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德梅,王 嬙,褚南疆,陳婷婷,顧云帆,馮 群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云南省干部體檢中心,云南昆明 650021)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全球性問題。自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馬歇爾和沃倫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出HP以來,諸多研究逐漸確認,HP感染與以下4種上消化道疾病相關: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MALT淋巴瘤)。HP被WHO明確為Ⅰ類人致癌原[1]。近年的深入研究還發現,HP感染還可能與一些上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相關[2-3],如血脂異常等的發生、發展,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4-6]。但報道結果不一,仍然有爭議[4,6]。本文研究昆明市健康體檢人群HP感染及其與血脂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本中心健康體檢的昆明市人群。入選標準:(1)年齡大于或等于20周歲;(2)無各種急慢性炎癥;(3)未接受過降血脂治療。排除標準:(1)長期過量飲酒(男性乙醇攝入量每周大于或等于140 g,女性每周大于或等于70 g);(2)患有嚴重肝病、腎病、惡性腫瘤;(3)已經確診為糖尿病、冠心病;(4)因遺傳等因素患有嚴重的血脂代謝異常。本研究方案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受檢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分組方法 (1)年齡段分組:將研究對象按從20歲開始每10歲分成一個年齡組(60歲及以上合并為一組),共5組。(2)BMI分組:根據2003年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7],按BMI<18.5、18.5~<24.0、24.0~<28.0、≥28.0 kg/m2分為體質量過低、正常體質量、超重、肥胖共4組。
1.2.2檢測方法 (1)詳細記錄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及健康狀況,包括性別、年齡,以及現病史、既往史、用藥史、飲酒情況等。(2)HP感染檢測:采用13C-尿素呼氣試驗(13C-UBT)方法。檢測前已排除以下患者:①曾經做過HP根治治療及胃部手術;②兩周內服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鉍制劑劑等藥物。試驗均嚴格按照檢測儀和藥盒相關說明進行。13C-UBT試驗均嚴格按照檢測儀和藥盒相關說明進行。試驗均嚴格按照檢測儀和藥盒相關說明進行。13C-UBT采用廣東華友明康光電有限公司生產的HP檢測儀HY-IREXB和13C-UBT藥盒,最后測定結果超基準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4.0為陽性,<4.0為陰性。如檢測結果陽性則判斷目前HP感染為陽性,如檢測結果陰性則判斷目前HP感染為陰性。(3)血脂指標測定:調查對象空腹過夜8~12 h,晨8~10時前臂靜脈采血測定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測定使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2.3血脂異常診斷標準 根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防治指南[8],我國人群的合適血脂水平建議為:TC≥6.22 mmol/L為升高,TG≥2.26 mmol/L為升高,HDL-C<1.04 mmol/L為降低,LDL-C≥4.14 mmol/L為升高。結合血脂異常的4種簡易臨床分型具體為:高TG血癥,僅TG≥2.26 mmol/L;高TC血癥,僅TC≥6.22 mmol/L;混合型高脂血癥,TG≥2.26 mmol/L且TC≥6.22 mmol/L;低LDL-C血癥,僅HDL-C<1.04 mmol/L。有以上4種中的1種及以上即判斷為血脂異常。

2.1HP感染情況 按入選標準共抽取研究對象1 354例。在1 354例研究對象中發現HP陽性449例,陰性905例,HP感染率為33.2%;HP陽性組及陰性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HP感染與血脂的關系 (1)兩組血脂指標:HP陽性組和HP陰性組之間血脂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2)4項血脂指標異常的發生率比較:HP陽性組及HP陰性組中TC異常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G、LDL-C、HDL-C異常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HP感染與血脂異常發生的關系:HP陽性組中血脂異常共210例(47.4%),HP陰性組中血脂異常共403例(45.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08,P=0.436) 。(4) 按性別、年齡、BMI分組,兩組血脂異常發生率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同性別組內HP陽性組與HP陰性組血脂異常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分組比較發現,兩組血脂異常發生率總體趨勢隨年齡增加而増加,HP陽性組的血脂異常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趨勢較HP陰性組更加明顯。但同年齡組內比較,HP陽性組與HP陰性組血脂異常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按BMI分組比較發現,血脂異常的發生率在總體趨勢隨BMI增加而増加。但同BMI組內的HP陽性組與HP陰性組血脂異常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5)回歸分析:分別以是否TC≥6.22 mmol/L,TG≥2.26 mmol/L,HDL-C<1.04 mmol/L,LDL-C≥4.14 mmol/L,以及是否存在血脂異常為因變量,是否存在HP感染為自變量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在校正年齡、性別、BMI后結果顯示:HP感染為TC升高的獨立影響因素,且為保護因素(OR=0.644,P<0.05),見表4。

表1 兩組4項血脂指標比較

表2 兩組4項血脂指標異常發生率比較(%)

表3 兩組血脂異常發生率的比較(%)

