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慶,楊 帆,李 麗,許 麗,邵 婧,王澤筠,王 勇,張炳昌△
(1.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濟南 250021;2.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感染/肝病科,濟南 250033)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和丙型肝炎(簡稱丙肝)是分別由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血源性傳染病,全世界約有20.00億人感染乙肝,1.85億人感染丙肝。乙肝合并丙肝感染的患者可造成更為嚴重的肝臟疾病,增加了肝細胞癌的患病率。在我國法定的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占首位。為了解山東地區乙肝合并丙肝患者感染現狀,本研究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對321 501例患者血清進行乙肝5項和丙肝抗體的檢測,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住院和門診就診的321 501例患者,年齡小于或等于95歲,其中男159 123例,女162 378例。所有患者均無菌采集靜脈促凝血3~5 mL,顛倒混勻5~6次,待血液凝固后3 000 r/min離心10 min,立即行乙肝5項和丙肝抗體檢測。
1.2方法
1.2.1試劑與儀器 乙肝5項檢測采用羅氏公司原裝進口配套試劑、定標液和質控品,儀器為羅氏Cobase602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丙肝抗體(HCV-Ab)檢測采用意大利索靈公司原裝進口配套試劑、定標液和質控品,儀器為LIAISON XL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1.2.2方法 采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嚴格按照儀器標準操作程序進行操作,室內質控均在控,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sAg)檢測結果S/CO<0.90判斷為無反應性,為HBsAg陰性;S/CO≥1.0判斷為有反應性,為HBsAg陽性,HBsAg≥0.90~<1.0判定為臨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檢測結果S/CO<1.0判斷為無反應性,為HBeAg陰性;S/CO值≥1.0判斷為有反應性,為HBeAg陽性。HCV-Ab檢測結果S/CO≥1.0判斷為有反應性,為HCV-Ab陽性;S/CO<1.0判斷為無反應性,為HCV-Ab陰性。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乙肝和非乙肝患者HCV-Ab陽性率比較 HBsAg陽性(乙肝患者)人數為15 796例,HBsAg陰性人數為305 705例。其中HBsAg陽性患者中HCV-Ab陽性率為0.91%(144/15 796),HBsAg陰性患者中HCV-Ab陽性率為0.47%(1 423/305 705),HBsAg陽性患者中HCV-Ab陽性率明顯高于HBs-Ag陰性患者(χ2=61.638,P<0.05),見表1。

表1 乙肝和非乙肝患者HCV-Ab陽性率比較[n(%)]
2.2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乙肝患者HCV-Ab陽性率比較 15 796例乙肝患者中,HBeAg陰性患者中HCV-Ab陽性為117例,陽性率1.01%。HBeAg陽性患者中HCV-Ab陽性為27例,陽性率為0.63%。HBeAg陰性乙肝患者的HCV-Ab陽性率明顯高于HBeAg陽性患者(χ2=4.977,P<0.05),見表2。

表2 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乙肝患者HCV-Ab
2.3不同性別乙肝患者HCV-Ab陽性率比較 HBsAg陽性乙肝患者中HCV-Ab陽性例數為144例。其中男96例,陽性率0.99%;女48例,陽性率0.80%,男性HCV-Ab陽性率略高于女性,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78,P>0.05),見表3。

