝 沖鋒衣》對洗后樣品耐靜水壓考核要求比洗前樣品要求降低10kPa。防水性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遇到的情況會更復雜,比如多次反復洗滌、折疊、日曬雨淋、撕扯拉伸等,都會造成產品的防水性能下降。抗扭曲彎撓性能的處理能夠更全面地模擬以上情況對產品所造成的影響,所以經曲撓處理的洗后試樣靜水壓測試值更接近產品的實際使用情況,從而對防水性產品考核指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織物間的連接縫合較多采用線縫或壓膠處理這兩種方法,而涂層織物產品通常采用壓膠處理來把織物連接起來。經接縫處理的防水性產品通常比未經過處理的面料防水性能較差,尤其針對接縫T字位、十字位或更為復雜處理的接縫部位,比如沖鋒衣的過肩縫、袖窿縫、腋下縫等,產品的防水性能可能變得更差。從而,有接縫處理的防水性產品對抗扭曲彎撓性能及洗后防水性能的要求更高。
(1)經曲撓處理的試樣比原試樣靜水壓測試值偏小,可見經曲撓處理的試樣防水性能有所下降。
(2)洗滌與干燥方式是造成防水性產品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防水性能下降的原因之一,從而洗后試樣比洗前試樣耐靜水壓性能有所下降,而試樣經洗滌和曲撓處理后防水性能明顯變差。
(3)生產企業應根據產品的最終用途和使用情況來選擇具有一定防水等級的面料,以保障產品的良好質量。尤其針對經較多接縫處理生產成并長期在復雜的環境中使用的防水性產品,選擇的面料等級要求更高。
參考文獻:
[1]GB/T 4744—2013 紡織品 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靜水壓法[S].
[2]鄧紅霞,董激文,鄧瑾.紡織織物抗滲水性測定——靜水壓測試方法的探討[J].中國纖檢,2012(14):63-65.
[3]陳益人,陳小燕.防水透濕織物耐靜水壓測試方法比較[J].上海紡織科技,2005(8)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