表4 血脂異常及4項血脂指標異常Logistic回歸分析
血脂異常屬于代謝綜合征的一種,其發生除與遺傳、肥胖、 飲食、 運動、 年齡、 吸煙、 飲酒及其他系統性疾病有關,還與感染有關[9]。血脂代謝異常已被公認為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HP感染對血脂的影響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HP感染究竟是如何導致血脂變化的機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感染能夠導致血脂代謝的紊亂[10-11],HP感染可引起炎癥細胞的增多、聚集和激活,這些激活的炎癥細胞能分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IL)-1、IL-2等在內的細胞因子,而TNF-α能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11],使脂質從組織中轉移出來,從而使血液中TG水平升高, HDL-C水平降低。因此,HP感染可能是通過炎性活動這一作用來影響血脂代謝的,因為TG升高和HDL-C降低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子[12]。
但是,關于HP感染對脂代謝的影響,目前研究報道結果并不一致。有報道顯示HP感染者TG、TC、LDL-L水平明顯高于無HP感染者,同時HP感染者的TG、TC、LDL-L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無HP感染者,提示TG、TC、LDL-L感染與血脂異常的發生有密切的相關性[13-14]。陳志恒等[15]發現HP感染組血脂異常及TG升高和HDL-C降低的發生率均高于無HP感染組。GERIG等[16]對370例重度肥胖人群研究發現,HP感染較無HP感染人群有較高的TG、TC/HDL-C水平(P<0.05)。SATOH等[17]在日本人群中發現HP感染者較健康對照者 LDL 明顯升高, 而 HDL 則明顯降低。KIM等[4]對462例韓國老年患者研究發現,HP感染亦與高LDL-C血癥、低HDL-C血癥呈正相關,但校正相關混雜因素后,HP感染與低HDL-C血癥相關性消失。但在其他研究中,HP感染并沒有引起TC、LDL-C、TG、載脂蛋白B(Apo-B)水平的顯著變化[18-19]。
本研究發現,HP陽性與陰性兩組間4種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單項TC升高異常發生率HP陽性組低于HP陰性組。進一步回歸分析,在校正了性別、年齡、BMI傳統影響因素后發現,HP陽性者較HP陰性者發生TC升高的風險降低,提示HP感染影響TG升高發生率,且為保護性因素,這與上述已有文獻研究報道不一樣,究竟為何出現這樣的研究結果,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研究為橫斷面研究,HP感染與血脂異常之間的關系無前瞻性隊列研究對比;缺乏膳食結構、生活習慣及運動方面等統計數據,無法評估飲食、生活習慣及鍛煉等對血脂的影響。同時也提示:HP感染對于血脂的作用,有待統一研究對象限定條件、HP檢測方法、血脂檢測方法、治療對比方法后再進一步進行多中心、 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深入研究,也需要Meta 分析的結果來進一步證實。
[1]PRINZ C,SCHWENDY S,VOLAND P.H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shifting the global burden[J].World J Gas,2006,12(34):5458-5464.
[2]黎莉,楊衛文,楊景林.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腸外疾病的關系[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2):182-184.
[3]葉國欽.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神經系統疾病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8):3082-3085.
[4]KIM H L,JEON H H,PARK I Y,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in elderly Koreans[J].J Korean Med Sci,2011,26(5):654-658.
[5]楊文東.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16(7):347-349.
[6]ZHU J,QUYYUMI A A,MUHLESTEIN J B,et al.Lack of associ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frequency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death[J].Am J Cardiol,2002,89(2):155-158.
[7]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節錄)[J].營養學報,2004,26(1):1-4.
[8]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9]田鳳石,胡大一,孫新玲,等.冠心病與微生物慢性感染的血清學研究[J].天津醫藥,2004,32(9):554-556.
[10]KUCUKAZMAN M,YAVUZ B,SACIKARA M,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pdated Sydney System score and LDL cholesterol levels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J].Dig Dis Sci,2009,54(3):604-607.
[11]鄒國英,黃露萍,任碧瓊.革蘭陰性菌感染患者血脂測定的臨床意義[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5,20(6):69-70.
[12]黃佐貴,杜國偉.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心電圖ST-T改變與冠心病的關系[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0,19(4):442-443.
[13]葉國欽.幽門螺桿菌臨床研究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2.
[14]姜鳳全,郝赪妍,陸曉昱,等.大連市健康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調查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5,56(2):182-185.
[15]陳志恒,徐燦霞,羅玲,等.長沙市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黏膜改變及血脂的關系[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9(3):265-269.
[16]GERIG R,ERNST B,WILMS B,et al.Gastr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metabolic traits in severely obese subjects[J].Obesity (Silver Spring),2013,21(3):535-537.
[17]SATOH H,SAIJO Y,YOSHIOKA E,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 significant risk for modified lipid profile in Japanese male subjects[J].J Atheroscler Thromb,2010,17(10):1041-1048.
[18]ELIZALDE J I,PIQU? JM,MORENO V,et al.Influ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eradication on blood lipids and fibrinogen[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3):577-586.
[19]ADILOGLU A K,CAN R O,ARIDOGAN B C.Infection with Chlamydia pneumoniae but not Helicobacter pylori is related to elevated apolipoprotein B levels[J].Acta Cardiol,2005,60(6):5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