表3 乙肝患者中不同性別HCV-Ab陽性率比較

表4 乙肝患者合并HCV-Ab陽性年齡分布
2.4乙肝患者合并HCV-Ab陽性年齡分布情況 30~<70歲人群乙肝合并丙肝感染陽性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χ2=1 142.597,P<0.01),其中60~<70歲最高(1.39%)。80歲以上患者乙肝合并丙肝感染陽性率最低(0.40%),見表4。
乙肝病毒與丙肝病毒具有相同的傳播途徑,反復接受血液或血制品,靜脈吸毒或不良性行為是造成乙肝病毒與丙肝病毒合并感染的主要原因。這兩種病毒皆可持續存在于人體內,損傷肝細胞,導致肝細胞發生炎癥、壞死,甚至出現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
本研究顯示,已感染乙肝的人群中檢測到的HCV-Ab陽性率為0.91%,明顯高于未感染乙肝的人群中HCV-Ab陽性率(0.47%),并且兩組數據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638,P<0.05),這與相關報道結果一致[1-3]。原因可能是由于兩種病毒的傳播感染途徑相同,因而增加了兩者合并感染的概率。但本研究乙肝合并丙肝病毒感染的陽性率明顯低于文獻報道,這可能是由于丙肝病毒感染率地域差異較大,在本地區的感染率較低所致。同時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其特異度和靈敏度要高于的傳統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排除了部分假陽性的結果。
HBeAg是乙肝病毒復制的標志,并隨著HBsAg的效價增高,其檢出率增高。據相關報道,在乙肝病毒合并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發現,HBeAg陰性患者的膽紅素水平明顯高于HBeAg陽性患者[4],考慮可能是與丙肝病毒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促進了HBeAg的血清學轉換有關。同時丙肝病毒對乙肝病毒的復制干涉的某些機制已被證實[5]。由表2可知,在乙肝HBeAg陰性(“小三陽”)患者中,HCV-Ab陽性率為1.01%,乙肝HBeAg陽性(“大三陽”)患者中,HCV-Ab陽性率為0.63%,前者中陽性率明顯高于后者。因此在對乙肝“小三陽”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僅要對其進行肝功和乙肝指標的定期檢測,也要定期對HCV-Ab進行檢測,預防乙肝合并丙肝感染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乙肝合并丙肝病毒陽性率0.99%(96/9 730),女性乙肝合并丙肝病毒陽性率0.80%(48/6 066)。乙肝病毒合并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中,不同性別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78,P>0.05)。這與張洪斌等[6]的調查研究一致。男性略高于女性,考慮可能是由于男性人群接觸外界社會交際較多,故而暴露概率高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分布于30~<70歲的人群合并感染概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乙肝病毒合并丙肝病毒的感染以中老年人群為主,這和MAREELLIN等[7]研究報道一致。相關報道研究認為乙肝合并丙肝病毒感染較為普遍的年齡為高齡老年人群[8-9]。本次調查研究也發現60~<70歲乙肝病毒合并丙肝病毒者感染陽性率(1.39%)最高。年齡分布在老年人群,可能是由于乙肝病毒容易轉變為慢性感染,并逐步朝著肝硬化、肝細胞癌的發展過程中,機體的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丙肝病毒。根據相關報道由于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再次感染丙肝病毒,會加速肝細胞的損害,加重肝組織炎癥活動度及肝纖維化程度[9]。而研究結果顯示70歲以后群中乙肝合并丙肝病毒感染陽性率隨年齡而下降,可能是與陽性例數較少有關。患者早期感染了病毒性肝炎后,在慢性發展過程中多數死亡,陽性例數只有1例。
綜上所述,山東地區乙肝病毒合并丙肝病毒感染的陽性率較低,同時合并感染的患者人群以中老年為主。男女不同性別人群之間乙肝病毒合并丙肝病毒感染概率并無明顯差異。在慢性乙肝患者長期治療過程中,應當密切關注乙肝“小三陽”患者,對該群體定期進行HCV-Ab的檢測,預防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合并感染。
[1]唐滿江.156例丙肝陽性血清檢出乙肝病毒標志物情況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5(1):128-129.
[2]馬征,李楊.丙肝病毒與乙肝病毒重疊感染幾率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1):821-822.
[3]葛明廣,楊希菊.丙型肝炎病人重疊感染乙肝病毒的血清學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5,15(9):1119-1120.
[4]張卡,曹紅,洪曉綠,等.HBV/HCV合并感染e抗原陰性和陽性患者臨床特征對比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1,32(4):543-546.
[5]應桑雨,高國生,徐曉珍,等.丙肝病毒核心蛋白抑制乙肝病毒復制的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6,26(6):772-774.
[6]張洪斌,李明霞,萬建華,等.烏魯木齊地區無償獻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BV感染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11):77-79.
[7]MARCELLIN P,PEQUIGNOT F,DELAROCQUE-ASTAGNEAU E,et al.Mortality related to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hronic hepatitis C in France: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HIV coinfection and alcohol consumption[J].J Hepatol,2008,48(2):200-207.
[8]GAETA G B,STORNAIUOLO G,PRECONE D F,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burde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A multicenter Italian study[J].J Hepatol,2003,39(6):1036-1041.
[9]魯笑欣,張春燕,黃天壬,等.2004-2013年廣西6 201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情況分析[J].山東醫藥,2015,55(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