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今年4月1日,西方愚人節,一向以“鋼鐵俠”形象示人的埃隆·馬斯克開了一個大玩笑。他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連串更新,“接下來幾個小時有重大新聞!”“盡管為籌集資金進行了大量的努力,但特斯拉最后還是申請了破產……”“破產的原因有很多,批評家指出的弱點,特斯拉都有。”
做戲做全套,馬斯克還親自“出鏡”,發布了一張自己一臉憔悴地倒在特斯拉Model 3旁邊的照片,他身上還放著一張被撕裂的印有特斯拉Logo的硬紙板,上面寫著“破產了!”
馬斯克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的幽默細胞,幾乎他的每一次更新都會讓眾多守候已久的媒體人找到意想不到的亮點,但今年愚人節的這波玩笑卻有點適得其反。有機構針對馬斯克的愚人節玩笑做了個調查統計,結果近6成受眾認為這個笑話一點也不好笑。
原因是,那時的特斯拉因為產能不足、車輛召回和一樁造成司機死亡的自動駕駛車禍事故,正在經歷公司成立以來最糟糕的一個星期。在愚人節前的一整周,特斯拉的股價從305.42美元下挫至252.48美元,市值蒸發了80億美元。
就在馬斯克開玩笑的當天,特斯拉的股價再度下跌5%。
可以說,等著看馬斯克成功的人和等著看馬斯克笑話的人一樣多。
在他賣掉第一個創業項目Zip2(原始版的阿里巴巴,主要做企業信息分類展示)賺到3億美元后,后來先后創立的“貝寶”(PayPal,原始版的支付寶)、SpaceX公司、特斯拉汽車,再到“太陽城”(SolarCity)和最新的“超級高鐵”(Hyperloop),無一不是一邊被空頭嘲諷,一邊被粉絲膜拜。
但大體來說,他這些年“吹過的牛”,都沒有只停留在嘴皮子上。為探索太空而成立的SpaceX公司,一開始被投資者吐槽是一家“PPT火箭公司”。當時美國太空發射被波音和洛馬兩大巨頭壟斷,許多人都覺得馬斯克這個門外漢想從中分一杯羹實在是異想天開。
當時馬斯克的團隊只有幾個人,而且他們都不知道怎么做火箭。馬斯克一人兼任兩個職位,CEO和CTO(首席技術官),“其實最初坐上CTO之位并非我本意,我們雇不到別人了,優秀人才都不愿加入SpaceX”。SpaceX的前三枚運載火箭試射均以失敗告終,到了2008年,第四枚火箭“獵鷹1號”才發射成功,但這個時候,馬斯克已經山窮水盡,SpaceX連帶著特斯拉汽車公司都面臨著關門大吉的可能。
最后,還是美國宇航局為馬斯克雪中送炭,于2008年年底與SpaceX簽下了價值16億美元的訂單,讓馬斯克度過了難關。可沒過多久,馬斯克再一次“異想天開”——他想通過火箭回收技術來降低發射成本。
馬斯克的想法一出,上至大資本家,下至吃瓜群眾,紛紛覺得這事不靠譜。然而SpaceX在經過一系列“花式失敗”后,終于在2015年第一次成功實現火箭回收。再到今年2月,SpaceX發射了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獵鷹重型”,并成功回收其中兩枚助推器,這算是給當初的“黑粉”們送上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看著“獵鷹重型”上那架飛往火星的紅色特斯拉超跑,估計沒幾個人還會覺得馬斯克幾年前提出的“火星殖民計劃”只是給投資者畫大餅。
在眾多媒體的描述中,馬斯克是這個星球上最有遠見的實干家——光是到火星上建立殖民地這一點,就沒幾個人敢想。最關鍵的是,他那些曾經的遠見,多數都在他的努力下成了現實,比如讓“貝寶”成為美國人最常用的網絡支付工具,比如讓特斯拉的純電動車跟傳統汽車并駕齊驅……他的成就讓另一個硅谷傳奇,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也深深折服,后者曾公開表示,如果自己死了,他寧愿將數十億財產捐給像馬斯克這樣的資本家來改變世界,也不愿將錢捐給慈善組織。
客觀地說,馬斯克曾經的遠見也沒有多高深莫測,愛做夢的小學生或者最資淺的科幻作家都能想象那樣的未來。但多數人只是做夢,而馬斯克是在“筑夢”——只有馬斯克覺得這樣的幻想是可以實現的,而且是有辦法去實現的。
這種特質和馬斯克的人生閱歷是分不開的。馬斯克8歲時就開始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小學生馬斯克每天閱讀時間超過10小時,《銀河漫游指南》、《魔戒》都是他的至愛,他曾說自己3天就能自學完別人6個月才能學完的計算機編程技術,聽老師慢吞吞講課簡直是浪費生命。
瘋狂學習對他人生的改變是立竿見影的,他12歲時便編出了一個視頻游戲的代碼,最后還賣了500美元。
自學成才的馬斯克后來隨家人移民到了加拿大,在加拿大皇后大學學習商業時,他還不忘倒騰計算機。兩年后,他拿著全額獎學金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商業和物理,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雙學位。接著他轉移至加州硅谷并打算在斯坦福大學念應用物理與材料科學博士學位,然而在入學兩天后就輟學創業去了。
這些文憑背后都是實打實的知識積累,應用到馬斯克后來涉足的行業,可以說是學以致用:商業知識讓他管理企業游刃有余,理科知識讓他對物理和互聯網都有著獨特的見解,讓他敢于“筑夢”。
馬斯克或許不是他所涉足的領域中最頂尖的人物,但他一定是其中最懂得整合自己優勢的人,而且他還是最敢想敢干的人。當然,有時候走得太快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他前進道路上一直伴隨著的質疑和嘲諷。
哪怕如今,馬斯克為人類描繪的美好未來已經初見雛形,關于他的負面消息仍絡繹不絕且大有市場。比如一直籠罩在特斯拉汽車頭頂的產能問題,最近就被一些批評家拿來大做文章,有言辭刻薄者甚至認為馬斯克的所有看起來高大上的產業都是“龐氏騙局”。
Model 3是特斯拉旗下首款平價電動車,特斯拉計劃靠Model 3以低價走量攻占中低端市場,進而實現盈利。Model 3目前產量遲遲達不到目標,成了困擾特斯拉的最大問題。雖然Model 3的訂單數量已經超過50萬,但交付量一直不及預期,5000輛周產量目標的實現時間已多次推遲,從最初的去年12月推遲至今年6月。直到3月底,Model 3單周產量僅為2020輛,想要在6月時實現5000輛周產量的目標實在是困難重重。
為了突破困境,馬斯克在4月初決定親自接管特斯拉的生產線。為了讓特斯拉的生產走上正軌,他不惜一周工作超過100個小時,連續幾天不洗澡,甚至睡在工廠里。對此他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值得稱頌的:“我不認為當人們正經歷困難時,CEO應該休假。”
所以我們能看到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畫面:一邊有批評家使勁唱衰特斯拉——這家公司每分鐘燒掉8000美元,它的現金儲備最多支撐到今年年底了;另一邊,馬斯克的粉絲看到自家偶像在特斯拉工廠里只能睡一張翻不了身的沙發,自發眾籌給偶像換一張大一點的沙發。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批評家們認為馬斯克會在曲折的道路里倒下,而追隨者們則認為馬斯克的執著與腳踏實地的行動力能讓未來并不遙遠。
4月13日,馬斯克在媒體上表示特斯拉能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實現盈利,一個周末過后,為了改善生產線,特斯拉工廠宣布停工4天。即便如此,特斯拉的股價仍然沒有出現空頭預料的暴跌,甚至在4月18日還逆市上漲——這么看來,馬斯克那些改變世界的夢,還是很有市場的。